白话聊斋——宫梦弼

心静古典分享 2023-08-29 07:50:57

河北省保定人柳芳华,家里资产颇丰,在当地首屈一指。他为人慷慨大方,特别喜欢结交朋友,花钱如流水一般。到他当家后,更放开了手脚,大肆挥霍,动不动就摆酒设宴,宾朋挚友往来不绝,上百人在他家里吃饭,几乎成了寻常事。柳芳华还有个优点,就是他能够急人所急,只要你有求于他,张口就行,即使千金,他也舍得,毫不吝惜。而且从来不打什么借条,也不留底据,借出去就算了。所以一些宾友借了他的钱,常常不说还,他也不去追问。

其中只有一位宾客,姓宫名梦弼,陕西人,和柳芳华交往多年,从未借过一文钱,但和柳的感情很深厚。每次来到柳家,总要住个一年半载。由于他性格开朗,言语潇洒,柳芳华非常愿意和他在一起交谈,所以,他们同宿相处的时候最多。柳芳华的儿子名叫柳和,当时不过六七岁,叫宫梦弼叔叔,宫梦弼很喜欢同他一块儿玩耍。每当柳和下学回来,梦弼就和他拿着小锨小铲,把贴地的方砖起出来,刨个坑,埋进石子、石块,然后再把方砖铺好。他俩管这种游戏叫做"埋金子",每天都要玩一次。五座房子的屋地差不多都埋遍了。众人看了,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认为梦弼太幼稚。然而柳和却喜欢这种游戏,也非常喜欢这位宫叔叔,在众多客人中只和宫叔叔最亲密。

柳芳华挥霍了十多年,家产渐渐消耗空了,不能像以前那样供养大批宾客,那样随便扔舍了。于是,客人渐渐稀少。但是十数人彻夜欢谈的小型宴会还是常有的。随着柳芳华越来越年迈,家境日益衰落,但他讲排场、抖阔气的脾气依然如故,靠卖些田地来维持昔日的场面,只是比过去简便罢了。柳和才十几岁,也学着父亲的样子,结识许多年轻朋友,常邀在一起大吃大喝,柳芳华也不加禁止。

没有多久,柳芳华病死了,这时他家里窘迫得连棺材都买不起了。过去的酒肉朋友早已远远离开,谁也不来帮他。只有宫梦弼,听说老友病重,急忙赶来照看。见此情景,便把自己带的一些银子掏出来,为柳家安排料理,筹办丧事,总算风风光光地把老友埋葬了。从此,柳和对宫叔叔更加感激,把他当作最贴心的人,留他在家照料,不论大事小事完全委托给这位叔叔经管。宫梦弼时常出门回来时,衣袖里总带些石头、瓦片,到家就随手抛掷在房子的角落里,柳家母子也不理解他是什么意思。柳和过惯了花天酒地的生活,成天只是发愁没钱花,躺在床上唉声叹气。每当这时,宫梦弼便严肃地对他说:"孩子啊,你只知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知道穷苦之难啊!现在不要说没钱,即使给你千两黄金,也会立刻花完。男儿最怕不自立,穷怕什么?"柳和听了宫叔叔的话,似乎觉得有道理,可是一时又无法摆脱困境,也不知道该怎样立志,只是无聊地打发日子。

一天,宫梦弼提出要回陕西去看看,柳和哭着嘱咐他快快回来,宫梦弼答应着走了。宫梦弼走后,柳和子生活一天比一天困难,就连家具衣物,也卖的卖、当的当,出脱净尽了。柳和天天盼望宫叔叔早日回来,能为他出主意、想办法。然而,宫梦弼一去再无音信。

当初柳芳华活着的时候,曾为柳和订过一门亲事,是无极县黄家的女儿, 也算是一个中等富户。后来,黄家老汉听说柳家穷困潦倒得不像样子,就暗暗下了心悔婚。柳芳华病死后,曾有讣告送去,黄家故意不来吊丧,推说路途遥远以遮人眼。柳和丧服期满后,母亲就打发他亲自去岳父那里商量结婚之事,并希望黄家够同情可怜,给予帮助和照顾。柳和一路跋涉来到无极县,黄老汉听仆人说他衣衫褴褛,一副穷酸模样儿,就告诉守门人不准放他进来,还捎出话来说:"让他回去拿上一百两银子再来,不然的话,就绝了这门亲事。"柳和听了,羞愤交加,不禁失声痛哭起来。

对门有个姓刘的穷困老婆子,见柳和远道来投亲竟遭到如此冷遇,很是可怜他,就把他叫回家里,一边安慰,一边给他做了一锅粥吃,并凑了三百文钱,送给他作为路途盘缠。柳和感谢不尽。回到家后,他把黄家的绝情话向母亲一诉说,母亲又哀痛又愤怒,气得没有办法。后来她一想,便对儿子说:"我看他黄家是难不住咱们的。你父亲在世时有许多朋友,他们都借过咱的钱。现在咱向他们张个嘴,一家十两银子吧,十家就是一百两哩。"

"我看不行啊!"柳和叹了口气说,"现在我才懂了,过去那些人和咱们交好.只是因为咱们有钱,想来沾光讨便宜。假如咱家仍像以前那样,儿骑着骏马,或乘华丽的车子去找他们,就是借千金也不难。可今天咱们是这般景况,谁还肯念旧日交情,想起父亲的恩惠呢?"

母亲说:"咱不多求他们的,欠咱们的总该还吧。"

柳和说:"父亲讲义气,借出去的钱没个借据。咱们说人家欠钱,空口无凭啊!"

"没有凭据,难道也没有良心?"母亲不相信那些人都会背信弃义,硬要他去试一试,柳和只得听从。他今天跑西,明天投东,一连二十多天,竟连一文钱也没有借到。只有一个穷苦的艺人,名叫李四,过去受过柳芳华的恩惠,听说柳和被迫到处借钱,他于心不忍,就亲自送来了一两银子。柳和母子见亲戚朋友一个个绝情绝义,不由得满肚怨愤,日夜痛哭,认为从此再没有什么希望了。

黄家的女儿这时已经成人了,她听说父亲悔掉了柳家的亲事,心里感到很不应该。父亲要把她另外许配给富贵人家,女儿执意不从。她哭着对父亲说:"柳郎并不是生来就穷的,如果现在比以往更富,谁能把我抢走呢?今天他穷了,就把婚事悔掉,实在太不仁义了。"

黄老汉听了,很不高兴,一次又一次劝说,女儿扭着脸不听。父母都气得发怒了,从早到晚骂她,吓唬她,可不管父母怎样唾骂,女儿仍不动摇。没多久,一天深夜里,黄家忽然遭到强盗抢劫,老两口被强盗剥光衣服,用烧红的火柱烙烫,几乎被折腾死,最后只好献出全部财产才算买下两条命。由于财产席卷一空,辗转三年,家里越来越衰落,一天天穷困下去。

有一个西路商人,听说他女儿长得很漂亮,情愿出五十两银子聘她为妻。黄老汉穷得不能活,也顾不得和女儿商量,就悄悄收了人家的银子,答应让那商人娶走。女儿觉察到父亲歹毒的主意,就换了一身破烂衣服,往脸上涂了黑灰,打乱了头发,连夜逃出家门。她一边要饭,一边问路,整整走了两个月,才到达保定。经过东访西问,摸准柳和的住址,径自闯了进去。柳和的母亲见一个要饭的妇人闯进门来,连忙喝道:"看你这个讨吃的,怎么要到家里来了?"

黄女不禁哭出声来:"娘,我是黄家之女,您的儿媳啊!"

柳母听了大吃一惊,急忙上前把住她的手,泪珠滚滚地说:"孩子啊!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呢?'

黄女就把父母逼嫁,无奈连夜毁装,千辛万苦逃来保定的经过诉说一遍。柳和母子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三人哭了一阵,就让儿媳梳头、洗脸、换衣服,一会儿,现出了原来的模样儿:白里透红的脸蛋,柳叶似的眉毛,一双水灵的大眼睛,母子看了十分喜欢。但是,一家三口每天只能吃一顿饱饭,柳母怕儿媳受不了,就抹着泪说:"我母子受穷挨饿是应该的,可怜让你也跟上我们受罪,娘我实在对不起你啊!'

黄女笑着安慰道:"我一路上要了两个月饭,尝到了讨吃的滋味。今日看来,咱家虽穷,和要饭比起来也有天地之别。"

柳母听了,这才反悲为喜。从此,娘儿仨互相体贴,互相关照,日子过得倒也和和美美的。

一天,黄女走进那间无人住的破房子中,只见屋里乱七八糟尽堆放着一些碎柴杂草,连个空隙也没有。进入内室一看,墙上地下满是灰尘,黑暗的角落里一堆一堆的,不知是什么东西;上前一踢,踢不动,拾起一块,一看,竟是银子!

她又惊又喜,急忙告知柳和。柳和便同她一起去察看。原来,宫梦弼叔叔以前扔到那里的砖头瓦块,全都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柳和又想起小时候,宫叔叔常领着他玩"埋金子"的游戏,那房子里的地下都埋有石子、石块,莫非也都是银子吗?可那房子已经抵押给别人了。于是,小两口和母亲一合计,就找出契约文书,秤了银子,向邻家赎回了房屋。可这屋让人家住了多年,已经很破旧了,原来"埋金子"的方砖,有些已经碎了、残缺了,埋下的石块,有不少露在外面,可石块还是石块,并不是银子。柳和看了半天,不免有点儿失望。他又把别的方砖刨起来一看,下边埋的一块一块全都是白银,满屋子灿灿发光。顷刻间,柳家聚起白银万两。接着,就赎田产、修房屋、制家具、添衣着,又重新雇了一大帮丫环奴仆。几天时间,宅第豪华,门庭兴旺,富足程度超过了当年柳家鼎盛时期。

柳和经过了这几年的磨难,看透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也尝够了穷苦的滋味,他变得聪明起来了,再不像过去那样挥金如土了,也不再滥交那些酒肉朋友了。他暗自想道:如果再不发奋自立,就辜负了宫叔叔对我的教诲和期望。于是,他下定决心,闭门读书。经过三年努力,终于考中举人。

柳和中了举人以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自带了银子到无极县去酬谢那位曾在困难时周济过他的刘老婆婆。去的那天,柳和穿了耀眼夺目的举人服装,带了十多个俊美的奴仆,个个骑着高头大马,人欢马腾地来到刘家门口。刘老婆婆只住着一间小屋,柳和让仆人把礼物送上,他便坐在床头向刘妈妈说不尽感谢,道不完问候,刘老婆婆高兴得浑身上下热乎乎的。

再说黄家老汉,自从女儿逃走后,西路商人逼退聘礼,可他已将银子花掉大半,只好把房屋卖掉才得偿还。老两口住在留下的一间矮屋里,少吃无穿,穷困得如同柳和当年那样。这天他听说原来的女婿柳和又发了财,带着人马来酬谢刘家婆,脸上只觉得火辣辣的,心中好似打了五味瓶,羞得不敢见人,只好关紧门窗,坐在家里长吁短叹,后悔自己不该悔婚。

那刘老婆婆与柳和亲亲热热谈了一阵,就忙着打酒备饭,款待贵宾。吃饭中间,他又告诉柳和,黄家女儿非常贤惠,只可惜被他父亲逼得逃出家门,至今没有下落。又问起柳和娶亲了没有,柳和笑着告诉她已经娶了。饭罢后,柳和就提出要刘妈妈到保定去看看他的新媳妇。刘老婆婆觉得路远不想去,柳和就再三请求,她推辞不过,就锁了屋子随柳和一起来到保定。刚进门坐下不一会儿,见有十几个丫环使女簇拥着一位满身珠光宝气的美妇人来拜见她。老婆婆擦擦老花眼一看,不禁大惊,原来她竟是黄家的姑娘!黄女见到老邻居刘妈妈,感到分外亲昵。霎时,多少往事,多少悲欢,话语滔滔,共叙不尽。黄女问起父母,自然免不了难过一番,嘱咐刘妈妈回去代她向父母问好。柳和夫妇留刘老婆婆住了好几天,盛情款待,又赶做衣服,上下换了一新,才送她返回无极县老家。

刘老婆婆到家后没停脚,就赶忙去给黄老汉报喜,并转达了女儿对二位老人的问候。黄家夫妇听说女儿在柳家,真是又惊又喜又惭愧。刘婆婆劝他们前去投靠女儿,黄老汉只是痛苦地摇头、叹气,觉得没脸去见女婿。

没多久,冬天到了,黄老两口吃的没吃的,烧的没烧的,缩在矮屋里实在难以忍受,不得已,黄老汉只得厚着脸皮去保定找女儿。到了女婿家门口一看,只见房屋高大华丽,守门人怒目相看,不给他通报。从早上一直等到太阳落山,好不容易等出一个仆妇来,老汉这才上前赔着笑脸,说了许多好话,求她暗暗转达给女儿知道。那仆妇进去禀告后出来,把老汉引到一个耳房里,对他说:"娘子很想来见您一面,但怕公子知道,还需等个机会才行。"接着问道,"您老人家几时来到,肚里饿不饿?"

黄老汉一天没有吃东西,早就饥肠辘辘,便说了实话。仆妇去了一会儿,端来﹣壶酒、两盘菜,又放下五两银子,对老汉说:"公子正在内房喝酒,娘子恐怕不能来看您了。您吃了饭,就在这儿休息,明儿打早回去,别让公子知道了。"老汉点头应诺。

第二天天刚亮,老汉就背了一个小包袱急急忙忙走出屋来,来到大门上,见大门还关着,只好坐在一旁等候。这时,忽然听到里面有几个人喊叫:"快开大门,公子要外出!"

黄老汉正要躲避,柳和已看见他,便问:"这是谁?"

奴仆们没有一人回答,柳和怒声喝道:"必定是个盗贼!把他捆起来,送官府审问!"

众奴仆应声上去,用一条短绳子把老汉捆在树上。老汉又惭愧又害怕,不知该说什么,正为难着,昨晚那个仆妇赶来了,忙跪下对柳和说:"这是我舅舅,昨天很晚才到的,所以没来得及禀告公子。"

柳和这才命令松绑放人。那仆妇把老汉送出门,悄声对他说:"昨晚上忘了让看门的早点开门,竟出了这差错。娘子要我转告您,如果老夫人想念她,可以化装成卖花的,随同刘老婆婆一道来。"

黄老汉回到家里,把到女婿家的经过和女儿叫传的话告诉了老伴,老伴想女儿想出病,巴不得去见一面。于是,急忙告知刘婆婆,二人约定好,便一同到柳家来。进了柳家,过了十几道门才来到黄女的住所。只见她穿着披肩短衣,梳着明光光的发髻,遍身罗绮,珠翠满头,走起路来香气扑人。轻轻哼一声,大大小小的丫环、女仆都奔来伺候。这个移动镶金的躺椅,那个放置垫腿的竹具,聪慧的婢女烹茶倒水,忙得不亦乐乎。刘婆婆和黄母进去坐下,由于眼前人多,只好用暗语和黄女相互问好,可是母女相视,两个人眼圈里都泪汪汪的。到了晚上,黄女开了一个内室,让母亲和刘婆婆一同住进去。黄母看着床上的锦褥缎被,都是她家当年富贵时也没有见过的。一连住了三五天,女儿招待得非常殷勤周到。黄母一有机会就把女儿引到无人处,哭着诉说以前做错了。女儿说:"我们是母女,有什么过错不能忘。只是柳郎愤恨未消,须防他知道!"

每次柳和进屋,黄母就赶忙躲开。一天,母女俩正促膝谈心,柳和突然闯进来,看见一个乡村老婆子坐在那里,一下子瞪起了眼:"这是什么人?敢与娘子坐在一起!就该把她的头发给我拔掉!"

刘老婆婆忙上前排解说:"她是我的亲戚王嫂,来卖花的,请公子不要责怪。"

柳和见是刘妈妈的亲戚,就拱手道歉,随即坐下来说:"刘妈妈已经来了几天了,我忙得有事,没有来得及和您好好谈谈。黄家那一对老畜生还在不在?"

刘老婆婆笑着说:"都还健在,就是太贫苦啊!公子大富大贵,何不念及翁婿之情,照顾他一些呢?"

柳和拍着桌子说:"想当年,要不是你刘妈妈给我吃了一碗粥,我哪里能回得了家,哪里还能活到今天?他们老两口无情无义,我恨不得吃其肉、寝其皮,有什么可念的?"他越说越有气,最后竟然跺着脚骂起来。

黄女听不过去,也恼了:"他们二老无情无义是不好,可总是我的爹娘啊!我路远迢迢,千辛万苦逃到你这儿来,手冻坏了,脚也磨破了,算对得起你吧!为什么当着我的面辱骂我父母,使人难堪呢!"

柳和这才平息了怒气,招呼一声,起身出去了。

黄母听着女婿的辱骂,又羞惭又沮丧,脸色红一阵、紫一阵,简直坐不下去了,当即就要告辞离去。女儿也无法再留,便偷偷给了妈妈二十两银子,派人把她和刘婆婆一同送了回去。

自这次走了以后,长时期不通音信,黄女十分挂念爹娘,柳和也稍微消了点气,就打发人把他们接来。老夫妇俩见了女婿,惭愧得连头都不敢抬。柳和向他们道歉说:"以前二老来,我不知道,又没有人明白告诉我,因此多有得罪。"老汉只是连连点头而已。柳和为二老换上新衣、新鞋,留着住了一个多月。黄老汉总觉得心里不安,几次告辞要走。柳和取出一百两银子送给他,说:"那西路的商人给你五十两,现在我加一倍!"

黄老汉无话答对,只好厚着脸皮收下,柳和用车马送他们回去。老两口晚年总算还平平安安地过着小康生活,没有再受什么罪。

0 阅读: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