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世仁添上半斤面,隐写朱元璋与大明十六帝,石头记就是朱明本纪

绿野萍踪文化行 2024-11-08 14:40:56

南山帖:卜世仁添半斤面,隐写朱元璋与大明十六帝,石头记就是朱明本纪

楔子

这篇解读《石头记》的帖子为何名之“南山帖”呢?这是因为,石涛与八大山人是以南明历史为主背景,隐写的大明兴亡历史。本文所选的这个情节,主要隐藏的大明,大明之后就是南明。

醉金刚倪二是谁,为何脂砚斋说他是“义侠”

《石头记》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痴儿女遗帕惹相思”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贾芸要得大观园栽花木的工程,就去舅舅卜世仁那里赊冰片麝香去贿赂王熙凤。不料,此“狠舅”不但不肯赊,还连带贾家一起把贾芸好一通奚落。贾芸待要告辞,卜世仁却留他吃饭了再走。舅母听了,说道:“你又糊涂了。说着没有米,这里买了半斤面来下给你吃,这会子还装胖呢。留下外甥挨饿不成?”卜世仁回道:“再买半斤来添上就是了。”

这个情节,就是很多读者朋友闹不明白的一个红楼疑问:卜世仁家为何半斤半斤的买面,是故意在贾芸面前装穷吗?

要搞懂卜世仁家没有米,只买了半斤面,卜世仁又再添半斤究竟为何,其中隐藏的是什么大明机密,那就得先说说“卜世仁”究竟是什么人。要说“卜世仁”,又得先略微讲讲回目“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贾芸没有赊到冰片,又被半斤面捉弄,赌气离开了母舅家,途中,遇到了醉金刚倪二。倪二十分义气,借给贾芸十五两三钱四分二厘银子。十五两三钱四分二厘,这个数字隐写的是大明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究竟是哪个大明历史节点,因本文是“南山帖”,也就不在此处揭秘了。

书中称倪二是“义侠”,庚辰本第二十六回有一则眉批,说:“写倪二、紫英、湘莲、玉菡侠文,皆各得传真写照之笔。丁亥夏。畸笏叟。”据这条眉批,刘心武老师解读出“红楼四侠”。这则批注,又被甲戌本转录,这就证明“红楼四侠”确实是原著作者特别写到的一笔,这一笔,也是写的大明家史。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说:“(太祖)出自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我在解读四大名著时,多次引述这则史料,是四大名著隐写大明历史的一大铁证。

朱元璋不仅自称是颛顼帝之后,还以“天香”神话说他就是颛顼帝转世。《石头记》以女娲补天开篇,女娲补的就是颛顼之天。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积芦灰以止淫水”就是“水浒”。淫水即洪水,以“洪”而喻洪武,洪武崩于戊寅,此“寅”即“淫”的谐音,“虎兔相逢大梦归”与“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是同一个寓意,洪武崩于戊寅,取代大明的顺治生于戊寅——又向荒唐演大荒。

此时,大明亡矣。大明既亡,这就到了《石头记》的主背景时代,书中便以庚寅(庚黄唐寅)隐写靖江王灭亡,以壬寅(淫人)隐写南明灭亡。

醉金刚,隐写的就是大明太祖“淫丧天香楼”。洪武三十一年(戊寅)闰五月初十日,洪武帝“闻雨降而喜形于色”,驾崩于西宫。这一天是乙酉日,西宫(靖藏本中的西帆楼之一)也是酉,酉而闻雨,就是“酒”,太祖乙酉日崩于西宫,就是酉卒,即“醉”。

金刚,就是大明太祖。《石头记》开篇之一僧一道中的那僧就是曾经出家的大明太祖。金刚,本是佛界的“明王”。密宗中有如来佛祖“五大明王”,其中,居于北方的就叫金刚夜叉明王,故而,《水浒传》、《西游记》、《石头记》中的夜叉、金刚等都是“明王”。

金刚居北地,此中又隐写了太祖之后的“五大明王”,五大明王就被借喻为大明“水木火金土”五德字辈,也就是以此五德轮转的大明皇帝。由此,《石头记》中的“醉金刚”不仅隐写的是大明太祖,还隐写了大明所有的皇帝。

醉金刚名叫倪二,倪二为何是“义侠”呢?倪姓出自邾国曹姓,春秋时,邾国三分,共有邾国、小邾国、滥国。鲁灭小邾国,宗室逃难,以都邑“郳”为“兒(儿)”姓,后来,“添作立人(《水浒传》语)”为倪姓。小邾国“行二”,故是倪二。

邾国的先祖是颛顼,颛顼帝重孙吴回祝融之后,融,大明也,大明国号就出自祝融,书中以“荣”谐音。吴回之子陆终共生六子,第五子姓曹,名叫曹安,曹安的后代曹侠就是邾国第一代国君——这就是四大名著中的“侠”。

义侠之“义”与羊、善同意,善即骟,“义侠”就暗示了大明已亡。

“昨夜朱楼梦”,朱楼即朱娄,就是邾国。刚通“犅”,犅即公牛,醉金刚倪二就是《水浒传》中的牛二。公,从八(重八),牛二本指大唐天策上将李世民,以天策上将隐写靖难之役之玄武门之变,天策上将在此射杀了“建”——大唐牛二射杀了李建成,大明牛二则射杀了建文帝。这段历史,《水浒传》写得最清楚。

因此,“醉金刚倪二”不仅是大明皇帝,还以大明之玄武门之变隐藏了主题:封建必亡。大明太祖封建诸子,引发诸侯(朱猴)之乱,大明将因藩镇之乱而彻底灭亡。

其实,醉金刚倪二就是卜世仁的另一个形象寓意。

卜世仁究竟是什么人,为何谐音“不是人”?

卜世仁出场时,书中批道:“既云‘不是人’,如何肯共事?想芸哥此来空了。”作者特别提示的“不是人”,其苦心寓意却被望文生义地解释为不是个人,不是人岂不就是禽兽了?《石头记》的作者是大明宗室,石涛是“兴隆街大爷”之后,也就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的十四世孙,八大山人则是朱元璋的十世孙,再怎么说大明的不是,也至于说自己的先祖不是个人吧。

“不是人”隐藏的是“朱”。“石即豕,亥字寓焉”,第十四回的这句庚辰批注,出自《明实录》,为避讳朱谐音为“猪”,就把猪称为“豕”。《禮·曲禮》:“豕曰剛鬣。”《西游记》中,天蓬元帅就叫猪刚鬣。猪八戒下界于八百里福陵山,遇八百里通天河、八百里狮驼山与狮驼国……等等,都是“重八”。

豚为小豕,刚鬣而下皆小朱,《石头记》故以小邾国之倪二喻之。所谓贾雨村之“村”,隐写的是豚邑,也就是大明都城,邨(村)屯邑,谐音“豚邑”,源自《水浒传》之东溪村、西溪村、桃花村……。吴梅村,以东吴孙权陵墓之梅花山暗喻大明孝陵。梅花山是钟山独龙阜之案山门户,孙权属狗,《西游记》中就有一个“倒门猃”。但凡四大名著中的“梅”,都是此喻。

《说文解字》:“豚生三月,腹豯豯皃”,豯、奚相通,添作点水就是个“溪”字,寓意洪武及以下皇帝,也是“水浒”。所谓芹溪,就是说的大明皇帝,落脚于“芹”,也就是永历帝朱由榔。

卜世仁又谐音“卜豕仁”,这其中的寓意就更多了。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书中以花珍珠、花袭人暗喻,乃大明仁祖。仁祖生四子,经甲申(1344年)大荒,仅存长子朱兴隆(朱重四)、四子朱兴宗(元璋)两房,故是“二人”。

卜,又隐写太祖、太宗,也就是大明二祖。“林代玉抛父进都京”,去的是外祖家,外,夕卜,大明太祖生于子丑之时,正是“夕卜”。孙悟空自称外公,美猴王总喻大明皇帝,“外公”即朱元璋——公,从八。晴雯之“晴”,古字作“夝”,就是夕生。

卜,“灼剥龟也,象灸龟之形。一曰象龟兆之从横也。”龟,是永乐皇帝,这是朱棣的自称,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之“首戴一龟”者。朱棣封燕王,藩地在北方玄武七宿之女宿“光烛”之地,大明又迁都于此。因此,大明成祖自称玄武大帝转世,玄武大帝即玉帝接班人,自《水浒传》而下,玉帝就是朱元璋。璋,白玉祭祀瑞器,朱元璋因而“字国瑞”。白玉前有“朱”,故是“赤瑕”。贾宝玉是赤瑕宫之神瑛侍者,也就是“豕者”。

龟兆,借喻为大明自燕王诸侯(朱猴)之乱起,就将走向灭亡,所谓“金陵十二钗”就是指的从长陵到德陵的大明十二陵。这一轮“天道循环”,大明兴于木字辈亡于木字辈,也是“又向荒唐演大荒”。

世亦豕,“三十年为一世”,大明太祖崩于洪武三十一年,此为“几世几劫”中之第一世。林黛玉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之绛珠草,西方灵河指的是灵渠,灵渠有两大分支,一是漓江,桂林靖江王城就在漓江之畔。而是湘江,石涛出家之地就在湘江之畔的全州湘山寺,书中的“潇湘”、“史湘云”都是写的靖江王家史,以及石涛的身世。

三生石,指的是别家藩王是一世祖之藩,是始封王。靖江王是三世祖之藩,始封王本是南昌王朱兴隆。“林代玉抛父进都京”有兴隆街的大爷陪护,写的是洪武九年十二月初二日靖江王“奉其祖南昌王木主以行”之藩桂林,朱守谦的父亲朱文正之“木主”则留在了原籍。因此,林黛玉是“草胎木质”之绛珠草(曹)。

卜世仁、不是人,他们都是“朱”,石涛、八大山人是大明宗室,他们都是卜世仁。朱耷称自己是“驴”,当然“不是人”。

半斤面再添半斤,就是重八与大明十六帝

这里先说“麺”。麺中有麦,隐写《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的这段记载:“母太后陈氏,生四子,上其季也,方在娠时,太后尝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取白药一丸臵太后掌中,有光起,视之渐长,黄冠曰:此美物可食,太后吞之觉,以告仁祖,口尚有香气。明日,上生,红光满室,时元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也1328-10-21。”

这段记载中有“冷香丸”、“冷子兴”,更是四大名著,以及《封神演义》、《牡丹亭》、《三遂平妖传》中“天香”的出处。而此天香,是陈氏太后在“舍南麦场”遇到黄帝得冷香丸之所。元妃夤夜省亲,也再现了这段大明家史。

《水浒传》中,史家村、桃花村、穆家庄都有“打麦场”,《西游记》则写的是“打麦之场”、“打麦的在场上”,《石头记》中的“麦冬”、“麦味地黄丸”等等都是写的打麦场。

麥,來夕,夕已做解读,來,就是麥。《说文解字》:“來,周所受瑞麦来麰也”,这就话借喻为“周瑞家的”,周瑞家的就是朱元璋家的。大明朱姓出自邾国曹姓,朱姓因“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而得。璋为半圭,祭祀瑞器,朱元璋字国瑞,故是“周瑞家的”。

麦,“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这句话,假语为大明因金而生,终亡于火。《朱氏世德碑》中说:“本宗朱氏出自金陵句容,……元初级淘金户”,朱元璋又定鼎金陵,因而自号“金鸡”。大明朱氏又是祝融之后,国号就出自“融”。荒唐的是,此“芹”最终将亡于火。

贾芸的舅母说:“说着没有米,这里买了半斤面来下给你吃,这会子还装胖呢。”米,重八,没有米即是重八之后。胖为半月,寓意南明。半斤面是八两,卜世仁说““再买半斤来添上就是了。”这就是“重八”,添上即“天上”,到了南明时期,大明十六帝已经都在“天上”了。半斤对八两共是一斤,十六两寓意大明至崇祯总共十六帝。

“林代玉抛父进都京”,在荣禧堂中见到“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十六即十六帝,分作两溜还是“重八”。十六帝之后是南明,南明亡于木字辈皇帝,故是“楠木”。

“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真真国女儿的五律诗,写的是南明永历帝逃难与焚身的历史。康熙元年四月二十五日,吴三桂在昆明篦子坡以弓弦缢杀朱由榔,四月二十六日以柴薪之火焚化。春历历,就是永历帝在春城遇难的写照,心为火。

贾元春身背一张弓,挂着香缘,就是南明消亡的真实写照。“回首相看已化灰”,以及雪下抽柴,写的就是“焉得不关心”。

荣禧堂之“荣”与“融”谐音,总喻大明宗室,又隐写石涛祖父荣穆王(参看“穆莳”)。禧,谐音“奚”,又是靖江王四世祖朱赞仪之谥号“悼僖王”。“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也是大明皇帝的隐写,其中的“昭”,就是大明昭皇帝、昭宗。昭皇帝是仁宗朱高炽的帝号,昭宗就是大明(南明)最后一帝朱由榔,日月即“明”。

作者在第一回中告诉读者,《石头记》是“本名”。名是“明”的谐音,徐锴注《说文解字》:“本、末、朱皆同义”,这三个字都是指事字,以“一”在“木”中的位置指代树根(本)、支干(末)、果叶(朱)。因此,《石头记》就是大明本纪,也就是朝代“年纪”。“朝代年纪”暗示,《石头记》与《明实录》相似,以纪年的方式隐写大明实录。卜世仁无米,半斤面添上半斤面,就是朱明本纪。

本文选取卜世仁添半斤面这段情节为“东篱帖”,照样能与史料丝丝入扣,铁证《石头记》就是“豕头记”,记的都是大明皇帝之大明家史,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大明(南明)皇帝,包括南明时期所有自称监国以及称帝的朱氏皇帝。其中,就有“洪武”朱亨嘉,也就是石涛的父亲。

如果大明不亡,石涛家不因“宁”而家事消亡,岂不是可以继承“洪武”之位做西京皇帝?另一个作者八大山人是朱元璋十世孙,大明宁王朱权之后,同样有资格做“补天石”。

“东篱帖”到此终篇。有分教:采菊东篱望南山,撷豆西禺会鸥*,欲知接下来的“南山帖”将选取那一节《西游记》故事揭秘大明真相呢?

0 阅读:3

绿野萍踪文化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