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长沙旧食——这三家鼎鼎大名5毛钱的包子你吃过吗?

湘菜敬一 2024-06-21 17:33:50
从九三年来到长沙,满打满算现在我已经在长沙呆了三十年整了,从当初十七八岁懵懵懂懂的青涩少年也即将迈入天命之年。 三十年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朋友之间闲聊有人问起我的年龄,我都要想好久才回答,十八岁仿佛就在昨天,不知不觉,自己也算得上是老长沙人了。 现在的长沙和三十年之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管怎样改变,关于长沙的过去、长沙的美食已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让人记忆犹新。 当初离开老家时,我怀揣着父亲写给伯伯的亲笔信,孤身一人来长沙投亲。无奈伯伯一家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地质工人,而且对餐饮行业也不熟悉,大多数时间我只能靠自己闯荡。 由于当时出来务工的人特别多,自己想找一份稳定的厨房工作非常难,加上人生地不熟,而且长沙人也欺生,看不起外地人,又特别是乡下来的。大多数时候我都是到长沙中山亭去找事做,因为那里有最大的人力市场。 每天站在这里找事的人非常多,各行各业的都有:木工拿着手锯、泥工拿着抹灰刀,而我们厨师就穿着白色的工作服站在那里。只要有请人的老板一来,大家就一窝蜂拥上去,争着询问情况或向老板作自我介绍,希望幸运光顾到自己头上。 当时的那个场景,就跟过去大地主找苦力去家里打杂如出一辙,只要能给一口饭吃就行,工钱多少都无所谓。虽然国内早已改革开放多年,也涌现了许多暴发户,但大多数人还是很艰难。特别是内陆省份,经济发展滞缓,平民百姓生活水平也不高。 由于我不懂长沙话,人又老实,用长沙话讲,就是一匝乡里鳖。要想让老板在众人之中看上我,真的太难了,最终我还是放弃了在这个地方找事的念头。 后来别人让我去职业介绍碰碰运气,当我交了一百块钱的介绍费后,到了饭店一问,别人根本不要人,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没办法,我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法,每天走路去找工作,一家一家上门去问。虽然胆子小,但为了一份工作,胆子也被磨练大了,哪怕被饭店人员赶出来,我也不气馁。 每天我主要是围着火车站、五一路、黄兴路市中心转,每天来回奔波,皮鞋都走烂几双,人也走得疲惫不堪,到了晚上就凑合着在火车站的草坪上躺一宿。 而吃的问题更好解决,因为我以前在家里的时候就喜欢吃包子,每到逢场赶集日,我老妈上街总要为我买一份小笼包,让我解解馋。 在长沙漂泊的这段日子,吃的最多的也是包子,那时候包子店不是很多,当然路边小店卖包点的也有,但有三家包子铺在当时算得上响当当。 第一家就是黄兴路的德园包子,由于是在步行街,那时候步行街没有修,路又窄,两边都是泡桐树,天气热的时候路上好荫凉的,一天到晚街上都是人,很是热闹。 当时的坡子街也是很小的一条街,口子上有一家皇冠宾馆,我朋友在旁边的饭店上班,我经常到他那里去玩,主要是蹭他们一顿员工餐。 后来我在司门口市公安局食堂里找了一份专炒大锅菜的工作,每天5:30就下了班,洗完澡就经常去步行街转一转,肚子饿了就去德园买个包子吃。 当时德园、李合盛、双燕楼都在靠近南门口那一块地方,德园主要是早餐小吃为主,尤其是包子档口经常排好长的队。如果快轮到你自己,一定要想好,要不然犹犹豫豫会影响到别人,卖包子的大姐也会非常不耐烦满脸嫌弃。 那些排队买包子的市民都是一袋一袋的买回去,好像跟不要钱似的,刚出笼的包子不到10分钟就被抢光了。我特别喜欢吃他家的酸菜馅的,酸酸辣辣的特别开胃,也可能因为我是四川人特别喜欢吃酸菜的缘故。 2005年我到了侯家塘炎帝大酒店上班,在扫把塘的口子上就有一家德园包子,早上的时候我经常去光顾。由于当时我已是酒店的行政总厨,再不是十年之前寒酸模样,可以实现吃包子自由了。 每次我和店里同事一起去,特别喜欢吃他家的腰肝炒码干拌面,另外总要再来一个酸菜包,在同事诧异的眼神中,我一个人默默地把它吃完,内心感到非常满足。 第二家是现在五一广场的平和堂,以前这个地方靠广场这边是鼎鼎大名的玉楼东,玉楼东过去一点是银苑酒楼,虽然是酒楼,但生意并不是很好,主要是玉楼东在旁边,对他的生意有影响,加上消费又有点高,进去吃饭的人非常少。 其实他家最出名的是蒸饺,由于比包子卖的贵,我也一直没有买过。几年之后当我荷包里有了碎银再去买的时候,他家又改成了又一村。 虽然没有吃上蒸饺,成为了遗憾,但他家的包子我却经常吃,加之他的位置好,在五一广场的跨角上,每天摆在外面高高的蒸笼特别打眼,路过的人都会去买。 第三家就是中山路上的又一村,因为离女人街不远,男男女女逛街的人多,买完衣服后都会到又一村去吃饭。他们算得上是长沙第一家做快餐的,青年男女喜欢光顾,生意非常好。 但同样的,他家的包子生意也很好,每天卖包子的大姐都是几个人不歇气的捡包子,去晚了就没了,只有等明天再来。 这三家包子店当时同属饮食服务公司,在这里上班的基本上都是正式职工,也是我们羡慕的对象。那个年代做包子都是用老面发酵,吃起来口感松软香甜,肉香味浓,汁水饱满丰富,料头也足,而且价格实惠,5毛钱一个,后来慢慢才涨到一块钱。 那时候的我为了节约钱,一日三餐都是吃包子,早上在中山路,中午在五一广场,晚上就到步行街的德园,每次只能买两个,把每天的开支卡得死死的。 再好的东西天天吃也会吃厌的,导致后来我只要看见包子就想吐,偶尔也去点个三块钱的盒饭换换口味。 这些年长沙包子店越开越多,很多都形成了连锁品牌,老牌子也只剩下德园这一家了,我也去买了几次,但是,再也吃不出以前的味道了。 还是怀念以前包子的味道!
0 阅读:42

湘菜敬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