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说秦王》中的“先生奈何而言若此”该如何训释?

军宸古文观 2024-03-14 22:37:19

人间三月天,仅次于人间四月天。

今天终于把卷四《范雎说秦王》重读完毕。

读到最后一段时,仍有一句困扰了我几天,始终无法读完,生生卡在最后一小段。我想要糊弄过去,但心里总有一根刺;不放过吧,又总找不到合理的训释。

原文:“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被卡住的这一句是“先生奈何而言若此”。

没有一个字不认识,意思似乎也明白,但仔细想想,是真的明白么?

安徽文艺版译作:先生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

北大版译作:先生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上古版译作:先生怎么要说这样的话!

岳麓版译作:先生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中华版译作:先生怎么能这样说呢!(卷一卷二时,中华版和上古版经常互相参考,卷四质量明显高很多,不知道是这些译者中的哪一位译的!)

上述版本的译法,应该说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仅存的问题就是不精确。

这些译文中的“要”、“这样”都对应原文哪个字?难道“而”译“要”,“若此”译“这样”吗?

难点就是:“而”字怎么译?“若此”怎么译?

此前,我把“而”理解成“竟然”,把“若此”理解成状语后置,我总觉得,我的理解有问题,很别扭。既然别扭,肯定是我有地方没有理解透彻。

这次重读,我反复查找各种字典,原来,“若此”即“此”。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七“若犹‘此’也…连言之则曰‘若此’,或曰‘此若’”。

如果“若此”即“此”,那么,原句就变成了“先生奈何而言此”。

这时,“而”字处于副词和动词之间,要么表修饰,要么仍为副词,最后一种可能就是助动词。

经查,“而”可作助动词“能”讲。

假设此处的“而”作“能”讲,那这一句就变成了“先生奈何能言此”,翻译过来就是“先生怎么能说这些(话呢)。”

这一段都翻译一下:

原文:“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试译:“我得以受教于先生,这是因为上天眷顾先王,而且不抛弃他的遗孤啊。先生怎么能说这些(话)!事情无论大小,向上到太后,向下到大臣,希望先生都把这些教导我,不要怀疑我啊。”范雎拜了两拜,秦王也拜了两拜。

这样一来,就字字妥帖了。不仅如此,我还因此掌握了“若此”的新义项,温故了“而”字的助动词义项。

如果我把这一句糊弄过去,我有可能永远不明白“若此”犹“此”。当我在其他的典籍中遇到“若此”时,是不是又多了一个解读的工具呢?

以上。

0 阅读:8

军宸古文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