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永远的记忆(上)为了插队,我和老妈大吵一架

叶工讲故事 2023-11-01 06:22:20

作者:杜惠英

1968年的后半年,开始了大批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由此改变了多少人的人生轨迹。我们知青的往事可谓是太丰富了,那是大好年华的亲身经历,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记得第一批是东北建设兵团,听说东北太冷,到外面可能冻掉耳朵呢,我没敢报名。后来是内蒙古,听说那里的吃食就是烤半生不熟的肉,因为那时我一点肉都不吃怕挨饿也没去。后来就是山西,母亲为让我躲避插队打发我去了姥姥家,在北京的郊区顺义农村,因我学前一直在那里生活也乐得去。去之前我给我的同学朱宗娟留了通讯地址,因那时家里都没有电话更别提手机了,农村只有大队部就是现在的村委会有座机,有急事就只好给那里打电话再用大喇叭通知,跟同学说好及时告诉我学校的动向。

在姥姥家住了半个月后接到同学的来信,告诉我说有延安插队,我非常兴奋地赶了回来,母亲一脸的不高兴的说:你怎么回来了,没见我给你的信不让你回来吗?我和同学见面后商量一下报了名,母亲又建议我去郊区亲戚家落户,我毫不犹豫地说:我哪儿也不去,就去延安,别人能生活得下去我就能。那时从课本上知道延安,延安就是圣地,想着毛主席在那里十三年了,可能比北京还要好。对延安早就向往,还怕报了名不批准呢,天天催问老师。不久延安来人介绍了情况,觉得和北京没啥区别,更坚定了去的决心。等批准后过了些天我和同学去迁户口,我家放户口的地方怎么也找不见户口本,我急得问母亲,母亲也说不知道,我看母亲的神态不像不知道的样子,就和母亲又急了起来。母亲拗不过我把户口本给了我,从那以后我外出回来母亲就哭天抹泪地埋怨,我当然和母亲争辩,等插队以后我才理解了母亲。

1969年元月的一天,我们坐上了去延安的火车。记得每个同学发两张站台票给亲朋好友前来送别的,我分别给了我的邻居和一个没和我一起走的同学,怕影响我的心情没让家里人送。在火车就要开时,我在车门口,突然看见父亲手拉着弟弟在包围着火车的人群中伸长了脖子焦急地张望着,寻找着,我的眼泪止不住涌了出来,大声地叫着爸爸!爸爸!父亲和弟弟听到了我的叫声看见了我,他们便抹着眼泪边向我挥着手。火车一声长鸣,把同学们和泪水一起带走了,那时我17岁。

下了火车又坐汽车一路颠簸摇摆着来到安塞县,各村来人把知青接走,我们来到了真武洞公社关仙咀大队背庄。我们的心彻底地凉了,因为我们满眼看见的都是贫瘠的土地,骨瘦如柴的牲畜,贫困的人们,完全不是我们心中的情景,又是十冬腊月的寒冷天气,我们的心情低落非常想家,公社和村里的干部们时常地开导安慰我们。

冬天没有农活可干,常常晚上开社员会,开会首先要三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再唱《东方红》,再背诵毛主席语录,再说正题:来年哪块地要种什么,谁家要用驴干什么等生活大小事情。最后会议结束要唱《大海航行靠舵手》才能散会。不久就过年了,因那时我们的 生活都归队长管理,队长给我们拿来了年饭、黄馍馍、油馍馍等,还有花生瓜子糖,可我们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先是都沉默不语,不知谁先哭了,最后七个人还是都哭了起来。

我们住在半山腰的窑洞里,吃水要到沟底去担。为了减少担水,虽然是寒冬我们也到山底的河流里漂洗衣服,如果下了雪,上下山更是不好走,冰冷的河水洗一会儿手指通红,捂一捂再洗,慢慢的也只有接受这一切了。时间一长,与社员你来我往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连红白喜事也让我们参与了。

更多的时间还是和同学们回忆在北京的生活,就是觉得那时我们就是城市多余的人。说起上小学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国家困难,每家生活都艰难,没有好的吃喝和穿戴,早饭就是半个窝头,有的连早饭都不吃,到了冬天有一身棉袄棉裤就不错了,哪有大衣手套什么的。上了中学觉得生活在好转,可过了两年又“文化大革命”了,文化课爱学不学,学校只见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中学生忙于参加名目繁多的各个红卫兵组织,老师保持沉默的就不得安宁。记得我们的女班主任白成高老师,三十岁左右中等身材,白白净净的,讲课很柔和但很清楚,我很喜欢她也爱听她讲课。她就是不参与其他的事,但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有一天我们教室门口墙壁上贴上了白成高走白专道路,只拉车不看路等内容的大字报,看到有病的老师在夏天烈日炎炎的太阳下坐在操场的水泥乒乓球台子上接受批斗的情景,心里真很不是滋味。因家里不属于红五类,父母无数次叮嘱不要参与什么活动唯恐祸从天降,就连学生大串联家里都不让出门,后来我常常埋怨母亲那时失去了不花一分钱就能全国各地玩的大好机会。其实有的同学串联回来说如何挤得上不了火车,火车上连站的地方都没有等等。终于复课闹革命了,学校也军管了,每个班有了一个解放军管理,我们叫他连长,其实谁也不怕他,可觉得纪律等各方面好了许多。

春天到了,农村忙活起来,送粪,耕地,撒种等,我们的心也越来越踏实了。我干活很努力,知青中我出工率也最高,到了收割麦子的季节,割倒的庄稼都要人背运到山下,背麦子我一点也不比当地的妇女少背,我当时真不知道怎么有那么大的劲头,背着那么重的东西还往山下走的那么自如,要是摔倒了那后果可是不堪设想的,到后来有的同学还是吃不了苦坚持不下来,陆续走了几个。

0 阅读:4

叶工讲故事

简介:听我讲讲知青的故事,听听他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