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先天性鱼鳞病新致病性变体、炎症因子和激活的JAK-STAT信号。

浩澜聊健康 2024-07-12 15:42:39

最近发表在《人类基因组学》上的一项独一无二的研究评估了36名患有先天性鱼鳞病(CI)亚型的东南亚患者,以更好地了解CI的皮肤微生物组、免疫特征和疾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基于7种不同的CI亚型分析,发现了20种新的致病变异;在干燥、潮湿和皮脂腺皮肤部位,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的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受伤CI皮肤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增加;Th17炎症反应增加;以及升高的JAK-STAT信号传导。

皮肤微生物组在防止体温失调、感染和水分流失方面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健康的人类皮肤微生物组主要由4个门组成: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这些门反过来又与角质层双产物协同工作。然而,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感染或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或CI)的几率就会增加。

先天性鱼鳞病可分为至少20种不同类型,然后分为非综合征型和综合征型。这些形式的特征是屏障生理功能紊乱、角质形成细胞蛋白异常、脂质生物合成、细胞粘附和/或DNA修复。

研究发现Th-17信号传导升高,尤其是IL-17参与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CIE)、板层鱼鳞病(LI)和表皮松解性鱼鳞病(EI)。这表明“银屑病药物有可能作为鱼鳞病患者的可行疗法。

减少共生的痤疮杆菌可能会降低CI患者的皮肤屏障完整性,因为痤疮杆菌产生短链脂肪酸(丙酸),激活PPARα信号传导,导致角质形成细胞脂质合成增加,最终支持表皮屏障的神经酰胺产生。

伤口愈合的延迟直接归因于微生物组的改变。在考虑到适当的抗生素管理的情况下使用口服抗生素,可能是治愈CI患者皮肤伤口的有效疗法。强烈的持续炎症反应也可能会抑制CI患者的有效伤口愈合。

所有CI都具有升高的IL-17A和IL-17F。这两种细胞因子具有相互协同/协同作用,具有双重IL-17A和IL-7F抑制作用的生物制剂bimekizumab的临床试验数据已实现了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100的高清除率。因此,双重IL-17A/F抑制作用治疗CI患者可能比单独抑制IL-17A更有效。

随着在CI患者中JAK-STAT信号升高的发现,JAK抑制剂如乌帕替尼和阿布罗替尼也可能有效减少CI患者的皮肤炎症和屏障缺陷。

IV、EI和TTD患者(P2和P3)瘙痒的另一个常见驱动因素IL-13升高,这表明治疗特应性皮炎生物制剂tralokinumab或lebrikizumab(IL-13抑制剂),可能被证明有助于减少某些CI患者的瘙痒和炎症,或者IL-4/IL-13抑制剂dupilumab。

总之先天性鱼鳞病(CI)的优化治疗方案必须从基因、微生物组和免疫学的角度考虑其异质性。

资料来源

Altered skin microbiome, inflammation, and JAK/STAT signaling in Southeast Asian ichthyosis patients. Hum Genomics. 2024;18(1):38. Published 2024 Apr 16. doi:10.1186/s40246-024-00603-x

0 阅读:0

浩澜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