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满族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四镇民俗旅游的发展

强强聊历史 2023-07-04 14:55:03

前言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90年代以来,由于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民间文化旅游逐渐受到大众的欢迎,并逐渐成为当代旅游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民间文化旅游是一种以异域或异域的文化为诱饵,以独特的方式来欣赏和体验不同的民间文化。民间文化以其神秘、有趣的特点,对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使其成为民间文化的“灵魂”。

四平市是满族的发源地和聚居地,拥有丰富的满族民间文化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大力开发满族民间文化资源,促进民间文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四平市满族民间文化的发展状况

四平市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其中以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绝大多数,以叶赫满族镇、伊同满族自治县为主体,被誉为满族的重要诞生地,因而四平市拥有非常丰富的民间旅游资源,满族风情浓厚。

叶赫满族镇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小镇,距四平市大约30公里。“叶赫”一词,在满族中意为“河畔之日”,而“叶赫”最初是明末海西地区女真氏族中的一个。

海西的女真族塔鲁木卫南迁到叶赫拉河岸,由于其世代居住在此,故被称为... J。叶赫古城是满族的一大文化遗存,它由东城、西城、山阳城构成,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的防御体系,是叶赫国一道坚实的防御工事。

这座古城的原址已于努尔哈赤进攻叶赫国时被摧毁,现已无法恢复原状。叶赫东城遗址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地方,有大量的历史遗址。

如今,人们可以看到的叶赫那拉古城,是一栋建于1995年的仿古建筑。叶赫那拉景区分为两大板块:一是古城文化带,二是转山湖观光旅游带。

古城文化区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历史人物雕像和各类文物材料,可供游人在这里静观其变,体会叶赫满族祖先的盛衰。

转山湖观光旅游胜地,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是人们旅游,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伊通满族是我国萨满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拥有南山、牧情谷和伊通满族三大特色旅游景点。

南山风景区是吉林省最大的满族民族和宗教的观光和文化胜地,拥有保雍寺,万佛塔,汉白玉石牌坊,满族民宅,森林覆盖率超过80%,被评为“AAA”级风景区。

牧情谷景区的核心景点是“风情萨满园”,主要包括:“北部少数民族风情村”、“古老的女真村落”、“萨满神庙”、“萨满神路”、“萨满图腾”和“萨满文化展厅”,让游客感受到满族祖先的神秘萨满文化。

伊通满族文化博物馆是一座专门收藏满族民俗文化珍品、民间传世文物及历史资料的综合性博物馆。

馆内共设8个展室,1个为临时性展室,7个为基本展室,展示了满族的起源,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宗教,以及古代和现代的伊通。

博物馆内陈列着大量的有价值的史料,如拓本,碑刻,图表,照片等。如族谱、谱册、家谱、家折、谱书等。满族特有的生产生活用具及精美的手工制品;萨满文化中的祭品等等。伊通满族博物馆以其所藏满族文物的数量和规模,已成为我国萨满文化研究的一个主要阵地。

四平市发展满族民间文化旅游中的几个问题

(一)满族民间文化资源开发不够,深度不够,广度不够

民俗旅游资源是其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开发程度直接影响到其发展的成功与否。四平市满族民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叶赫满族镇就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众多历史遗迹的地方。

迄今为止,已发掘出246个历史遗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价值。叶赫满族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但其旅游人数却很少,主要是因为其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旅游历史短,对满族文化的发掘和对四平市民间旅游的开发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宣传。

(二)缺乏专门从事满族民间文化和民间文化的专门人才

要在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上立足,仅依靠丰富的民族旅游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民族旅游的开发、规划、服务等方面都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但四平市目前缺乏对满族民族旅游的专门技术人员,特别是对满族民族旅游的技术人员缺乏了解。

(三)不健全的旅游服务设施

四平市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目前,市区内到达该风景区的车辆较少,交通量较低,一些风景区内部交通条件较差。

旅游基础设施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服务设施也不够完善,因此不能充分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综合接待能力较低。

四平市满族民间文化的发展对策

(一)大力发展满族民间文化资源

满族人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并形成了满族民族的民族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内涵。

对其独特的居住、饮食、服饰、婚姻等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广度的发掘。

首先,满族传统的“口袋房”正在慢慢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就连满族聚居的叶赫镇,也几乎找不到这样的房子,以前满族农民睡觉的火炕,现在已经换成了一张床,一套土制的取暖设备。

居住建筑是满族特有的风土人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迫切需要被拯救与恢复的文化资源。

所以,四平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把叶赫那拉城作为根本,重点保护和保护满族先民早期生产、生活所留下的遗产,并对城市中的一些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建筑进行修复、改造。

其次是满族的饮食习惯,以实惠、丰盛、热情、淳朴为特点;满族人喜欢吃粘稠的食物,比如粘豆包、苏子叶糕、大黄米干饭、大黄米小豆干饭、豆面卷、粘糕等,其中最有特点的就是“沙奇玛”和“酸汤”。

这里最有特色的菜有,白肉、血肠、酸菜、香菇、哈什蛤蟆、野鸡、鹿子和满族火锅。

为此,可以在景区内开辟一条满族风味小吃街,以满族民宅为特色,女服务员身着旗袍,男服务员身着长袍,男服务员身着马褂,以满汉全席接待客人,并突出满族繁复繁复的礼仪。

同时,对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包装和推广,将满族食品“桂花糕”、“萨其玛”、“牛舌饼”等满族食品制成精美的礼盒,不仅可以作为旅游纪念品,也可以作为礼品赠送亲朋好友。

最后,满族的民族服装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其具有骑马民族的骑射、骑射等特性,在我国的民族服装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紧身合体、凸显女性曲线的旗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开来,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

如果把这批满族服装发展成为一批工艺精湛,质量优良的民间艺术产品,一定会有大量的顾客前来购买。

满族的婚姻习俗比较复杂,主要有两个环节,第一天的“响棚”,第二天的“亮轿”,第三天的“正日”。

增加参观者的体验性环节,将满族繁复而又极具特点的婚礼风俗融入其中,提高参观者的体验性,提高参观者的回头率。

(二)应重视满族民间与文化的专门人才的培育

为了使民间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重视对民间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首先,要确定满族民族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四平市大专院校开设满族民族文化旅游专业,以培养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又对满族民族文化有较深了解,又有较高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其次,要加强对有关人员的管理,防止人员外流。

在此基础上,应加大对满族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以适应我国民间文化旅游发展的要求。

(三)改善差旅服务品质

加强城市内部交通建设,改善城市内部和外部的交通环境,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在旅游基础设施及辅助服务方面,加大对水、电、通讯、卫生、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需要。

要使各地区之间的资源得到最优分配,就必须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因此,要加强对旅行社的管理,提高旅行社的服务水平。

未来,我们将继续对满族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发掘,吸收当地优秀的地方文化营养,促进四平市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柴运鸿.女真叶赫兴衰记[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32.

[2]刘海洋.文化变迁视角下的民族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一以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为例[J].满族研究,2015,(2):97.

[3][5]崔广彬,郭岩.辽宁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满族研究,2007,(1):31—32.

[4]张丽梅.黑龙江省满族文化旅游开发探析[J].满语研究,2006,(2):117.[6]李学成.开发满族文化资源为辽宁旅游产业服务[J].满族研究,2008,(1):19—21.

0 阅读:5
评论列表
  • 2023-07-21 12:53

    列强会一直一直的喜欢!

强强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