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驰 喻明
摘要:发展家庭农场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改革举措,给农民就业和增收带来深远影响。其机理在于,家庭农场发展促进农村资本要素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和生产组织模式创新,不仅提高了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与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使农民实现增收创收。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整体层次和水平还不够高,对农民富裕的促进作用发挥也不够充分,还存在资金与技术限制、土地流转困难、市场体系不健全等困境。因此,应聚焦促进资金与技术要素流动,营造适合家庭农场的土地政策环境,健全良好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等,并由此提出政策构想,以强化新农富农带动效应。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促进共同富裕,最重要且最艰巨的任务依旧在农村[1]。而家庭农场在食品安全和健康、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以及小农户共同富裕、传统文化保护和社会认同等方面具有极高的核心价值。简而言之,家庭农场的高质量发展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创收与共同富裕[2]。近年来,依托家庭农场带动小农户共同富裕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农业大国,家庭农场带动小农户共同富裕之路究竟该怎样走,以及怎样走出中国特色,是目前我国乡村全面振兴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阐述家庭农场带动小农户共同富裕的理论机理、现实困境与政策构想等,以期为探索家庭农场带动小农户实现共同富裕道路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一、家庭农场带动小农户共同富裕的理论机理(一)家庭农场带动、技术及管理进步与整体生产水平提高传统农业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而先进的技术与有效的管理才能促进家庭农场及农村农业持续发展。随着技术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先进和高效的技术及管理方式成为了小农户的职业培养内容,明显改善了农业“低水平均衡”现象,较大提升了农业劳动生产率[4]。
(二)家庭农场带动、产业链整合与农户收入增加家庭农场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单位,能够有效整合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相关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5]。家庭农场发展能够带动产业链整合,促进本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协同运作,而产供销一体化有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减少中间环节,减少成本浪费,增加小农户的收入。此外,农户收入增加又会带动家庭农场规模扩大及其产业链延伸,促进农业生产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化生产模式,从而形成良性的家庭农场产业链模式[6]。
(三)家庭农场带动、资本积累与农户创富能力提升资本积累是小农户收入增长的基本动力[7]。由于城市偏向于政策实施,致使我国农村资金长期以来处于净流出状态,但家庭农场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了农村资本要素投入、农场技术要素投入以及人力资本积累,家庭农场的壮大有助于小农户获取更多的投资机会、政策扶持以及各项技能培训。同时,家庭农场的不断发展逐步吸引越来越多的工商资本“下乡”与青壮年人力资本“回乡”[8],也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影响。
(四)家庭农场带动、政策支持与集体增收能力提升政府通过发布相关政策以及制定扶持措施,促进家庭农场的规模扩大、产业链整合与农业技术提升,并鼓励小农户向家庭农场转变,从而降低家庭农场生产成本,促进集体经济合作,实现资源整合、产业链整合,促进资源、技术和市场信息的共享,提升农户综合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9]。家庭农场通过参与集体合作组织,获得更多技术援助、市场信息与人力资源,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而且家庭农场壮大又会带动集体经济增长[10]。
二、家庭农场带动小农户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一)资金与技术的限制不利于小农户较快适应家庭农场模式第一,由于缺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小农户无法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从而降低了家庭农场的生产效率。第二,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先进技术引进受限,小农户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难以购买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以及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或市场营销策略,从而限制了其生产能力与突发事件风险承受能力[11]。第三,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发展障碍、小农户信息获取渠道不畅,难以把握市场需求动态、最新生产技术与优秀管理经验,进而影响小农户较快适应家庭农场模式。
(二)土地流转难题阻碍小农户向家庭农场转型第一,关于地方政策限制问题。某些地区政府对土地流转设置少许限制性政策,如土地使用权出让、承包地经营权转让等,阻碍了家庭农场规模的扩大[12]。第二,关于土地确权问题。遗留的历史原因与不规范的地方政府管理使土地所有权不清晰、流转管理不力与土地监管不严,从而使小农户在土地确权方面存在较大的障碍。第三,关于土地规模问题。大规模家庭农场需要较大面积的土地才能实现效益提升,但是小农户的土地规模有限,难以支持规模化生产经营与土地流转[13]。第四,关于农民思想观念转变问题。部分小农户担心土地流转后无法再种植农作物或享受土地“受益度”而失去生计来源,所以产生对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抵触与疑虑情绪[14]。
(三)市场体系不健全对家庭农场及小农户构成较大挑战第一,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市场不透明、制度不完善等原因,使家庭农场无法了解市场需求、价格变动、竞争情况等信息,致使小农户难以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和生产方式以及把握市场需求,降低了农产品销售效率和竞争力,提高了产品销售和采购等方面的交易成本。第二,由于家庭农场规模小、产量有限,家庭农场难以获得物流公司的支持,以致农产品运输和销售受限,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第三,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家庭农场难以获取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信贷服务,从而限制了家庭农场的发展规模和生产能力[15]。此外,市场体系不健全意味着缺乏有效的品牌建设与营销渠道,导致家庭农场难以开拓更广泛的销售市场。
三、家庭农场带动小农户共同富裕的政策构想为促进家庭农场带动小农户实现共同富裕,本文基于理论机理与现实困境,提出聚焦促进资金与技术要素流动,健全家庭农场保障机制;营造适合家庭农场的土地政策环境,建立亲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健全良好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强化市场开拓与营销机制;强化良好政策扶持环境构建,夯实家庭农场发展基础支撑等家庭农场带动小农户共同富裕的优化路径。由此,本文构建以下政策构想(如图1),以强化新农富农带动效应。
图1 家庭农场带动小农户共同富裕的政策构想框架图(一)明确法律主体地位,加快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建设第一,保障家庭农场法律地位。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家庭农场的主体地位和权利,加快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其合法经营权益,促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公平待遇,为家庭农场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第二,完善家庭农场财产权保护。加强家庭农场的财产权保护,明确土地、农作物、设施等财产权归属,防止非法侵占和侵权行为,保障家庭农场正当利益,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第三,构建家庭农场经营规范。通过明确经营行为、规范管理、风险防控等,提升家庭农场的经营水平和竞争力,为其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第四,加强农户法律意识。对家庭农场定义、范围、主体条件等作出明确释义,明确小农户法定权利与义务,赋予小农户在家庭农场发展中更全面的主体权益。
(二)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优势,推动多样化政策供给第一,建立合作社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和支持在农村地区建立合作社组织,帮助家庭农场在资源整合、技术共享、市场拓展等方面发挥优势;为农民提供培训、技术支持、资金借贷等帮助,增强小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第二,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整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资源,为家庭农场和小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财政扶持、税收减免、信贷支持、农业科技等方面。第三,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并委托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为家庭农场和小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市场推广、产品加工等服务项目,有效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优势。第四,设立农业产业扶贫基金。通过吸引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企业等参与,利用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网络和资源,为家庭农场和小农户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援助和市场拓展等。
(三)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创新制度,加强执行部门间协同治理第一,协同推动因地制宜的土地流转政策。加强部门间协同治理,形成协同合作机制,共同制定符合农业发展需求和农民利益的土地流转政策,明确流转权利、流转期限、流转方式等。第二,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登记管理系统,明确流转双方权责,规范流转行为,促进农地资源有效配置,实现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并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督和执法,保证流转交易的合法、有序进行。第三,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宣传力度。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地流转、承包期限、流转价格等相关政策,并向农民普及土地流转知识,引导农民理性流转土地,激发其流转土地的积极性。第四,建立共建共享的土地管理机制。鼓励家庭农场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建立家庭农场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风险共担,引导家庭农场和小农户形成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
(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培养农业技术人才第一,建设农业人才培训基地。政府可以建设农业人才培训基地,为农业从业人员提供系统的培训课程,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等内容,帮助他们提升生产水平与经营能力。第二,设立奖学金补贴措施。为农业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就业补贴政策,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农业领域,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第三,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农业实习实训基地,提供实践机会和技术指导,让农业职业教育的学生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学习和应用技术,促进其成为实战型人才。第四,开展农业技能比赛和交流活动。组织农业技能比赛、实践交流等活动,开展农业科技研究和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其现代实践技能,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农业技术人才。
(五)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家庭农场发展支撑体系第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增加对农业科技领域的投入,重视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家庭农场引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帮助其提升生产效率与改善产品质量。第二,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家庭农场提供更多科技支持和政策激励,并邀请专家学者为家庭农场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小农户在家庭农场建设中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第三,推动数字化农业发展。鼓励小农户加强对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应用,提升管理效率和市场营销能力,实现农产品生产、销售、供应链的数字化管理,并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第四,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家庭农场与科研机构及高校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农业科技在家庭农场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略
作者:张驰 喻明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作者简介:张驰,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家庭农场建设、农村经济研究;*喻明,湖南长沙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研究。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