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铁姑娘”郭凤莲随代表团前往美国。她满怀热情地宣传“大寨精神”,可

平南 2025-04-26 17:18:53

1978 年,“铁姑娘”郭凤莲随代表团前往美国。她满怀热情地宣传“大寨精神”,可美国毫无反应,反而直接把他们带到农场参观。

1978年深秋,山西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带着农业考察团踏上了美利坚的土地。

这位以"铁姑娘"闻名全国的基层干部,怀揣着大寨梯田改造的故事,准备向资本主义国家展示中国农民的奋斗精神。

可当她站在爱荷华州辽阔的平原上时,喉咙里准备好的豪言壮语突然卡了壳。

事情要从头说起,她在24岁接手大寨村那会儿,每天天不亮就扛着锄头出门,村里七百多口人守着巴掌大的旱地,石头缝里刨食吃。

年轻的女书记挨家挨户动员,带着乡亲们硬是靠扁担箩筐,把荒山坡改成了保水保肥的海绵田。

寒冬腊月里,她带头跳进结冰碴子的泥塘清淤,肩膀上磨出的血泡结了痂又磨破,硬是让村里粮食产量五年翻了四番。

这次出国前,农业部领导特意交代要学习先进经验,郭凤莲心里犯嘀咕:咱中国人种地的手艺传了几千年,能有什么新鲜玩意儿?

直到美方接待人员开着福特皮卡,把他们拉到占地三千亩的约翰逊家庭农场,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十台红色收割机排成雁阵,金黄的麦浪里机器轰鸣而过,眨眼工夫就完成了收割、脱粒、装车全套工序。

农场主老约翰叼着雪茄坐在遮阳伞下,手里的遥控器能指挥整个灌溉系统。

郭凤莲摸着联合收割机锃亮的金属外壳,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

她想起村里有一年秋收,二十多个壮劳力挥着镰刀忙活半个月,遇上连阴雨还糟蹋了三成收成。

眼前这位穿着干净工装的农机手告诉她,人家祖孙三代经营这个农场,日常干活的就六口人。

仓库里停着的播种机带着卫星定位,能精确到厘米的株距,比老庄稼把式的手法还准成。

考察团里有个农科院的技术员算过账:美国农场主在拖拉机上的投入,抵得上大寨村十年的农业收入。

听闻此话,郭凤莲心里直打颤,她蹲在地头捏了把黑油油的土壤,发现人家不仅机器先进,轮作休耕、测土施肥这些门道也讲究得很,猛然想起自己总跟乡亲们说"人定胜天",脸不由的发红。

回国那天,郭凤莲的行李箱里塞满了农机说明书和土壤检测报告。

飞机掠过太平洋时,她盯着云层下若隐若现的祖国河山,满脑子转着怎么跟乡亲们开口,那些跟着她战天斗地的老伙计能理解吗?县里能给拨多少购置农机的款子?仓库里攒了多年的粮票,能不能换成柴油和零件?

转年开春,大寨村后山响起突突的柴油机声,郭凤莲从省农机局争取到两台二手拖拉机,又带着青壮年把巴掌大的梯田连成片。

村里最犟的老汉起初蹲在地头骂街,说铁家伙翻的地没有"人味儿",等看见机器一天耕完五十亩地,默默把家里两头老黄牛牵去了屠宰场。

等到1983年,村里不仅用上了播种机,还建起第一座沼气池,把牲口粪便变成了照明燃料。

郭凤莲后来去省里开会常说,当年在美国农场看的不是机器,是照妖镜,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自己的短板,从而改进。

如今的大寨村,山坡上的光伏板追着日头转,手机App能查看土壤墒情,那些曾经磨破肩膀的扁担箩筐,都进了村史馆的玻璃柜。

每到秋收时节,村里还会组织年轻人看当年访美的老照片,说说"铁姑娘"怎么被洋机器上了一课的故事。

信息来源:蒋敏、冼东妹、李瑞英等获评中国十大女杰(图)——中新网

0 阅读:78

评论列表

徐一冲

徐一冲

4
2025-04-26 18:38

几个现代农民干过600个干了几十年的农民,这是现代农业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