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在本月发表了一篇《“共享员工”是个好模式,劳动权益不必太过担心》的文章。
本文洞察了当下国内企业用人难、成本高、转型慢、发展停滞不前等普遍瓶颈,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出了诸多合理化建议。
他认为,“共享员工”的出现将倒逼企业发生形态改变。
所谓“共享员工”,指应聘者与企业就某一项目进行短期合作,不签订固定合同,主要出现在程序员、设计师、工程师等技术岗位,通过这种形式,企业能减少5%~10%的用人成本。
——而实际上,在专业的“共享员工”集聚平台,员工的岗位类别并没有主次之分,相反却笼络得非常齐全,企业选择员工的范围也足够大。
至于用人成本,就拿小鱼儿网来说,几乎可以帮助企业节约30%~40%的用人成本。
文章认为,“共享员工”属于自由职业者。这种自由职业者,有着较为固定的几个雇主,有老客户、长期订单的自由职业者并不少见。
此外,现在企业把各种需求会直接放在招聘市场中,公开向外界发出要约。
——“共享员工”确实以自由职业者居多,但也有部分有主业的“斜杠青年”,在主业之余帮助企业解决需求只是副业,他们都有自己的业务范围。
而企业发出需求的渠道也不仅仅是招聘市场,还有更专业的服务众包平台。
这样的平台会将B端的需求企业和C端的平台个人精准匹配到一起,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完成线上交易,从而促成甲乙双赢。
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决定企业边界的是交易成本。所谓交易成本,就是为了实现一项服务,从市场上寻找、沟通、议价、购买、监督,到最终完成,除了金钱之外的其他成本。
——此处我们完全可以概括为:成本=时间+金钱+精力。
作者认为自由职业还存在一些缺陷,一些工作需要长期跟进,才能了解一些潜在的知识、经验、范式,甚至客户的习惯、偏好。
——事实上,这种“缺陷”完全没必要担心,我们前面说了,专业的平台都建立有个人能力评估系统,自“员工”入驻平台起,任何技能都能匹配到与其相适应的需求,更不需要花费额外时间去重复学习,或者探寻企业客户的偏爱和喜好。
最后就是个税、社保和职业稳定性等关系到“共享员工”权益的问题。
——比如在某众包平台,个人在平台取得的每笔收入都会按照“经营所得”合规缴纳经营税金,平台帮助个人代扣代缴个税,每笔收入都会有合法的完税证明。
不仅如此,全国各地区几乎都建立了完善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体系,个人只需到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进行认定,就能享受到当地的社保优惠政策。
至于稳定性,自由职业并没有年龄限制,也没有职场竞争,更不用担心裁员而找不到工作,只要有技能傍身,也就有了名副其实的“铁饭碗”。
本文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和前瞻性,为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未来转型提供了很多经验和素材,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