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水浒》时,梁山有位秦明的好汉,使一柄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因为性格急躁,刚烈如火,声若雷霆,故得绰号“霹雳火”。秦明打仗十分勇猛,上场必冲头阵,凭手中狼牙棒,不打得天昏地暗不罢休。他头戴朱红漆笠,身穿绛色袍鲜,连环锁甲兽吞肩。抹绿战靴云嵌,凤翅明盔耀日,狮蛮宝带腰悬。狼牙混棍手中拈,凛凛英雄罕见。在一系列战斗中屡立战功。大聚义排座次时,秦明在梁山排行第7位,上应“天猛星”,被封为“马军五虎将””第3位。
无独有偶,上世纪我国长期革命战争中锤炼出的开国将军中,也有一位将军的绰号,被战友和同事们唤为“霹雳火”,他便是开国少将唐金龙。唐金龙中等身材,浓眉大眼,鼻直嘴阔。双瞳炯炯,瞻视异常,人皆不敢与其对视,他作战争的风格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视飞弹如泥丸,置生死于度外。打得最出彩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米峪镇伏击战和解放战争时的离石攻城战。他“霹雳火”绰号不胫而走。
1940年6月中旬,侵华日军企图摧毁我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打通进攻延安的道路,纠集6万多精兵,向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其中,日军独立混成第9旅团号称“山地作战的精锐”,武器装备精良,单兵作战素质高,非常狂妄,其下辖的村上大队700余人从静乐县城出发,妄图在交城一带合围我八路军主力,于是在丘垄连绵的黄土高原,在沟壑纵横的河谷山川,一路烧杀抢掠,穷凶极恶,无恶不作,翻越云顶山,来到米峪镇一带。
米峪镇地处娄烦县西南部,东与天池店乡相邻,南、西与吕梁市方山县毗邻,北与马家庄乡相连,地处黄土丘陵区,地势西南高。地形分为山地、河谷、丘陵。主要山脉有关帝山、云顶山,境内最高峰赫赫岩主峰位于云顶山,其中有一条公路四面环山,中间只有一条峡谷通行,我八路军358旅得悉这一消息后,决定在此打一场伏击战,消灭这股远离据点,深入山区,孤军行动的敌人。其中,独立第4团团长唐金龙率领主力在曹家掌村一带设伏。
团长率领设伏部队在隐蔽地点严阵以待,日军上村大队主力如入无人之境便大摇大摆地进入伏击圈,时机一到,只听团长唐金龙一声令下,步枪、机关枪、手榴弹齐发,山鸣谷应,响彻云霄,前排的敌人割草一般倒下。八路军像天兵天将一样向敌指挥部及直属部队猛扑,正在行进中的部队被打乱了,一下子就打乱了敌人的指挥机构,使敌人的兵力展开不了。有的人马被打死,有的被打伤,横倒竖卧在山路和两旁的田地上,尚未死亡的官兵乱成一团,不知所措……
但日军毕竟训练有素,当惊魂已定后,回过神来的指挥官命令部队迅速分散开,架起重机枪迫击炮进行反击。并依仗优势的火力,不顾一切向前突围,要抢占南川河两岸的高地,依托地势进行激战。并立即发出电报固守待援,希望在根据地外的日军看到他们的求援电报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赶到这里,为他们解围。装备精良的日军拼死抵抗,一时间,炮声隆隆,枪声阵阵,双方互有攻守,陷入对峙状态。
此时,日军第9混成旅团旅团长越生虎之助闻知上村大队在米峪镇附近遭到八路军伏击,一时大惊失色,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八路军竟敢在他大军压境的形势下,有如此勇气和魄力伏击他的所谓精锐,还可能将他的一个大队吃掉。于是远近两条线进行救援,近处是急忙令静乐、古交、文水等地部队,火速驰援米峪被围的上村大队。同时,协同第16混成旅团旅团长村井,指挥各路“扫荡”部队迅速展开,向八路军腹地纵深推进,妄图来个“围魏救赵”,以解该大队的燃眉之急。
然而,这次敌人的算盘打错了,我军志在必得要全歼这支恶魔部队,利用对地形、地貌、地物了如指掌的优势,在兄弟部队的有力配合之下,采用快打,猛攻、迫战、包围分割,多路,多方向向敌猛冲,进行近战,包围分割敌人,各个歼敌的战术,在黄昏时分,对日军发起了总攻击。最终突破日军防御阵地。
困兽犹斗的日军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据险死守,顽固不化,在绝望中对我军发起拼死的反击,不断地用轻重机枪、掷弹筒和迫击炮的火力掩护下,向我军实施白刃突击,妄图冲开一条血路,战斗异常激烈,敌人甚至一度冲到团指挥部,团长唐金龙眼看着子弹打在指挥部院里,因为所有战士都上前线战斗,团部无人防守,唐金龙冒着枪林弹雨,赴前沿指挥,忽觉腿一软,歪倒在地。将军不知其时已中弹,急起,又歪倒,他怒甚,双手撑地,霍然起立,竟前行数步,忽闻腿内“咔嚓”声响,才发现左腿已经断,给他留下左腿终生瘸的遗憾。
是役,团长唐金龙虽然受伤,但在他的有力指挥下,通过兄弟部队的密切配合,对敌人猛烈的进攻,米峪镇战斗共歼灭日军七百余人、俘虏二十余人,缴获步枪150余支、机枪6挺、子弹1万余发、骡马80余匹等武器装备和物资。这一胜利,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敌人的大扫荡,保卫了根据地,使日军进攻延安的梦想成了泡影。尤其是八路军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在山地作战中全歼侵华日军整建制精锐部队的典范战例,极大地鼓舞了边区军民的抗日士气,体现八路军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敢打硬仗、勇于胜利精神的英雄战例。团长唐金龙雷霆之名震军中。今天,在米峪镇的战斗纪念地石碑上留下这一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由于唐金龙立下战功,职务晋升为358旅副旅长代理旅长,抗日战争全面胜利之后,进入解放战争时期,他奉命率部攻打离石,这里地处山西西北部地区,当年日军占领离石之后,苦心经营,加强防守,其城墙高大坚固,日军投降的时候,驻离石日军司令官与阎锡山的特派员、国民政府离石县统委会主任狄予公,密谋勾结,妄图抢占离石城。日本宣布投降,日军全部撤走,阎军近4000人占领离石县城。
晋军驻离石城后,为了防御八路军攻城,征集木料千方,在城墙上构筑了指挥所、掩蔽部,开挖了射孔、交通壕,构成了对外、对内双重防御工事。同时,网罗特务,加固城墙,重兵设防,戒备森严,全城处于临战状态,妄图据守,作为其与我方争夺晋西北的前哨基地。此时,上级命令唐金龙率部攻占离石。
唐金龙接到攻坚战斗的命令后,立即组织部队首先攻克龙凤两山碉堡,扫除外围障碍,占领制高点,接着便向县城发起总攻。守军以密集火力阻击攻城部队,我军伤亡重大。他命令停战休整,并重新部署了攻城战斗,并对敌情、地形作了进一步的侦察、研究,一面组织部队演习爬城技术,一面选择了城西北角为突破口,并向中阳方面部署警戒,以阻截南逃之晋军和援军。
几天之后,唐金龙率部对离石发动总攻,他以十三米长梯登城,是日大雨滂沱,长梯被炸断,投掷组和凤山炮兵向城上猛烈投弹,掩护攻城部队竖梯登城。尽管晋军用地雷、手榴弹向城下倾泻,但我军奋勇冲击,激战四小时,终于登上城楼垛口。接着特务连相继入城,与晋军展开了白刃战。经过激烈拼杀,全歼守军,离石县城获得解放。
离石之战,打死大汉奸、城防司令贺焕芝,活捉了县统委会主任狄予公、国民政府离石县县长张嘉模、爱乡团长杨汝毓。毙敌团长以下军官304人,俘敌少将主任以下官兵1104人,缴获轻、重机枪35挺、马步枪405枝、手枪39枝、冲锋枪6挺,掷弹筒7具、电台1部,以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彭德怀元帅评价离石之战,称此役是我军战略局势上的一个关键胜利。随后,唐金龙晋升为第一野战军第3军师长、副军长等职务。
唐金龙,湖北汉川县垌冢唐家大湾人,他幼年父母双亡,给地主当小长工,家境十分贫寒,但他从小性格暴烈,疾恶如仇,他十几岁的那一年,来到洪湖,见一渔霸欺负弱小,受打抱不平的他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挥臂出拳怒揍渔霸,由此获罪当地官绅,被通缉。家乡无法落脚的他参加了当地的游击队组织,接着部队编入红3军,由于他作战勇敢,他一步一个脚印,在革命队伍中迅速成长起来。先后担任红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并参加了红军长征。
新中国成立后,唐金龙先后担任过副军长、军长,并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成为开国少将,这一年,他43岁。
唐金龙是一个性格直率、心直口快的直率之人,有啥说啥,从不隐藏自己的想法。正是这一性格特征,在那特殊的年代,1959年“庐山会议”后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其中有一期会议简报刊登出他揭发彭总“20根黄瓜”事件,并说彭总是“作秀”,假装高尚,伪装朴素,成了大会上攻击彭总的一颗重磅“炮弹”。
本来,唐金龙曾经是一野(西北野战军)的一员战将,解放战争期间在彭总的手下干过师长、副军长,到了解放战争结束后更是成为第1军的军长,即使在抗美援朝时,也一直跟随彭总,他的这番“20根黄瓜”事件影响不小,当然,他的此言也广为人家诟病,是典型的属于没事找事型的落井下石行为。那么,唐金龙用“20根黄瓜”之事,说彭老总是“伪装朴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解放战争期间,西北野战军以强有力的攻势,迅速收复三边地区,野战军司令部进驻了靖边张家畔,当年,张家畔当时只分散居住着四五十户人家,是绥德通往定边驿站,人称趟马大路,因为开始形成村落时候在芦河畔住些张姓人,故名张家畔这一带属于毛乌素沙漠的边沿,由于干旱等因素缺少植被,一派荒凉,即使有些地方有水,多是盐碱质,水味涩苦,人马都不能饮用,被称为苦水区。加之气候干燥多风,昼夜温差很大,生活是相当困难,尤其饮用水特别珍贵,老百姓大多在塬上挖沟,下雨时把水引流贮藏水窖里,作为一家人饮食和饲养牲畜之用,当地老乡说,这里人姑娘找对象,首先考察的就是你家有几窖水。
我军进军这一带的时候,正值盛夏酷暑,头上骄阳似火,把浩瀚的沙漠烤得滚烫。阵阵热旋风使行进的队伍灼热难受。干渴成了前进路上之大敌,不少同志由于极度干渴,喉干舌燥,鼻孔流血,嘴唇干裂,呼吸困难,有的战士因为干渴中暑救治不及而牺牲。此时,野战军管理科的同志看到彭总劳累过度,日益消瘦,都很焦急。
这一天,野战军司令部开旅以上干部会,纵、旅首长往往就留下吃饭,但很少有像样的饭菜,可是彭总却常说:“小米稀饭老咸菜,这就是好饭。”别人都没得说。可这次会开得时间较久,天天吃这样的饭恐怕不行,为此,当时的副参谋长王政柱就找到管理科长高克恭,想着说弄点什么好吃的来改善一下这些干部的饮食。同时,顺便借此机会给彭总也增加点营养。
于是,次日高克恭带炊事员去街上买菜,并购买了点羊肉算是加餐,快要回去的时候,炊事员看到一个老汉背了筐鲜黄瓜出售,又嫩个又大,一问价钱,论条卖,每条2000元边币,折合半斤小米的价钱。炊事员听罢,一伸舌头,说了声太贵,不敢买,要往回走。但又很想给彭总做凉拌菜,增加点营养。正在迟疑间,高科长走过来,他了解一下情况后也说:黄瓜很嫩,就是贵了点,彭总知道了,非批评不可。但觉得当领导的的确很辛勤,他考虑了片刻后,决定买下20条,还悄悄地交代炊事员:在开饭前不要让彭总知道,存起来每天吃一点。
炊事员和高科长两人做好攻守同盟便往回走,很不巧,炊事兜着黄瓜一进门就碰上了彭总。他看了看水嫩的黄瓜后问:“多少钱买的?”炊事只得如实说了。彭总说:“那么贵,2000元一条,一条2000元。这个菜不能吃!”你这20条黄瓜是四万块钱哪。因为这件事情,彭总十分生气,认为自己没有管好部下,于是在这次干部会上他主动做了检讨。
在这次检讨会上,彭总脱下军帽,向大家鞠了个躬,然后十分坦诚地说:“这些日子,部队过沙漠确实很艰苦,累、热不说,主要是缺水,有的部队甚至渴死了人,可是在这种时候,我们有些同志居然吃上了黄瓜。在这里,我首先向大家作一个深刻的自我检讨,我犯了严重的错误!”与会的人一听这话,一开始都认为这是一件小事,当然也包括参会的唐金龙在内,不就是几根黄瓜吗?不必要小题大作。
没想到彭总就不这么认为,坚持“小题大作”,他加重语气说:战争年代,特殊时期,不是讲口味、图新鲜的时候。应该多想想战士,多想想老百姓,保持我军艰苦奋斗的作风。如果今天我们的兵团司令专拣好的贵的东西吃,明天下面的各级军长、师长、团长、营长也会心安理得地跟我们学,上行下效嘛,而且胆子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干部带着吃苦耐劳,下面就一定风清气正。
彭总检讨完之后,台下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不错,“一根黄瓜”看似是小事儿,但却能治大,古今成大事者,往往会紧抓细节,今天,自己不吃一根黄瓜,那么,明天麾下就不会出现吃“一只鸡”的人,统帅尚能严于律己,谁人还敢吃“一头牛”、“一匹马”呢?他认为黄瓜本是极普通的菜,黄瓜虽小,影响事大,一滴水见太阳。在艰苦困难时,大家都吃苦没话说。当大家连饭都没得吃,你买几千元一条的黄瓜,这就说明你没有高度克服困难的精神,起坏影响。
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道:“人民群众节衣缩食来支援部队打仗,他们的日子过得太苦了,我们没有资格、没有理由浪费任何一分钱,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可是我买黄瓜花了那么多钱,这能说我们的军队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精神吗。他的话震动着每个人的心,在西北野战军内部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反响,令全军上下一心、军威大振,在解放战场上连战连捷,取得了一系列的军事胜利。
然而,同样参加过这次“20根黄瓜”检讨会的唐金龙,认为作为兵团司令员的彭总,不应该为这“小事”大发雷霆,而且身为这么大的干部,因为这小事来上台作检讨,是有作秀的成分。其实他只知其一,他所不知道的,彭总的检讨是在替炊事员和管理科长受过,主动地把错误揽到自己身上,并在大会上主动做了检讨。没有想到的是,这次20根黄瓜事件,在十多年后的庐山会议上,在特殊环境下,无奈之举唐金龙站自己他的角度上考虑,旧事重提,作为攻击彭总的由头,着实令后人唏嘘感叹。
随后,唐金龙从军长职务,提拔为大军区副司令员的重要位置,担任了武汉军区副司令,就是这一年,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席卷中华大地,武汉同样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造反”组织,“造反派”在武汉军区礼堂召开大会,点名批斗唐金龙,称唐金龙是“贺龙的黑干将”,被“请上台”,当时,有人给他“戴高帽”,性子刚烈的唐金龙,不甘受辱,戴上,他拿下,戴上,他拿下……造反派撤下了他的领章和帽徽,此举,直接点燃唐金龙怒火:“谁给我扯上,谁给我缝上,我绝不饶你!”。后无人敢上。
接着,唐金龙被要求向群众做书面检查,性烈如火嫉恶如仇的唐将军,不甘受此屈辱,宁可倒下绝不跪下,宁折不弯的唐金龙无法接受,1967年1月21日,一个寒冷的冬日,他愤然举枪,选择了一种极端方式来维护军人的尊严,时年55岁。
世事犹如一场大梦,人生几度寒暑炎凉!唐金龙去世十年后的1977年,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武汉军区为唐金龙将军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会场设在军区大礼堂,唐将军的照片高悬中央,他的妻子携子女肃立成行。杨秀山将军亲手将党旗覆盖在唐将军的骨灰盒上。杨得志司令员主持了追悼大会,王平政委致了悼词。唐将军被彻底平反,恢复一切名誉,追认为革命烈士。骨灰被安放到武昌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与他战斗的这片土地,相守相望,与山河同在。至此,唐将军可以含笑九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