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安禄山死后,唐朝又用了6年的时间,才平定“安史之乱”?

无人能比的高傲 2021-05-31 18:07:59
安史叛乱初期对唐朝冲击过大

唐玄宗统治时期的唐朝,其实按照其发展来看,也分为两个阶段,即开元和天宝时期,从两个时期唐朝的发展状况来看,天宝时期的唐朝显得更加要富裕和强盛。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天宝时期的唐朝其实在盛世背后,也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首先在对外关系上,虽然突厥势力已经消弭,北方的军事威胁已经降低了许多,但是唐朝与西南政权南诏和吐蕃之间的矛盾开始尖锐起来。

另一方面,在长达数十年的和平环境之下,帝国上下呈现出一片祥和安宁之景,这使得帝国赖以生存的强大军队开始久疏于战,军队作战能力直线下降。

唐太宗和高宗时期的行军总管制度,在玄宗时期也已经瓦解,被新兴的边镇节度使制度所取代。

唐军战斗力的下降,我们可以从其与南诏爆发的三次战争看出来,这三次均为唐朝惨败而归,第二次战争由李宓率领的唐军几乎全军覆没,李宓本人也客死他乡。

此时军事实力不断下降的唐朝军队,在面对安禄山的兵强马壮,自然也就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再加上安禄山造反实际上对于玄宗来说还是非常突然的。

尽管在此之前,杨国忠一再向玄宗建议提防安禄山的谋逆之心,但是都被安禄山本人擅长的表演所迷惑,玄宗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如此一来,在河北地区缺乏唐朝中央军队的镇守的情况下,该地区的防务几乎完全被当时,集范阳、卢龙以及幽州节度使于一身的安禄山所控制,而河北一带自然也就成为了安禄山的老巢。

唐朝一方久疏于战,安禄山一方军队几乎全部为作战英勇的契丹、奚人组成,这使得战争爆发之初,唐朝军队兵败如山倒。

著名的唐军将领封常清、高仙芝节节败退,毫无招架之力,即便安禄山死后,唐朝想要缓过神来,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

安禄山的死并未立即带来安史叛军的混乱

安禄山起兵之初真可谓势如破竹,昨日一片祥和的唐朝盛世,好似一夜之间便被安禄山的战争机器给破坏了。

正如前文所讲,唐朝官军在面对安史叛军的进攻之时,基本上没有任何抵抗能力,大将封常清和高仙芝一退再退,直接将整个河南地区全部让给了安禄山。

当然这也全然不能怪二位将军,到底是经历了长久的和平盛世,唐军根本没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再加上日常军事训练也趋于荒废,这怎么可能会打得过强大的契丹精锐部队呢。

安禄山本人自然也不是等闲之辈,尽管他是以拍马屁、茶颜悦色的方式,受到了玄宗的信任和提拔,但是其在领军打仗方面的才能还真是有一套的。

在叛乱之初,安禄山十分讲究战术战略,比如他的行军打仗思想便是速战速决,也就是在起兵之前,他已经对唐朝在各国各地的军事力量,有了非常清楚的认识。

只有以速战速决的方式,才能够最短时间攻破唐军防线,获取最大利益,同时不断压缩唐朝中央的反应时间。

不过安禄山的命没有那么好,在起兵之后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安史之乱的最大主角安禄山便去世了,还是被自己的亲儿子安庆绪所杀。

按理说,此时的安史集团内部应该是矛盾丛生,都已经出现了弑父的事件了,安史叛军肯定要完蛋了。

不过可惜的是,安禄山的死并没有在短时间内引发更严重的内部矛盾,安庆绪在军师严庄的策划和谋略下,成功当选了安史叛军的统帅,并且继续给唐朝方面施加更大的军事压力。

史思明的墙头草行为

安史集团实际上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位军事统帅得来的,安禄山在起兵之后一年多点时间,便被儿子安庆绪杀死。

虽然此时的安史集团,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此次内部最高统帅的被杀,实际上为此后安史集团内部的军政力量对比产生了深远影响。

比如史思明作为一个重要的军事力量开始登上舞台,起初的史思明便已经是安禄山手下的得力干将,安禄山死后,安庆绪自然没有绝对的实力和威望来控制史思明。

史思明此时也是能够控制八万军队的统帅,已经超过了安庆绪,随后二人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以至于史思明选择投降唐朝。

随后在正面战场上安庆绪处于被动,对此他本人向史思明表示,如若其能够出手相助,便交出自己的领导权。

随后史思明果然如墙头草一般,再次叛乱,这一前一后的归顺与叛乱,对唐朝官军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可以说,安禄山死后唐朝一时间无法做出有效反击,这与史思明的背信弃义有些直接关系。

0 阅读:51

无人能比的高傲

简介:孤独没什么不好,至少不会折了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