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什么样的文章能提高阅读能力?

军宸古文观 2024-06-05 02:00:23

早起去公园散步,草木繁茂,空气清新,一路凉爽。

山杏、银杏、观赏桃,皆挂果累累,一派收获前景。

这个节令,各式水果陆续上市。再过一月,在遥远的南方,早稻就要抢收入仓了。

每一年的劳作,换来秋天稻谷仓满外溢,鸡鸭屋前房后悠闲啄食。

于是,当冬天来临,寒风雨雪肆虐,人们杀猪、作酒。在吃饱穿暖的美好生活中,期待下一个春天,期望下一轮丰收。

生活的本质大约就是这样。

鸡娃的本质不外乎下一轮的丰收。

这些天读古文观止,感慨挺多。

难读的文章,就像逆水行舟,如长江拉纤的纤夫一样,每一步都艰难,每一个字都难懂。

易读的文章,就像顺水行舟,如千里江陵水流湍急,人不动,舟自行,再重的负担都身轻如燕。

这难读的文章,就是《鲁仲连义不帝秦》,处处都是疑难,为此我写了十篇推文,一一条分缕析说明我的观点。

那易读的文章,就是《鲁共公择言》、《唐雎说信陵君》、《唐雎不辱使命》,疑难不多,每个字都心下了然。

今天终于开始读《乐毅报燕王书》,难度大概和《鲁仲连义不帝秦》相当。

于是,我就想,什么样的文章比较难读呢?

在卷四战国策选文中,比较难读的文章,就是写苏秦、范雎、司马错、触龙、鲁仲连、乐毅等去说服别人的文章。

这些文章,对话的双方,一边是地位较低的士大夫,一边是地位较高的国君和卿大夫。

简言之,就是下说上。

因为双方地位不对等,这就决定了说服的一方,必须言辞委婉,逻辑清晰严谨。

不然,被说服的一方,听不到三句就不听了,走了。

又因为说话不像写文章,对谈时,基于双方共同掌握的信息,说服的一方会自然而然省略了一些内容,以便被说服的一方能迅速抓住重点,从而达到说服的效果。

几千年后,读这些文章的人,既不是说服方,也不是被说服方,并不掌握他们双方所共有的信息。于是,我们就觉得难。

同理,比较同出左传的卷一18篇和卷二16篇,则卷二的难度要比卷一高出一个档次。

因为,卷一更多的是叙事文,而卷二,则几乎都是外交专对文。

外交专对文,一般都是一国的外交官去说服另一国的国君或卿大夫,而且,几乎都是弱国试图去说服强国,这和卷四战国策文的说服方和被说服方大致是一样的。

以今视古,强国需要去说服弱国吗?显然不需要,干就完了;上级需要去说服下级吗?显然也不需要,命令就完了。

这些说服人的文章,大体有以下特点:

1、说话人的态度:言辞委婉

说服方是弱国,是下级,说话能不委婉吗?但凡你有一点直来直去,得罪了被说服方,马上就会被安上一个态度不好的帽子。

一旦对方觉得你态度不好,后面的话可就没有机会说了。

既然是言辞委婉,那就是说,言辞要曲折、含糊、晦涩,要点到为止,要拐着弯说,要暗指不要明示,要指西说东,要话在天边事在眼前,等等。

这些话变成文字,可不就难读了嘛。

2、说话人的能力:逻辑清晰

虽然言辞委婉,但是,每一句话都要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这个时候,就需要说服一方要具备把死人说成活人的能力。有理的地方,说出来更添三分理;没理的地方,歪曲事实也要凑出几分理来。

这时候,逻辑看似清晰,实则诡辩。

我常常认为,诡辩其实也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逻辑。

《吕相绝秦》中的吕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3、说话人的感情:自己没错

很多自叙的文章,比如《报任安书》、《太史公自序》、《乐毅报燕王书》等,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证明自己没错,即使自己有错,那也是情有可原。

这些文章,言辞恳切,字字泣血,除了在道理上叙述自己没错以外,更在感情上大加渲染,以期感染读者,让读者觉得写作者没错,值得同情。

这种夹杂了很多感情色彩的说理文,非常不容易读。因为读者并不容易在感情上共情作者,同时,带感情色彩的话多了,读者理解起来就很困难。

这类文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长,《报任安书》有2400多字,《乐毅报燕王书》有1200多字。

当然,这类文章在真正的政论文面前,也还是小巫见大巫。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说,读书要从容易的开始读,然后慢慢读难的,这符合人从易到难的基本认知规律。

但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却是,我们可能一直都在读低水平的文章或书,因为这能带来阅读的愉悦感。

读高水平的文章,通常只能带来巨大的痛苦。但痛苦过后,能带来无法言喻的、远超一般阅读的愉悦。

我们只有读更难的文章或书,才能突破自己阅读能力上限的桎梏,踏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在更高的水平上,此前觉得难读的文章,瞬间就觉得不难了。

我读完《鲁仲连义不帝秦》之后,再读《鲁共公择言》、《唐雎说信陵君》、《唐雎不辱使命》,只有一个感觉:too easy。

因此,如果你能读将近7000字的贾谊《治安策》,那基本上没有啥古文你不能读了。我相信,如果我哪一天一字一句读完了贾谊的《治安策》全文(古文观止上的《治安策》是节选),我感觉我就可以去读《老子》、《庄子》、《诗经》、《易经》这样的书了。

小朋友们读书,道理也是如此。

小的时候,我们陪他们读绘本,读童话故事。

慢慢地,他们的阅读水平到达了某一个水平上,然后就停止不动了。

我们发现他们一直不断在读书,但阅读理解能力却总不见提高,其原因就在于:

到了某一个水平之后,他们就一直在找不高于这个水平的书来读,以获得阅读的愉悦感。碰到超过他们水平的书或文章,他们不是不感兴趣,而是因为难以获得愉悦而放弃之。

他们不会自觉寻找高于当前水平的书来读,以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

现代文中,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大部分孩子不耐烦读,大多数人读一两页就想打瞌睡。但如果你读过这种书了,其他的书就能读进去了。

文言文中,贾谊的《治安策》,浩瀚如大海般深邃,大部分孩子会望而却步。一旦读过了,其他的文章就是小意思了。

经历过风高浪急的大海锤炼,突然来到平静无波的池塘,你会觉得难吗?

大多数人也许思想上接受不了,觉得匪夷所思。但是,现在很多小学生,数理化都能学高中课程了,真的读不了《追忆逝水年华》和《治安策》吗?我感觉,很多时候,其实是我们家长思想上自我设限了。

什么是降维打击?从大海到池塘就是,从难到易就是。

只不过,我们需要先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然后才从难到易。

以上。

0 阅读:19

军宸古文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