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渝地区双核的重庆、成都分别交出了经济“三季报”。重庆GDP完成23244.31亿元,名义增速4,5%,增量1000.43亿元。成都GDP为16734.2亿元,名义增速为3.85%,增量619.89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增量为173.24亿。
总体来看,重庆经济表现更好。重庆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高出成都两个百分点,成为首功之臣。事实上,成都更擅长的第三产业,其增速也低于重庆0.3个百分点。当然,成都经济也不乏亮点。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外贸进出口增长10.9%,分别高出重庆5.5个百分点和13.4个百分点。
我们知道,重庆与成都产业结构不同,前者工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后者以服务业见长,因此两地面临的经济周期也不尽相同。近年来,为改变制造业占比下降带来的“产业空心化”现象,国家在不同场合提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并出台了各种配套政策,带动新一轮城市格局的大洗牌。
对制造业重镇的重庆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去年6月,重庆吹响了 “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的号角,明确到2027年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迈上4万亿台阶,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至28%。
沙坪坝区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
在此背景下,重庆汽车产业满血复活。今年上半年汽车产量超过广州,时隔八年重回全国“汽车第一城”的宝座。前三季度,重庆汽车产量173.4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59.43万辆,汽车产业拉动全市增长4.5个百分点、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44.2%。与此同时,另外两大主导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材料也加快迈向万亿级产业集群。
相比之下,成都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近年来,在产业转移和技术变革下,成都汽车产业没有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缺乏新的增长点,致使工业增加值占GDP比值一路下滑,呈现出一定的“去工业化”特征。
2023年成都工业增加值占GDP仅为23.3%,比2017年下降14.1个百分点。相应的,2023年成都三产占GDP比重高达68.4%,超过深圳、苏州、南京等东部发达城市。与上海等地在工业充分发展后,三产占比提高逐年提高不同,成都工业长期以来存在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工业短板导致成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存在先天不足。如,国内几乎所有互联网大厂都在成都拥有“大本营”,但多为落地执行和服务支持功能,岗位也多是地推、客服和审核等从一线城市转移过来的人力密集型岗位,其更为硬核的研发、科技部门,则很难花落成都。
今年以来,成都这一趋势并没有得到缓解。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尽管比上半年增速提高了1.5个百分点,但还是低于全国1.7个百分点,更低于去年同期2.9个百分点。成都也意识到这点,多次提出“工业兴市、制造强市”。不过最终成效如何,还有待观察。
重庆直辖省非得碰瓷副省级城市的成都
重庆市直辖对于经济总量的增加贡献十分有限,而且现在的成都一直就不是以前的成都版图了。自解放后,无论何时,重庆经济总量都高于成都。这些都有案可稽的。
干的不错,那些污染行业,就应该在下游,成都工业早搬迁到区外去了,工业就应该在东部新区。成都就应该恢复蓝天白云。
唉,巴蜀人的两个儿子(成渝),从没为巴蜀人民敬孝,总是比谁啃老厉害
愚人渝民写的,不奇怪
重庆市增速落后四川省增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