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仓重庆,重庆重仓渝西。《渝西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呼之欲出,渝西地区一体化发展大幕即将全面启动。
去年5月以来,渝西地区正在成为全市最热门的区域,被赋予重庆建设新增长极,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行区等定位。资金、资源要素加快倾斜。实施先进制造业发展“渝西跨越计划;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建设永川市域副中心城市,分担部分中心城区功能;规划建设渝西国际开放枢纽,加快重庆新机场前期工作,布局6普铁、6条城际铁路……
2020年1月,国家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其形成强大的战略后方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国家加快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这个背景下,重庆加速“西扩”,成都持续实施“东进”战略,带动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当然,成渝相向发展,对于各自意义完全不一样。
就成都而言,其大量经济要素集中在龙泉山以西,东进的主战场——东部新区,是建立在一张白纸的基础上,经济基础薄弱。2023年GDP仅302.8亿元,相当于成都的1.4%。它存在的目的是,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固守成都平原经济区的经济成果,属于守势。
相比之下,重庆西扩则是攻势,争夺成渝相向发展的巨大经济增量,这与成都东进的逻辑存在本质不同。这背后,渝西地区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从地图上看,渝西地区位于成渝地区中部,介于重庆中心城区与成都“双核”之间的中间地带,与四川泸州、内江、资阳、遂宁、广安四市毗邻,处在成渝综合运输通道之上,长江黄金水道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成渝)在此交汇,是重庆建设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主战场,交通区位优势相当独特。
不仅如此,渝西地区还是重庆为数不多的、浅丘陵连片的区域,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布局。三线建设时期,江津、永川、合川等地,就已初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长城汽车永川生产基地
近年来,随着中心城区扩容、成渝城市群发展,渝西地区通过承接中心城区、东部沿海及境外的产业转移,汽车、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实现改造提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高端交通设备、生物医药、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逐渐成为全市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集聚了大量经济要素。
2022年渝西地区常住人口737万人,GDP约7381亿元,分别占同期全市的22.94%和25.8%。根据规划,到2027年,渝西地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万亿元,占全市比重提高至35%左右。规划人口规模780万人,城镇化率70%左右。
因此,重庆通过推动渝西一体化发展,加大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强化融入国际大通道能力,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南向开放新枢纽,建设全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新高地等,不仅有利于拓展重庆城市发展新的空间,有利于与内江、遂宁、泸州、资阳等环渝城市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进而产生不可估量的地缘经济价值和边际产出效益,增强重庆在双城经济圈中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