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五代以来,汉地天下藩镇割据、皇室暗弱的局面,延续了上百年,虽然最后由赵匡胤兄弟终结,但却未克全功。这是因为塞外的契丹人抓住中原离乱的机会,乘机收取了战略位置非常关键的燕云地区,使得整个北中国险隘尽石,一直暴露于契丹兵锋之下。赵宋定鼎之后,赵光义举倾国之兵,先灭北汉、再伐燕云,准备彻底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可惜他志大才疏,高梁河一战惨败,将后周以来好不容易历练出来的禁军精华毁于一旦。
其实赵光义此战的时机选择得不错,宋军已经打到了燕京城下,要不是守将意志坚定、应对得宜,不擅守城的辽人很可能丢掉这座雄城,得到燕京这个坚强支点的宋军是有取胜的机会的。而这个死守燕京的辽人重臣,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汉人,他就是韩德让。作为北地大族玉田韩氏的后裔,韩德让的父亲却在耶律阿保机时代就脱颖而出,成为契丹人依靠的重臣,不过真正让韩氏成为辽国第一汉人世家的还是韩德让本人。
燕京城下的挫折让宋人刻骨铭心,但并非韩德让登上权力巅峰的关键,更重要的是此后他力挺辽国太后萧燕燕,让她的儿子耶律隆绪登基,并且用他个人的超群手腕,顶住了契丹旧贵族的攻击,他个人也获得了丰厚地回报。按照宋人的说法,萧燕燕孤儿寡母,完全是在韩德让羽翼之下。他的权势在辽国一手遮天,名为太后的萧燕燕根本是他的情人,辽国小皇帝也将之尊为尚父。
当然这种说法只见诸宋人笔记,并无确证。不过韩德让虽然也被赐姓“耶律”,毕竟并非真正的契丹国族,他和萧燕燕的关系更多的是相互利用,涉及男女情爱的部分恐怕不太多。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韩德让继承人的选定上。韩德让终身无子,只得将自己的亲侄子过继于膝下,生前也多次表示希望这个养子能继承一切。可是萧燕燕却强行指定一位契丹皇族后裔来继承其王位,统领他名下的亲卫部队。
这位契丹皇族不仅是韩德让个人的继承者,而且是玉田韩氏的家主,更奇葩的是,哪怕此人逝世,他的位置也要传给另一位契丹贵人,而真正的韩氏子弟只能俯首听命。通过这样的方式,契丹人将理论上赐予韩氏的权力实际上又收了回来,体现了他们对汉人世家深深地猜忌和防范。可以想象,如果韩德让真的象宋人所说的有太上皇的权柄的话,这样的安排是绝对不可能实施的,而萧燕燕在此事上体现的冷酷无情,也证明他们之间很难说有什么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