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嘲笑“杞人忧天”了,杞国人有这样的忧虑或许和一场流星雨有关

史海微言[已注销] 2022-02-01 22:23:58

人们见到某些人,为一些不必要的事物、或缺乏根据的猜疑,而忧心忡忡、患得患失时,常常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是“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自一则先秦寓言,被收录在传说中的仙人列御寇所著的《列子》一书中。寓言的主人公“杞人”,指的是一个“杞国人”,他每天都担心天会忽然塌了下来,以致茶饭不思、神情恍惚,别人劝解他时、他又担心起大地也会随时陷下去。整个寓言的寓意很浅显、大家不难理解,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杞国”,以及此国的人为什么有如此毫无必要的担心。

其实“杞国”来头可不小,其国君乃是大禹的直系后裔,据说夏朝早期就已经存在。后来成汤灭夏,将夏后宗室娄姓一族迁往杞地,从此该地成为了夏人遗民的一大聚居地。整个商朝的大部分时间里,杞国作为臣服于商人的一个诸侯国而存在,其国君享有伯爵的尊号。而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也证实了它的存在,商王武丁的一位宠妃就来自杞国。姬周代商后,周武王册封前朝君主之后来显示自己的仁德,据说是夏宗室嫡系的东楼公被分封到杞国、奉祀夏后氏香火。

西周早期的杞国与殷商后裔之国一样,享受国宾的礼遇,其国君被尊为最高阶的公爵。这个杞国的封地位于今日河南省的杞县,不过此后却曾几度迁徙。这是因为其近邻宋国比它强大得多,而且周边的淮夷也时常侵凌,使得杞人苦不堪言,不得不举国迁徙到今日到今日山东境内,起初托庇于邾国、随后来到了新泰。不过新崛起的小霸主徐国、以及宿敌淮夷各国继续挤压杞国的生存空间,迫使杞人继续东迁于缘陵、淳于等地。直到杞桓公将嫡女嫁给晋悼公,有了晋国这个大靠山后,杞国才安稳了起来。

春秋时的杞国早已没有了公爵的尊荣,其国君在诸侯间的待遇从“侯”到“伯”、甚至“子”一路下滑,其国势也日渐衰微。杞国臣民们在这内忧外患之下,也变得胆怯懦弱了起来。其实姬周嫡系的诸侯们,对于象宋国、杞国、和蛮夷之国楚国等国,一向是持蔑视、嘲讽的态度的,所以先秦寓言中那些愚蠢的反面人物,大多来自这些国家。也就是说,“杞人”之所以会“忧天”,既有诸夏各国固有的偏见这个因素,杞国人本身也确实带有敏感多疑的情绪。

另外有一件大事不得不提到,那就是春秋中期的一场著名流星雨。据《左传》记载:“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与雨偕也。”这场瑰丽的流星雨,是世界公认的第一个记载天琴座流星群活动的文字描述。陨落的流星主要分布在鲁国东部,而位于鲁国东北边境的杞国,恰好是相对集中的区域。也就是说,当时杞国的臣民,亲眼目睹了这样的天文奇观。对于古人来说,这样的天象对他们的冲击简直大到了不可想象的地步,所以如果他们中的某一位就此认为天有塌下来的可能,好像也并不奇怪吧。

0 阅读:15

史海微言[已注销]

简介:结合个人阅史思考、表达民间历史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