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我哭了!教师职责是育人,却不得不玩杂耍,问题出哪了

大宝谈教育 2023-11-05 06:05:09

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聊身边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随着音乐的奏响,他突然间动了起来,竟然在讲台上扭起了秧歌。

可以明显看出来,这位年轻的男老师并不是专业的舞蹈演员,但是他的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

这是发生在某省小学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选活动中一幕。

作为老师,看到这样的优质课评比活动,我哭了!我想到的不是课堂怎么精彩,而是无数老师的心酸无奈。

优质课变成“表演课”,老师必须是好演员!

参加《秋天的怀念》一课听课活动时,教师配着背景音乐范读课文,在读到“好好活,好好活”时,声音哽咽了,也恍惚听到有学生在抽泣,听课的教师也被感染了,不禁潸然泪下,最后公开课取得了高度的认可。

课后,该校同组的教师们热情地讨论着,“前两天的磨课功不可没”“还差一个学生没哭出来,昨天还特意强调了的”“这课的流程学生非常熟悉了,我就知道没问题”。

有教师同行调侃说,“中国演技看横店,世界演技看师范,师范演技看公开课”。

把公开课变成“表演课”,真的必要吗?

一位小学男教师,能参加省级公开课的评比,如果不是教师同行,根本不可能知道他一路走来经历了什么。因为对于很多老师来讲,或许一辈子都没有资格参加省级优秀课评选活动。

道德与法治老师都跳舞了,谁能知道,为了这一节课,他练了多少个晚上?

有网友评论称,别看这位老师在这里跳得这么欢,满脸笑容,神采飞扬,其实私底下已经崩溃好多回了。我们学校一位老师为了能在优质课评选中获奖,同一节课“磨”了18遍,谁能知道是什么感觉?

为了一纸优质课证书,反复“磨课”18遍,谁能知道这位老师经历了什么。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用这个学校同一年级的3个班级来“磨课”,一节课“磨”了18遍,平均一个班就得讲6遍。学生听第一遍的时候,可能感觉还蛮新鲜,老师也上得兴味盎然;老师第二次进教室上同样的课,学生肯定有点腻了,老师也有点不适了;老师第n次进教室上同一课,难道学生胃部不会出现不适?优质课评选过后,老师会不会听到这一节课的题目就要吐呢?

把公开课当成表演课,甚至为了一张优质课证书,反复“磨课”18遍,这真的有必要吗?反复“磨课”对一线教师来说,能促进老师们的专业成长吗?

教师职责是育人,却不得不玩杂耍

老师们很忙,很多时间被非教学事务占用,这是事实。

“育人”才是老师们的主业,现实是却连“教书”都要抽空,哪里有时间学杂耍?

是谁把道法老师逼得在课堂上跳舞,是不是没有“特色”的课堂就不能被评为优质课?

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之下,所谓的“优质课”评选活动变成了一台晚会,老师是殚精竭虑的导演,学生是彩排到疲惫不堪的演员,听课领导是一群毒舌又挑剔的观众!

看过有些公开课,老师的表现和推销的没啥区别,为了哄孩子开心,花样百出;为了课堂气氛活跃,像打了鸡血一样。

有一位年轻半百的老师为了一张优质课证书,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反复“磨课”,“优质课”评选活动上,老师上了这堂精心准备的课,学生们也极力配合表演。结果,这堂课被专家贬得一文不值,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教学设计的所有环节几乎没有一句肯定之词。

老师在表演,评委们在权衡各方面的关系。真正的课程内容和效果,根本没人在意。

老师的课堂设计不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听懂,而是想着如何让观摩的老师觉得优秀,所以上优质课好像是在拍电影,老师知道自己在讲给另一群老师听,学生也知道这不是真正意义的上课而是在配合。

其实大家都知道评选“优质课”劳民伤财,因为没有哪一位老师平常会这样上课。

试讲多遍的“表演课”不听也罢。那些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等比赛性质的课,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样的课,参赛老师要进行n遍教案修改,n遍试讲,并有专门的团队为赛课进行n遍打磨,然后,参赛老师要把n遍后的定型教案一字不差地在课堂上“背”下来,甚而至于每一个教学环节用多少时间,哪句过渡语用几个字都不能变。这样的课能有什么“示范”作用?

这样的“优质课”评选,对教学实践有多少指导作用?老师们心里不清楚吗?哪些教育教研专家,评委老师们心里不清楚吗?

老师为了一纸证书,那么教育专家也得有施展平台,所以“优质课”评选就一直存在着,其实就是各取所需而已。

看到年轻男教师在“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扭秧歌的画面,我流泪了!如果老师们讲公开课拼的不是谁能把知识点讲得透彻,学生更容易接受,而是谁会表演,谁的点子新奇,还必须会点杂耍,这样的“优质课”有何示范作用?

这样的“优质课”评选,取消也吧!

0 阅读:0

大宝谈教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