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我们怎么才能全心全意去爱?

笑翠看情感 2024-05-10 13:21:31
《Guaranteed Solutions - Nithyananda 中文版》 上师,我们需要笑的理由。如果没有发生有趣的事,怎么笑的出来?你们以为要看喜剧或是要听笑话才笑的出来。如果能活在当下,每一个时刻都是美好而轻松的。在呼吸之间,或是体内消化吸收的时候,在同一时间进行的所有的事,都再美好不过了。你内心如此喜乐,常面带微笑,整个人笑声不断,喜乐不断。 笑话引人发笑,但是如果凡事顺其自然,对于自己人生的这出戏能乐在其中,对所有事都能发出会心一笑。没有必要紧张,放下自尊,内心不再执著,变得更有包容力,对世事能一笑置之,对人生这出戏有了更深的领悟而能乐在其中。你会发现在人生这出戏中,每个人都有其该扮演的角色,却也都对自己的角色如此执著,你会看到人们彼此尔虞我诈,有着千奇百怪的念头。如果对这一切能一笑置之,表示你已经能置身事外,能够超脱自我。 一则小故事: 某个佛教聚会中,高僧们讨论心灵提升的真正涵义。所有的高僧都上台发表长篇大论。 最后轮到一位禅宗师父发表意见。 他走上台去,大笑起来。他的笑声发自内心,笑到全身颤抖了起来。他的笑声感染力十足。不久,与会的其他僧人也不由自主笑了起来。 所有僧人的笑声已经形成一股极大的正念。 这些僧人因而得到莫大的提升。 原有的想法烟消云散,内心充满喜乐。 禅宗大师最后下了注脚:"心灵提升,莫过于此!" 笑声是最佳的心灵特质,让人有所领悟。笑声也具有极佳的疗效,生病时如果能笑一笑会很快好起来。笑声是感受生命能量的最佳方式。而这股能量,能治愈人心。 在我们的冥想课程中,常有大笑跟跳舞,这能让人以最快的方式体验喜乐。跳舞让人心思单纯而灵巧,如同大笑一般,是一种简易而愉快的冥想。如果能自由自在跳舞,融入舞蹈中,能量因此源源不绝。如果能抛开一切的伪装,就能自在的跳舞;如果无法放下身段,人们无法从跳舞中得到乐趣。跳舞应该要表达出内在的喜悦。我说的跳舞,指的不是一串编排好的舞步,事先预知下一步该怎么跳。我说的是抛开自我,感受与万物合而为一,由衷跳出那份喜悦之情。 自我意识强的人自尊心也强,担心别人评论自己的舞步,所以宁可坐着不动。为了维护自尊而无法尽情享受人生。偶尔在家里放些音乐随性起舞,想跳什么就跳什么。跳舞可以是深度的冥想,让人有所提升,有所转变,这是言语无法形容的。凡事顺其自然,顺从自我,批评你舞步的人,完全无法领略跳舞的乐趣。大笑跟跳舞是最简单的方式,让人能抛开自我与万物合而为一。 上师,我们如何得知自己是否已抛开自我?若能全然接受自己,自我就可以瓦解,也能轻易抛开;若能放下执著之心,原先的心理障碍会渐渐消除,能够自由自在的享受人生。不管你了解、接受、或喜欢与否,生命每一刻都带给人们全新的体验,只因人的内心充斥着自我而无法感受,因此错失生命的神奇之处,当无法感受生命,就会选择继续活在自我的无知跟不幸之中。人们的内心累积了太多执著,极需清除,几世的积累让自己的内在毫无空间,无法听到内心发出的声音。 抛开自我,内心才会找到出口,且能充分感受生命,这是一种近乎悟道的境界。我常跟人们说,抛开自己本性之外的一切,但人们一听到却只是露出惊恐的眼神,我的意思是人的本性受到太多自我执著的影响而改变,所以应该去除影响才能回归本性。人本属万物自然,但因为自我而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这就好比鱼生活在大海里——不管鱼喜欢、接受或相信与否,鱼有两种选择:一是享受大海里的生活,二是与大海抗争,但却无法离开大海。后者只会让生活更悲惨。如果能顺其自然,能享受生命的每个当下,人会更有领悟,更敏感,更有创意,也更自在。 一则小故事: 老师带学生去野餐。 师生一起玩游戏,吃点心,其乐融融。 突然老师叫学生看天边刚出现的一道彩虹。学生们敬畏地看着天空。 老师看到学生脸上的表情,突然宣布说:"好,大家现在为画出这道彩虹的艺术家鼓掌!" 学生迟疑了一会儿,但很快的了解老师的意思,用力鼓起掌来。 孩子要学会欣赏身边的自然美景,否则很容易失去感受自然的能力,变得麻木呆板,而且自我中心。孩子对自然应该更有领悟力,更为敏感。如果懂得欣赏自然之美,人会更贴近自然,发现自然万物充满创意。有创意的人,能更贴近自己的心,而不是全凭理智。当发挥创意的同时,也更能感受上天的存在。上天是造物主,祂造出万物和宇宙。人在创作时表达其真实性情,而这正是可贵之处。人借由创作表现对自然的爱与欣赏,也为自然增添一丝美感。 若能充分发觉自然的奥妙,就能发挥创意;但若过于自负,不仅肠枯思竭,创作也了无生趣,作品就像朵假花,看似美丽,既无香气,也无生气。艺术家创作以爱为出发点,必然能赋予作品生命;若只是出于自我,作品则枯燥乏味。 人若不懂得顺其自然,就无法品味人生,就好比置身香氛之中,却用带着臭味的手,掩鼻不闻。这都是自尊心作祟,若能体会人生滋味,自然能了解生命的和谐之处。人能融入自然,自会发现一草一木皆有生命,而自己所追寻的一切也将如愿以偿,生命因而充满奇迹。 凡事能顺其自然,人就不会有非分之想,因为生命自会提供当下所需,即使自己尚未察觉。所以我才会说,人所追寻的一切都能如愿以偿。话虽如此,人却与自然以及内在的能量如此疏远,所以要时时提醒自己,欣赏身边唾手可得的美,这是抛开自我的第一步。人因此能有所转变,能了解有一股力量比自我更为强大,这股力量创造出整个宇宙。 人愈能融入自然之中,就愈能抛开自我。 上师 ,我们知道要抛开自我,却始终做不到。问题出在哪里?人无法放开一切,总有所坚持。这种坚持,就是自我的表现。人们觉得自我是自己唯一仅有,是生命之所系,小心翼翼呵护倍至。人们不知道的是,放下自我会更加喜乐,你虽凭借自我一路走来,但终究有放下的一天。想像播种后,种子必须突破外皮,才能萌芽长成大树。 种子不会在树长成后才萌芽,人也要能突破自我才能够有所成长,愈是执著于自我,愈无法成长。 经由大师指引后人们才会了解,是自我妨碍了成长。大师虽指出问题关键所在,但人是否能身体力行全凭个人,大师只希望能帮助学生破除自我的束缚。表面看来大师言行可能显得唐突,但其中却蕴含真意,目的只是为了帮助人们超越自我。大师基于对人的慈悲心,并不期求任何人有任何回报,只为提升人的心灵层次,让人领略那份无穷的喜乐,那份无我的感觉。 在印度经典中记载了约七百首的诗歌,叙述女神杀死恶魔的经过。女神当然没有真的杀人,不然早被关进牢里,也不会为人歌颂。所谓的恶魔,其实是人们心中的恶念或自我,女神将其消灭后人们因此得救。其中有个恶魔是牛面人身,这是暗喻有人冥顽不灵,不管大师几番教诲还是固执己见,无法参透真理。跟大师争辩是对自己最大的惩罚,针对不同人的需要大师会有不同的指引,你只需有信心及勇气来面对。 上师,虽然你是精神导师。为什么在你面前我会感到犹豫而且恐惧?你会问这个问题,表示你有心克服问题,决心转变。 你内心认同我,但理智上挣扎不已。如果你不认同我,不会一再回来听讲。你得排除万难才能来到这里,不是吗?决心留在家里做原先该做的事是再简单不过,而且家人也高兴,不是吗?你为什么一再回来听讲?为什么愿意为了来听讲而放弃与家人相处的时间?留在家里 情不是单纯多了,家人不是也高兴些?因为你内心有所坚持。 一旦你内心认同我所说,就不会退缩,也许你过去的逻辑会阻碍你,但其实只要顺从自己的心意就能更接近我;如果全然听从理智判断,只会一再错失与我交流。这个问题在于你不放心将自己的心交给我,心里不安的自我就浮现了出来。担心受到威胁而逐渐瓦解对我的信心。你担心失去自我该何去何从?你的自我面临重大危机。 一如往常,自我面临危机需要立即得到肯定,但这次你却无法说服自己转而质疑我。你多方解析自己的感觉,想找出问题症结却不得其解。你的心摇摆不定,一方面对我敬爱有加,但同时却又对这份敬爱多有质疑。 记得:爱发自内心,而恐惧源于理智。不管遇到什么情形都要顺从自己的心意。爱是天性,恐惧则为后天引起,恐惧跟疑惑两者密不可分,都只是让自己更受约束。了解一件事:质疑本身并没有错,因为质疑才会有所领悟。人在思考时不会毫无疑问,但在疑问解开后要能产生坚定的信念。唯有如此人才会不断进步。只要能顺从自己的心意,一切都是可能的。 上师,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只要全心全意去爱就足够了。全心全意的爱就是一种无我的境地。大师们因为身处无我的境地,才能充满慈悲和爱心。大师其他的情绪,不管是愤怒或是烦躁都只是伪装,在这些情绪背后都带有无限的爱。假装生气或不耐烦只是为了能够跟人们处在相同的境地,让人有更深一层的体会。大师用人的词汇跟人对话,直到人们能了解大师的词汇,那是生命的语言。 可是大师,我们怎么才能全心全意去爱?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困难重重!首先,所有的举止都要充满自觉。观察自己的言行,慢慢会发现世间的一切就像是一场表演,你只是观众,偶尔客串演出自己。其次,不要对所见所闻轻易做出评断。能不心存成见就能全心的爱周围的人与事。心存成见会无法看清事实,容易以偏概全。大多数的人都有自己的见地,心中早有一套想法并奉为准则。 人对所见所闻容易先入为主。如果心存成见,如何能看清事情的真相?如何全心去爱?人对所有的事,都要保有一份天真,才能够全心去爱。可是人事事计较,对爱也不例外。凡事计较会错失时机, 等到下定决心时却为时已晚。 大师跟门徒之间的互动,只是为了帮门徒放下自我。人必须借由大师的引导才能超越自我。人们受大师感化越深,越能打开心胸抛开自我。如果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喜乐,就是你的自我开始崩解。 人不需要特别理由就能高兴起来,生活本身就充满喜悦。当然接受大师的教诲,就像是动内科手术一样。自我受到冲击,一定会经历一段痛苦的时期,如果能度过这段期间,你会大有进步,能由衷感受到无尽的喜悦。 小孩子总是对生命充满热情,是那么可爱。你是否想过,为什么自己不能像孩子一样?其实你也曾经是个孩子,只是你的天真跟热情不知何时消失了,有谁知道? 上师,我们长大了,也成熟了。比起小孩我们有更多生活的体验。罢了!什么生活体验,真是枯燥至极!我们自以为比孩子成熟世故,觉得孩子需要经历人生种种才会跟我们一样成熟,对人生抱持正确的态度。事实上我们也许变得更理智,却不再倾听自己的心。大人凡事出于理智,即使发泄情绪也都经过理智思考,而不是发自内心,跟自己的心不再紧密相连。 我们刚降临人世无不欢欣鼓舞,随心所欲;随着岁月过去,社会的教化让人变得理智。理智深入人心,对我们发号施令,人们也因此失去那份随性。试着从放下自我的过程中找回那份童真。小时候人们比较能领略上天,长大后虽然心智成熟了,但社会的熏陶却也伤害了内心的那份童真。 很多人问我:上师,你洞悉人生的真义,为什么看起来还是如此天真?我想问你们:这是因为我还没有长大,还是我真的成熟了?人们习惯用自己的思维解释事情,这常常是问题所在。要不是因为社会的限制,人其实不需训练就能游泳。人与生俱来就有这个能力,只因为人们说自己不擅长游泳,才渐渐失去这些能力,如果把刚出生的婴儿放进水里,小婴儿自己能浮在水面。 人的自我会以不同方式呈现,与生活并存。在每天生活中人们需要跟不同的人相处。不管是面对自己的父亲、母亲、或是上司,都应有不同的相处模式。如果我们用对方式,一切都很顺利;你会像观众一样从旁观察一切,却不会强行介入。在各种不同的相处模式中,你仍要能保有自己的原貌并乐在其中。 如果过于执著某一种模式就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如果知道自己能用不同的模式与人相处就不会过于执著。人在自我探索时都会面临阻碍,内心的阻碍越少人会更自在,更有领悟力;心里的阻碍越多,人越固执,难以看透真相。自我会影响人的进步。 举例来说:有人跟你说了某些事,你的第一个反应通常是抗拒。而这是为了满足自我来肯定自己。如果你的反应是肯定的,你觉得自在却也更容易受伤,觉得听从他人会使得自尊心受损,所以你宁可说不。所以在家里、学校或工作上违反规定会感到得意自满;学生翘课时也有相同的感觉。背后原因为何?因为违反规定会让自我高涨。就像小孩越不给他们某样东西,他们偏要不可。大人在很多方面也很喜欢激怒对方。 夫妻之间对任何建议,很少能在一开始就达成共识。如果是先生先跟我接触,太太对我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抗拒。她可能私下看我的书,也很喜欢我的书,可是当着丈夫的面,她不愿接受我。反之亦然,如果是太太先接触我,先生在接受我的教诲之前,会百般刁难太太。 这些都是自我作祟,凡事采取肯定的态度,让自己保持柔软的心,没有任何障碍。这并不表示要盲目接受所有的事,而是相信你的直觉,不受自我影响做出决定。这样你自然能做出正确决定。即使拒绝或否定,也不是因为过分小心或基于保护心理。保持心胸开阔,不心存抗拒也不预设立场,这就足够了。 (未完待续)
0 阅读:3

笑翠看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