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牛肉炉子
文 芒果君爷爷
站在荆江大堤上向南眺望,一江之隔的对岸即是公安。
公安始建于西汉年间,但那时叫潺陵。东汉末年,曹操赐予刘备左将军之衔,亦称左公。三国时刘备屯兵潺陵,潺陵为左公的安营扎寨之地,公安县名由此而来。刘备甚喜爱左将军的称谓,因为它有着戎马倥偬的忙碌和威严,即使日后称雄川蜀,亦不忘曾经的名号。
在荆楚大地,鱼米莲藕可衍生出无尽的美食。鱼糕鱼圆蟠龙菜、鱼肚甲鱼小龙虾乃至团子豆皮糯米糍粑,水陆毕陈,难以历数。她们代表着江汉平原的物产精华,成为中国版图中最著名的鱼米之乡。
公安同样有着鱼虾稻米,水产上也不乏旷世之作。一道漫不经心的“鳝鱼筒子炖盐菜”,咸香几达极致,食之没齿难忘。但是,公安县卓尔不群的美食,并非淡水湖泊中跳跃的鱼儿和水田中的黄鳝,碧绿草地上的悠悠水牛,才是公安县的至味美食。
公安县位于江汉平原西南边缘,地势略高于北岸,与洞庭湖平原接壤。两湖之中的公安有着特殊的地质特征。茂密的天然牧草地上,“江汉水牛”已经豢养3年。江汉水牛少了些犁耕鞭笞之苦,自由放牧不穿鼻环使它们永远处在悠闲自得之中。饱食后的江汉水牛俯身河溪,狂饮“中性微硬的淡水”,“牛饮”由此而来。尔后卧伏在“飞砂土、灰砂土”泥塘里,浑身蹭得一片黑泥,砂土泥浆粗砺,却是江汉水牛最爱的休憩地。
饲养江汉水牛,没有什么音乐相伴,更不会给它们粗老的牛皮去按摩。老外所谓的雪花牛肉,无非是提高牛羊售价的噱头,当不得真的。独特的自然环境,殊有的地理地貌,江汉水牛自有一片成长天地,那就是3年以上的超长放养,在四季轮回的春夏秋冬中,成就了江汉水牛的独特风味。
公安牛肉被授予中国地理标志,表明它品质不凡。江汉水牛的紧实肌肉,使公安牛肉制肴得天独厚。烹饪公安牛肉,自然不乏制作秘笈,但常用的葱姜蒜诸色大路货很难激发公安牛肉的美味,唯有江汉平原的农家豆瓣酱,才能使公安牛肉在炉灶上出神入化。
公安牛肉的酱料颇有讲究。以蚕豆为原料,浸泡、蒸熟、剥壳、霉制,然后开始15日以上的温润发酵。这是公安酱料制造初始的底线,断断不可僭越。15天里,霉瓣在菌群作用下遍生孢子,豆瓣被白色绒毛簇拥,如雪覆盖。蚕豆原有的本质在霉化中发生改变。
炎炎夏日,豆瓣酱暴露于空旷天地,任凭灼热骄阳曝晒,45天日晒夜露,“吸天地之集精华”不是说说而已。俟45日以后,豆酱色泽已至深红,这日阳光的馈赠。豆瓣软糯,酱香浓郁,如此天造地就之物,作用于公安牛肉之中,焉能不出美味?
“公安牛肉” 是中国地理标志专用名称。其实,地道的公安土著不会那样去叫,因为过于文绉书面语。况且身在潺陵,无须冠上行政区划之名。“牛肉炉子”或者“炖钵炉子”就是公安牛肉最为经典的话语。
“炖钵炉子”是公安县的方言。早年,公安多用陶泥土炉烧红木炭,在炉火上支起土陶炖钵,或土鸡,或江鱼,或牛杂,在炉火中煮得翻天覆地。氨基酸在滚烫沸腾中渐而析出,提升了食物的汁香味浓。“炖钵炉子”里的食物林林总总包罗万象,“一热出三鲜”是公安人信奉的烹饪秘笈。
炉子在长江北岸荆沙则称火锅,用于熟制菜肴的持续沸腾,在功能上,有别于川渝涮烫式的火锅。
清早,牛杂炉子是闲适老者的下酒菜,筋头巴脑的杂碎业经彻夜文火炖煮,变得软糯好呷,沽上二两“黄山头”,在家长里短中畅饮,晚年美好莫过于此。
午间,外埠客商莅临斗湖堤镇。对尊贵的客人,品食公安牛肉是少不得的礼俗。用牛腱牛肚牛筋三合一合烹,称之牛三鲜炉子。炖钵热气蒸腾辣气冲天。客人津津有味食之应接不暇,热烈的场面,主人在旁露出得意的笑容。
傍晚,忙碌了一天的老板们围坐一桌,当然要燃起“炉子”炖起一锅韧劲十足的牛筋火锅。生意兴隆是商人永恒的话题,在烈酒的酣畅之中疲惫全无。
公安牛肉,是牛杂、牛筋、牛排、牛肉的统称,它们既可汇萃一钵,亦可分门别类。红烧,是烹饪公安牛肉的惯用手法,豆瓣酱才是牛肉炉子的至味秘密。
公安牛肉“炉子”,是走南闯北公安人的至爱,是身在异乡公安人挥之不去的乡愁。 如今,公安牛肉已制成罐头礼品,无论你身处何方,公安牛肉皆可伴随而行,随时随地一解思乡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