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经过湘江战役的九死一生后,中央红军翻越了湘西的老山界(越城岭),来到了位于湘、桂、黔三省交界处。
在老山界,教员写下了这三首著名的十六字令。三首小令冷峻雄奇,格局宏大,不仅表现出了一种睥睨天下、舍我其谁的气魄,又预示着有某些东西正在发生改变。
未来,仿佛已尽在掌握!
01化装诈城,巧夺遵义1934年12月12日,中革军委在湖南通道县城召开紧急会议,着重讨论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问题。会议最终采纳了教员的意见,放弃原定入湘与贺龙、萧克的二、六方面军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到川黔边建立根据地。
1935年1月6日,大雨如注,红军先头部队一军团二师六团来到了一个距离遵义城大约十五六公里的小村庄附近,这时,侦察员报告说,在村里驻守着黔军易少荃旅的一个营。六团立即根据军委的部署发动了突然袭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黔军少数被俘虏外被全部围歼。
在详细询问了城内的守备情况后,六团团长朱水秋想出了一个办法,由一营利用被俘黔军的服装化装诈城。
1935年1月7日凌晨,由曾保堂——后来成为开国少将、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带领的一营官兵,穿着黔军军服,仅仅用几句问答就成功赚开城门,遵义城就这样被中央红军占领了。
02拓展外围纵深,形成新苏区雏形进城不久,军委新的作战命令就下来了,要求各军团暂时放弃休整,要求分别向遵义四个方向进行追击,为中央纵队在遵义城短期停留拓展出足够的战略纵深。
一军团负责向北,不仅要突破娄山关,还要一直向北,打到黔西北的重镇桐梓甚至川黔交界处的松坎。在转移中一直担任前锋的二师四团果然不辱使命,率领未及休整的全体指战员先昌占领桐梓,又一直打到松坎才停下脚步,这里距离遵义已有近一百公里。
红三军团负责向南,任务是封锁贵阳至遵义的通道,以阻击北上追击红军的国民党军。1935年1月7日,红三军团进驻遵义县(今遵义市播州区)刀靶水,刀靶水位于乌江北岸,南有乌江天险,周围山势险峻,是遵义向南通往省城贵阳的咽喉,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红五军团进驻遵义东南部的团溪镇,军团长董振堂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在乌江的袁家渡、江界河、孙家渡三个渡口,修筑工事,居险扼守,构成一道长达50多里的乌江防线,阻截中央军薛岳、周浑元部的追击。
红九军团向东进入湄潭和牛场地域,与红五军团共同构成了遵义东南方向的防线。
至1月8日,中央红军各军团均已到达并占领军委指定位置,基本控制了黔西北地区南北长约两百公里、东西宽约一百公里的区域——一个新的共产党苏区根据地已经呈现雏形。
1月9日,军委纵队进入遵义。
03力阻众敌,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占领遵义后,为了纠正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1月15日至17日,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了中共党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遵义会议。
在这三天里,会场上唇枪舌剑、气氛紧张,而在遵义周边方圆近百公里的地面上,却是真正的硝烟迷漫、刺刀见红。
在短暂失去红军的踪影和方向后,根据各方情报,国民党中央军和各路军阀重新向黔西北围拢了上来,并针对中央红军在遵义地区停留,向北可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向东可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趋势,重新调整了目标:将红军歼灭于乌江西北地区。
按照这一目标,中央军薛岳部从息烽、瓮安和湄潭,也就是南部、东南部和东部呈弧形向遵义合围,川军从北面,湘军从东面和东北方向,滇军和桂军则从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向遵义合围。蒋介石给他们的任务除“限匪之流窜或合股”外,还要“渡过乌江,联络各友军,跟踪追剿,以收聚歼之效”。
遵义会议召开前夕,近四十万大军已经一齐向遵义地区压了过来。截止1月14日,薛岳部推进到遵义南部的清镇、贵阳,其前锋到达了距离遵义约七十公里的息烽。湘军刘建绪部推进到遵义以东的乌江东岸,与红五军团隔江对峙。粤、桂两军进入贵州,并推进到了遵义东南部的都匀、马场坪一带。滇军派出第二、第五和第七旅从西面进入了贵州境内,并继续向东逐步推进。川军则向南跨过长江,分别在川黔边界地带的古蔺、叙永和赤水进行驻守。
遵义会议当天,“追剿军”总指挥何键向各路大军发出了发动进攻的作战命令。
战斗率先由黔军柏辉章部打响,这位师长很着急,因为他听说现在红军高层正在他的豪宅里面开会,他怕他的资产会被红军给“共产”了。
1月16日,柏辉章部的三个团向驻守在刀靶水的红三军团五师的阵地开始了进攻,为此,正在参加会议的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和政委杨尚昆立即离会赶回部队。到16日晚间,迫于敌人的优势兵力和火力,五师放弃一线阻击阵地开始向北作战略撤退。黔军继续推进,于18日占领刀靶水以及遵义正东方向的湄潭。
红5军团把守的乌江阵地,则没有发生激烈战斗,因为迫于红军强大的作战能力,再加上各路军阀都希望友军能够先打头阵,因此双方在乌江两岸形成了对峙。
在1月19日红军撤出遵义前,各路红军的钢铁防线,为大部队的休整和会议的胜利召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04发动群众,建立新的中央苏区1939年10月,教员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中国共产党18年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时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动员群众广泛参与革命斗争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逐渐创立了依靠群众和发动群众参与各项工作的群众路线,将亿万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并最终夺取了革命的伟大胜利。
占领遵义并初步稳固外围防线后,各路红军立即展开了动员群众的工作,并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具备革命和行政职能的群团组织。
在遵义,首先建立的是“遵义县革命委员会”。
1月12日,根据总政治部的安排部署,红军在遵义老城协台坝三中操场组织召开万人群众大会。毛泽东、朱德、陈云等红军领导人参加大会并讲话,讲述共产党与红军的各项政策,指出共产党愿意联合国内各界人民、各方军队一致抗日,强调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会议成立了遵义县人民革命委员会,并选举罗梓铭、李小侠等25人为革命委员会委员。
这是红军在长征中帮助人民群众建立起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也是西南中国的第一个革命政权组织。革命委员会由罗梓铭任主席,下设武装、肃反、土地、财政、劳动、文化等委员会,负责领导群众进行民主建政、组织革命武装、打击阶级敌人、进行土地革命,执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策法令等任务,积极推动整个黔北地区的革命斗争。
最后,博古宣布遵义工农兵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许多年以后,包括李小侠在内的几位参会人员都还清楚地记得大会上红军领导那坚定而宏亮的声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定在遵义。
也就是说,在中央苏区被国民党反动派围剿后不到三个月,年轻的中华苏维埃政权在经历了重重战火后实现了涅槃再生,遵义取代了瑞金,成为共和国的新首都!
遵义工农兵临时政府成立后,总政治部派出了大量工作人员深入到红区每一个集镇村庄,打土豪,分浮财,动员贫苦群众,建立党组织和革命政权。短短几天之内,带有地方政权性质的近二十个革命委员会和游击队、赤色工会、红色儿童团、革命先锋队、土地委员会、农民协会、贫农团、红色妇女先锋队和抗捐委员会等革命组织在遵义附近各县相继建立。
红三军团所在的刀靶水,除建立了苏维埃临时区政府、土地革命委员会等革命政权,积极领导群众开展打革命斗争外,还成立了各类工作组展开了具体斗争。像土地革命委员会下面专门设立了土地资料占有调查小组,在部分村寨实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土地政策,调查豪绅占有土地的数量以及干人缺地情况(所谓“干人”,按朱德总司令的解释,就是被当地军阀和富豪劣绅榨干了所有生活资料的穷苦人民),领导无地或少地农民开展分田地的革命斗争。在老君关设立的农民调查组,则负责帮助红军摸清当地土豪劣绅的情况,配合红军打土豪、分粮食、杀猪分肉给干人群众。这些群众组织和活动有力地配合并支持了党和红军的军事行动。
05十日遵义,革命星火的传播1月12日遵义工农兵临时政府成立大会结束之后,就在开会的学校操场上,举行了一场别开声面的篮球友谊赛,比赛双方分别是红军篮球队和省立第三中学篮球队,红军总司令朱德是红军篮球队的队员之一。
这场比赛让在场的老百姓看得目瞪口呆、如痴如醉又若有所思,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听过、见过这种场面。在他们的认知里,是无论如何都想像不到在官民之间、兵民之间和官兵之间,居然还存在这么一种关系——平等。
赛场上的总司令这时已经年近半百,老百姓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这支队伍中一个“天大的官”。但是现在,这个“大官”正在和一群普通战士和老师、学生进行着一场普通的比赛,他的脸上一直带着微笑,同队的战士也同样热情洋溢,仿佛他们的身份一样、级别一样。他会出现传接球失误,对学生们的冲撞甚至犯规丝毫不以为意。
这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呢?
自古以来,这里的百姓见过各色各样的武装,有旧社会的官兵,有乱世的土匪,红军来之前有王家烈的黔军和国民党的中央军,但是,无论哪一种都与眼前的这支队伍天差地别。
官不欺兵、官兵平等,甚至如果只看军装,居然无法分辨哪个是官、哪个是兵。
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看上去却又个个精神抖擞,脸上充满着希望,眼中散发着光芒。
他们在大街上张贴标语,在广场上演讲、歌唱,向所有人宣传红军的政策和思想。
他们在市场上公平买卖、童叟无欺,从不欺负老百姓,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他们自己还食不果腹,却能拿出仅有的粮食来救济穷人;自己尚且衣不蔽体,却可以把从地主家收缴的布匹、衣物先发给穷苦百姓。
……
这个世界上,难道真有一种红军宣传员们所说的那种天堂?
在遵义城里、在普通百姓的心里、在西南中国贫瘠的大地上,正掀起着一场比打土豪、分田地还惊心动魄、影响深远的思想巨澜,革命的种子已经悄悄地播下、慢慢地发芽。
当1月19日中央红军撤离遵义的时候,一共有四千多青年农民自愿加入了红军。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胜利结束长征之后,1935年12月27日,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教员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其中有这么一句话:“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