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想着,有没有好的《古文观止》注译本呢?
买遍国内常见的所谓全注全译本《古文观止》,总是不如人意,总觉得不符合心目中想象的那一本。
这几天,我又特意去找了台湾、香港的版本,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但为了表达我对台湾文言文水平的敬意,我重又买了一本三民版《古文观止》。
此前,我曾经买过一次,匆匆翻了翻,感觉不过如此,就又退货了。
前些日子,有个朋友还问我三民版古文观止怎么样,我实话实说告诉她,我买了又退了。
但现在我重新去买了来,想仔细读一读,看看台湾教授们的水平,是否比我们这边的要高一些。
后来,我意犹未尽,又想,二吴去世至今不过三百年,要怎样才能买到带古注的《古文观止》呢?
《古文观止》是选编本,通常只有那些入选原书上才有古注。这些入选原书,比如《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我都买了古注原书,比如,杜注孔疏《春秋左传正义》、董增龄《国语正义》、范祥雍《战国策笺证》、三家注《史记》等等。但这些大部头的书,古注还是太少,且非常不方便。
如果有《古文观止》古注版,那该多好呀。
但《古文观止》成书时间本来就短,除非是民国注。
这样想着,我就去检索民国版《古文观止》。
我是这么寻思的:新中国成立前后出生的国内学者,因为断档的缘故,真正读过很多古籍的人非常少。唯有一些清末民初出生的学者,他们因为时代的原因,还是真正读过一些古书的,古文学养远胜于今人。比如,杨树达、王泗原等。
我买了一些杨树达的书,比如《汉文文言修辞学》,觉得他的文言功夫很深。注意,他的生卒年份是1885-1956。
我读过王泗原的《古语文例释》,功力深厚,是我喜欢的这一类。注意,他的生卒年份是1911-1999。
我很喜欢徐仁甫先生的《广释词》和《广古书疑义举例》,平时经常查。注意,他的生卒年份是1901-1988。
我很喜欢王叔岷先生的《古籍虚字广义》,遇到疑难字,总要去翻一翻,确认一下。注意,他的生卒年份是1914-2008。
看出他们的共同点了吗?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出生在清末民初,都读了足够多的古书,几乎是断档前的最后一代读书人。
所以,我要找的《古文观止》版本,就应该是这一代人注译的。
这样的《古文观止》,会有吗?我很怀疑。
于是,我变换了无数的关键词,去检索孔夫子旧书网。
终于让我找到一本宋晶如注译的《古文观止》。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篇有关宋晶如先生的文章“注译《古文观止》的晶如先生 ”,其中有一段话,让我觉得不胜唏嘘。原文是这样写的:
“四人帮”被粉碎后,他的日子过得太平些,几个儿子也都干得不错,有当军事教官的,也有当县长的,而且都要接他出去一块过日子,但他执意不肯出去,一直住在那一间光线不很好的斗室之中,靠着他的两个侄儿照应。只是最后才到杭州他那个在火车上当列车员的儿子那边住了一段时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大概也自有他的隐痛罢!
网友宋志新朋友圈:
上世纪七十年代,儿时放学回家,我常会路过一个小弄堂口的小台门,驻足望去,里面一位面相和蔼的清癯老人总是捧着一张大报纸(注:人民日报),坐在一张大台子旁看报纸。有一天,老人向我微笑着,招招手让我进屋......从此,我和老人成了忘年之交。那是纸张紧缺,老师总是把香烟纸理得整整齐齐,装订后给我当书写纸,时常叮嘱我好好读书。直到上大学,从学校图书馆看到《古文观止》,翻开页面看到上面赫然写着编辑注解“世界书局宋晶如”,才知我的忘年交竟是民国时期的古文献泰斗。
宋晶如,浙江绍兴宋家店人。1933年任职上海世界书局,1936年出版《古文观止》宋晶如注译版。
注意,宋晶如的生卒年份是1904-1985。这意味着,他也是古文断档前的最后一代读书人。
他抗战后回到绍兴,在小学任教,子女都在外地。想象一下:一个老人,住在光线不太好的小屋子里,读着乡下人都不明白的古书。人皆以为忧,宋也不改其乐乎?想必还是有些苦闷、寂寞吧,进而在这种平淡至极的生活中,有所坚持,并把自己全身心融入到和先贤的对话中。
乡人欧阳文忠公尝言:“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我深有体会,读古书是一种不合时宜的行为,是一种寂寞的生活。要工于文言,非此等人不可!世间达者,焉能如此孜孜于求解文字者乎?
今天收到了精装版宋注《古文观止》,迫不及待打开看。
注释和译文的字有点小,正文字大小适中。
字体是我最喜欢的宋体,古色古香。
宋先生的注不多,我还没有怎么读,但我读了一小部分他的译文。
我今天正在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比对了他的“又弗如远甚”这一段,他是这么译的:
明天,徐公来,邹忌把他细细儿的一看,自己觉得不如;再对了镜子里照了自己,又觉得格外地不如了。夜里,卧在床上一想,不觉恍然大悟道:“吾妻的所以说我美丽,那是偏袒我啊;吾妾的所以说我美丽,那是怕我啊;客人的所以说我美丽,那是想有求于我啊!”
其中,“的所以”应该是现在的“之所以”。
我今天的推文是这么翻译的:
第二天,徐公来访,邹忌仔细观察他,自认为比不上;看着镜子观察自己,更加(觉得)不如他很多。傍晚躺着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将有求于我。”
我的译文比宋先生的译文生硬。
我又往前翻了一页,读了几句《范雎说秦王》中我认为不好翻译的句子:
原文: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宋先生译文:隔了片时,秦王再去请教他,范雎又连声答应道:“㕭㕭!”这样的三次,秦王长跪道:“先生终不肯指教寡人么?”
宋先生译文中的“终”字,大概是我看到的“幸”字最贴切的翻译。没有足够古文功底的人绝对译不出这个“终”字,虽然“幸”字未必有“终”这个义项,但此处的“幸”字,大约只有“终”字贴合文义吧。又或许他只是从《史记范雎列传》中的文字“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而直译吧?
于是,我又去买了三个版本的宋先生注译版古文观止。
还去买了PDF版宋先生版古文观止。
这是我最近几年来,觉得最符合我心意的一个版本:虽然注释不多,但译文几乎是直译,且功力超过市面上我所见过的所有版本。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