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怎么可能会变成贫民窟?

语山地产 2024-08-06 03:46:21

来自 GeniusFactory

图源网络

都说高层住宅几十年后会变成贫民窟,但是在中国,几乎全是高层商业住宅,总不能全变成贫民窟吧?观察现在的发达国家,我们可以发现其高层住宅不多,有钱人(中产)搬走大多在后期选择住进独栋别墅、大平层,于是高层住宅就被穷人或者租客占据。而反观我国,全是高层住宅,就连县城都全是密密麻麻的高层住宅,没几个大house,年久失修后,中产没几个能搬进大house吧,会不会中产就一直住在高层住宅里,或者搬进新一点的高层住宅,这样高层住宅很难变成贫民窟了?

首先答题肯定不可能全变贫民窟

首先,以欧美为主的发达国家,高层住宅在全类型住宅中的确占比确实不高,这与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以及人口分布等因素息息相关,在此不展开细说。但是曾经兴建的高层住宅就年久失修了?有钱人(中产)就搬到大house了?然后就被穷人/租客所占据了?很明显过于绝对,需要分情况看。先说结论:地段好的(包括交通、商业、医疗、教育等),或者曾经本就是面向上层人士的高层住宅,就算过了半个世纪之久,大部分如今依然维护得很好,且租/售价格毫不输新建公寓,底层人士/普通租客依然难以企及。反之,地段不好的且一开始就是面向中下阶层,缓解住房危机的高层住宅群,包括但不仅限于用材一般/物业管理混乱/设计密度过高等等各种问题,最后多半都变成了垂直贫民窟(因此题主的描述个人觉得主要是针对这类高层住宅,而非前者)。这里我举几个例子。

伦敦巴比肯综合体(Barbican Complex)

该区域的久远历史这里不具体描述了,和本题关系不大,总之这是一个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就已经被开发的地区,是当时伦敦城城门--Cripplegate门9所在地。

巴比肯住宅内部

位居都市核心地带,紧邻地标圣保罗大教堂和寸土寸金的伦敦金融城,四条地铁线路穿片区而过,繁忙的利物浦街火车站也近在咫尺,地理位置可谓十分优越。

巴比肯综合体在伦敦市的区位图

战时Cripplegate门区域被敌军狂轰滥炸,片区几乎夷为平地,战后1951年的一次人口普查,这里仅48人居住。1952年伦敦决定重新开发这片土地,1957年9月19日,议会最终决定在此兴建住宅物业,“巴比肯综合体规划”就此诞生,域内建筑群于1965至1976年间逐步完工。

巴比肯综合体住宅塔楼群 ©Wikipedia

这里要强调一下的是:与同时期为了缓解住房危机而由政府主导兴建的包含大批量高层在内的社会住宅即“council housing”不同,这里诞生之初就是面向体面的中上阶层人士,主要客户群体包含政治家、律师、法官和银行家等。说自了这里就是当时的伦敦富人公寓社区之一。

巴比肯综合体模型 ©Dezeen

整个住宅区域由三栋高层塔楼群+带状多层带露台楼群+两座独栋+三栋低层公寓组成。其中三座高层住宅每栋高123米,42层,造型为当时英国建筑界最流行的粗野主义风格(同时期的社会住宅也是该风格当道)。

中心区域

另外还要再提一下的是,“巴比肯综合体”除了住宅部分,还配套有大型的文化场所与部分商业设施即“巴比肯中心”。高楼下方的巴比肯中心同时也是现时欧洲最大的表演艺术中心,包括大型音乐厅、大剧院、艺术画廊、电影院、图书馆、餐厅以及一系列会议会展空间等。

中心区域

整个综合体实行人车分流,行人高架步道贯穿其中,并配有购物广场以及大型花园、喷水池等景观设施。

1982年的巴比肯中心及中央公共景观区域 ©Peter Bloomfield

时至今日,尽管已过去半个世纪,但因其明确的客户群体、良好的地理区位、合理的功能规划、完善的配套设施,高标准的日常维护,公寓售价依然不菲。普通中下阶层百姓仍难以负担,因此别说成为贫民窟,被穷人占据或者底层人士扎堆租住。就算是一些公司普通职员,要想在里面拥有一套住房也绝非一件易事。

意大利米兰的Breda住宅大楼(Torre Breda)

这座兴建与1950至1955年的高层住宅,作为二战后意大利乃至全欧洲最高住宅之一,代表了战后城市复兴。

1954年的Breda住宅大楼,117米,31层 ©ioarch

117米,31层的高度,内置十部高速电梯(30秒可达顶层),且无论是底部的商业/办公用房还是上面的高层住宅塔楼均配备了当时先进的气动管道邮件递送系统。可在家传递邮件,每户的铸铁浴缸均设有恒温系统,厨房配有垃圾处理器,节能的中央空调系统使其成为当时意大利最现代的高层住宅。

七十年后的米兰Breda大厦依然维护得非常完好 ©Massimo Beltrame

地理位置也相当优越,紧邻高楼林立的中央商务区,大楼底部即为地铁站和大型城际铁路站。站在公寓口即可看到五百米处的铁路枢纽--米兰中央车站,一公里左右的距离可抵达米兰最时尚奢华的old money地带,即“Brera-Quadrilatero d'Oro”区域。

即便已完工接近七十年的时间,公寓的售价依然保持在高位,每平米的价格是米兰平均售价的两倍以上。因此不仅不可能变成贫民窟挤满流浪汉,更是门槛极高以满足体面的中产们对于居住市区高层观景的需求。

住宅,是中国人的体面

欧美这种案例有非常多,这里只是列举其中两种类型。所以话说回来,高层住宅几十年后变成贫民窟这个论点不成立,过于绝对。

某社区15分钟生活圈示意图

只要国家一如既往地持续稳定发展,在大城市里优越的地段,拥有充足的配套设施(包括但不仅限于交通、教育、医疗、娱乐等),设计时髦,用材讲究且日常维护到位的高层住宅楼/小区,就算再过半个世纪,依然会维持相对体面的状态,而绝不可能沦落为贫民窟。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高昂的物业费维系了小区从里到外的各项标准,且本就不菲的售价/和金+高昂的物业费已经劝退了使其可能成为贫民窟的各类人群。

当然还有另外一点是,对于很多高阶层的人士/家庭来说搬到郊区豪华的大house与同时在市区核心地段豪华小区拥有几套景观房毫不冲突,在大都会之上的落地玻璃窗前一览众山小的view是很多上流人士生活所需要的体验,无论中外。

曼哈顿顶级豪宅

尤其是摩天之都纽约和香港,很多顶级豪宅大楼都是五十层以上甚至上百层,现在诸如伦敦和上海等其他国际大城市也在兴建很多超高层大平层,售价极其高昂。所以一个城市里定位本就是面向中高端的高层住宅,不存在年久失修,继而中产/富人大逃离,最后腾笼换鸟只底层人士纷纷住进来。相反只会因为到位的充裕物业资金以及业主对环境的高要求而一直保持下去,毕竟优越的景观/地段稀缺性会一直存在。至于中上阶层会不会就一直住在高层住宅里,或者搬进新一点的高层住宅,这个完全有可能,前面也说过:同时拥有高层住房和大别墅不冲突,财富足够根本不需要置换。2.富裕人士对高层观景大平层的喜爱从全球各大城市如今都在兴建此类建筑,可见一斑,所以不代表大house就是最高级别而高层住宅要低端一些。但是面向中高阶层的高层住宅不会变成贫民窟,不代表面向中低阶层的比如部分刚需房/还迁房就不会了。很简单,在当下我国的社会现状里(包括生育率过低,人口总数下降、老龄化加速、城市化进程趋缓以及一些其他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等),无论城市规模大小,一般/很差的地段,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包括但不限于交通、教育、医疗、娱乐等),设计落伍,用材低劣且日常维护极其不到位的高层住宅楼/小区,别说半个世纪,十几二十多年可能就会逐步变成“垂直贫民窟”。

高层维护

有能力的住户可能忍受不了就搬走了,空置或者低价卖出去,以此推移,循环往复到塔楼有一天维修资金费用远超剩余业主所能承担的范围(高层/超高层住宅9的维护费用随着年限变长会变得相兰昂贵,远超多层)。

到那天除非有官方兜底,要么全体协商原拆原建或者彻底全体搬出去,不然住在从电梯/管道到楼下地砖/花园全是问题的房子里,和贫民窟几乎没什么差别了,甚至会带来社会治安问题,这也是过去欧洲很多国家六十年代大范围兴建高层社会住宅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很不幸最后大多成了贫民区。

因此,我们能想到看到的问题,国家官方也当然能看到,也许未来会有一些新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手段去解决吧,要相信不断完善的社会制度与未来人们的智慧。

0 阅读:0

语山地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