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小佛爷说
上海「五大新城」,谁更有未来?
还是坐拥大学城的松江
是毗邻大虹桥的青浦
还是打造东方美谷的奉贤
亦或是被寄予厚望的临港(南汇新城)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对五大新城与中心城区的关系,有一个最起码的认知
上海有三条环线,被称为内环、中环、外环
外环面积660平方公里
中环面积400平方公里
内环面积120平方公里
我们平常所说的上海中心城区,一般被认定为外环线以内的区域
包括7个区
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虹口区、杨浦区
以及浦东、闵行、宝山、嘉定的部分区域
五大新城既然叫新城,顾名思义,都是地处外环线之外
上海虽然从2016年便开始进入「全区时代」
也就是以前下辖的县,全都成了上海市辖区
但从经济活动运行的客观事实上看,五大新城其实就是五个县级城市
(虽然级别上是地级市)
它们围绕在中心城区周围,成为卫星城,接受外溢人口和产业
在我国,县和区都属于「县级行政区」,两者区别大吗?
非常大!
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城镇化率上的差别
一般来说,县具有独立的财权、事权
而区没有
区基本就是接受市一级直接领导
所以大部分地级市,都希望能把下辖的县升级成市辖区
因为这样,地级市本身就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调动更多资源
说白了:
县或者县级市,虽然接受地级市管理,但本身具有非常大的自主性、独立性
陈行甲有一段采访很有名,他说:
当县委书记,你哪怕头天晚上做了一个梦,第二天你都可以把它变成现实
一个市委书记想要把权力伸进一个县城治理体系的内部,其实并不容易
因为县委书记几乎掌管县内除外交、军事、国防等特殊事务外的一切
我讲了这么多,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1、行政管理上,五大新城缺乏独立性,没有自己的财权、事权,各种规划、政策均由上海市统一制定
2、实际经济活动、居民生活上,五大新城又比较独立,充当主城区的卫星城,俗称「充电宝」
在这种情况下,五大新城如果想要有发展,大方向上只有两种可能性:
1、新城离主城区比较近,随着城市整体发展,逐渐融入主城区,甚至几十年后,成为主城区的一部分
2、新城离主城区比较远,争取获得更大独立发展权限,能够有资格和主城区抢资源
第一种可能性,从规划政策以及地理空间上来看,非常困难
「规划政策」指上海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左右,几乎和现在差不太多
这意味着未来上海人口,只能微增长
意味着当下主城区和五大新城之间的人口低密度区域,不太可能涌入大量「新上海人」
且五大新城距离主城区本身物理距离就非常远
就连最近的嘉定新城,距离人民广场直线也长达23公里
坐地铁11号线换乘2号线,需要1小时
其它新城就更别谈了
第二种可能性,目前就是临港新城正在努力的方向
2019年设立中国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给予新城足够多的发展权限
2022年,江浙沪两省一市联合发布《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
给周边所有城市都定了级
临港新区要在2050年发展成第二等级
与苏州城区、宁波城区并列成为3个「综合性全球城市」
嘉定、松江、青浦、奉贤,这四个区,与昆山、江阴、余姚等县级市一起,成为「全球功能性节点城市」,属于第四等级
规划文件中具体的城市等级一共有五个,大家自己可以看看
1、顶级全球城市(1个):
上海市区
2、综合性全球城市(3个):
苏州市区、宁波市区、临港片区
3、专业性全球城市(6个):
无锡市区、常州市区、南通市区、嘉兴市区、湖州市区、舟山市区
4、全球功能性节点城市(12个):
嘉定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江阴市、昆山市、常熟市、张家港市、余姚市、慈溪市、嘉善县、桐乡市
5、全球功能支撑性节点城市(19个):
金山区、崇明区、宜兴市、溧阳市、太仓市、如东县、启东市、如皋市、海安市、象山县、 宁海县、海盐县、海宁市、平湖市、德清县、长兴县、安吉县、岱山县、嵊泗县
当然,根据这份规划文件,难道就能说明拥有更高独立性、更高战略定位的临港新城,一定比其它四座新城发展空间大吗?
并不是的!
只能说明它比其他四座新城拥有跨越式发展的机会
直白点说:
嘉定、松江、青浦、奉贤这四个新城,因为既不能融入主城,又缺乏独立性,所以未来只能线性增长,只能跟随上海经济增长大盘,缓慢发展
至于相对而言,谁更有未来,就需要进一步分析了
1、从内部区域位置上看,与主城距离更近的新城,发展更好
从人口热力图上,明显能看到嘉定与主城之间联系最紧密
其次是松江、青浦
最后是奉贤
2、从外部区域位置上看,嘉定、青浦、松江处于进沪大通道上
连接江浙两省
奉贤就比较尴尬了,被更西边的金山区锁在上海内部
大家别以为嘉定、青浦、松江处于进沪大通道上,只是起到了跨省连接的作用
如果这三个区不够强,结局会很惨
因为它们不仅要被上海主城区虹吸,还要被苏南和浙北虹吸
但如果这三个区足够强,那就可以替上海,与苏南和浙北抢夺资源
所以上海势必要在嘉定、青浦、松江这三个区,落下关键棋子
以上内外部两大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四大新城当下的产业实力差距较大
嘉定依靠汽车产业,GDP总量遥遥领先,2800多亿,在整个上海16区中,只比浦东新区、黄浦、闵行低,和静安差不多
松江开发最早、人口最多,坐拥大学城
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
青浦则打造「长三角数字干线」
2022年上海数据集团正式落户
最近华为全球最大研发中心也全部建成,总投资超百亿元、占地2400亩,正式命名为「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
而奉贤产业相对薄弱
两大亮点,一个是号称「中国化妆品产业之都」的「东方美谷」
另一个是毗邻临港新区,能得到部分产业外溢
比如特斯拉超级工厂带来的「链主」效应,引来一大批上游企业落户奉贤
整体上来说,嘉定的综合实力,在五大新城中最为突出
其次是松江
然后是青浦
最后是奉贤
临港属于一个超级变量X
浦东新区一个区的GDP已经1.67万亿了
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10年内想要让临港新片区的GDP数据涨到与嘉定区旗鼓相当,也不是不可能
回顾它成立后的这几年,2019年到2022年GDP年均增长21.2%,非常恐怖
2023年的GDP总量达到1200多亿
说白了,如果你相信上海整座城市整体经济还在增长,那临港未来就一定不会差
但如果你对上海的未来持悲观态度,临港有可能搞着搞着就隐身了
这么说,大家应该懂我的意思吧?
其实这两年,上海面临的发展瓶颈非常明显
互联网相关、金融相关产业,增长依然不错
但制造业、房地产,包括与居民消费有关的住宿和餐饮、批发和零售都在失速
三年前,上海的工业规模与深圳类似,规上工业年产值都是4万亿级别
但现在,深圳已经把上海远远甩在身后了
2021年,上海规上工业年产值39498.54亿元
而发展到今年,1-6月份,上海规上工业总产值只完成了18510.14亿元,同比下降0.9%
深圳的最新数据还没看到,但今年1-5月份,规上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19261.14亿了,同比增速12.1%
这还怎么比?
两座城市已经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了
消费就更别谈了
今年上半年,上海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3%
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下降2.1%
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下降3.6%
虽然今年各大城市消费都很萎靡,但上海是下降最猛的
北京同比下降0.3%
广州同比持平
深圳同比增长1.0%
上半年上海外贸表现也不行
深圳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1.7%
北京3.6%
就连苏州也有5.8%
唯独上海只有0.6%
至于原因,我以前也详细聊过
和深圳比,上海的包袱太重了
不管是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包括文化基因,都是如此
举个例子:
深圳的产业更集中,一个电子设备制造业就有近3万亿规模,占全市整个工业体系的60%以上
搞定它,就能稳定大局
而上海,把前六大工业支柱产业全部加起来,才有这么大规模和这么高的占比
深圳可以把所有力量集中在一个点上
而上海需要的,是全面的产业升级
作为我国最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经济规模太大,太全面、太分散,所以更需要的来自民营企业,来自普通创业者的创新活力,而不只是一家公司或者一个行业的崛起
就像虽然特斯拉的到来让上海抓住了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但完全不足以支撑起上海整个工业的增长需要
因为上海急需的是培育土壤,而不仅仅是移植一棵大树
所以聊到这里,你认为临港未来的发展空间会有多大吗?
总体上,我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会有超过其他区域的快增长,但不会那么夸张
同时,这样的一个城市经济大环境也让其他几座新城翻不出多大的浪花出来
不太可能有谁能弯道超车,一下子完成逆袭
上海的人口格局10年前就基本固定了,2014年就已经有了2400万人
产业格局上,以拼多多为代表的互联网新秀,以及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倒是为了上海提供了一定的增长动能
但还是那句话:
作为我国最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经济规模太大,太全面、太分散
一两个行业的兴起难以改变大局
其实上海想要和深圳一样保持高增长,也并不难
人口增长是一切可能性的源头
十年前,上海这个水龙头就已经被关上了,注定会在不久的将来,丧失创新活力
只要上海放开人口流入限制,一切就会焕然一新
哪怕主城区不放开,五大新城可以考虑降低准入门槛啊!
十年时间,让五大新城再流入几百万年轻人,就能为上海开辟多个新战场
什么时候有这种政策,什么时候上海就能大象起舞,强者恒强
五大新城也能真正起飞
到时候,临港肯定能创造奇迹
奉贤说不定也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完成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