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常斌握管走笔,如同音乐家操缦一件乐器,在空旷辽阔的原野上,在风景秀丽的山溪旁,在皓月当空的凉亭下……因景抒情,信手弹拨。那大大小小的汉字奇妙地幻化成长短各异的音符,自自然然地随着感情的起伏而起伏,随着情思的萦回而旋绕。
于是,洁白的宣纸上便氤氲出一幅幅美妙的影像,那飞动跳荡的旋律便在风影中穿梭逡巡。此时,使人不由得想起白居易《琵琶行》里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是我欣赏常斌作品后,心里忽然生发出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很玄妙,玄妙得让我无法用具体的语言来表述。
我只知道其作品笔墨空灵,神韵超逸,如同仙乐萦耳、清言入心;只知道作品的点画之间灵秀俊雅,有一种绚丽多姿的美感,有一种心与迹化、天人合一的情味,有一种蓬勃向上、难以遏制的冲击,还有一种洒脱干练、酣畅淋漓的快意。
书法艺术是以线条的飞动流转、排列组合所构成的,富有笔墨情趣的一种美的抽象艺术。它集绘画的色彩、诗词的意境、音乐的旋律、舞蹈的姿态、戏剧的结构、篆刻的韵味、雕塑的造型、摄影的对比、建筑的气势、武术的动静等为一体,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心绪化的反映。
从这一点欣赏常斌的书法,就不难发现他的作品兼蓄众美、韵致流丽,有缤纷斑斓、珠玑琳琅的艺术质感,有“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灵慧意韵,妍美中含变化,浑劲中吐风神,极具审美价值。
常斌生于陕西蒲城,那里埋葬着大唐五位皇帝,孕育过清代状元王鼎、辛亥革命先驱井勿幕、爱国将领杨虎城等,矗立着李邕的《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也许是因为从小受到这些深厚历史文化的熏陶,加之这片土地的灵气催发,常斌少年时便灵慧聪颖,智力超群,尤其在书法方面悟性惊人。
在父辈的引导下,他先从颜、柳入手,在《多宝塔碑》《颜勤礼碑》和《玄秘塔碑》《神策军碑》中潜心苦练,不但在笔墨外形上认真临摹,而且在精神内涵方面反复体味,力求做到形神兼备。之后,他又徜徉于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和米芾的《昼锦堂记》,痴迷不辍。
随着年龄的增长,常斌逐步走出人为划定的法帖圈子,先后攻北碑、习汉隶、涉钟鼎、入于草、钟丹青,真、草、隶、篆、画、印同步推进,后来在诸位名家的指点下,转而独攻行草,持之以恒。
随着阅历的增长,他知道了“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的道理,懂得了“读书多,则积理富、气质换;游历广,则眼界明、胸襟扩,俗病或可去也”的内涵。他一面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于诗词歌赋中静默思察,启发灵感,扩展胸襟;一面走遍大江南北,悟自然之妙理,取古今之精华。
经过灵慧融合,他将领略到的逸情别趣自然而然地融入书法之中,并在剔除中吸取,在师古中纳新,在感悟中开辟,在开辟中不断地丰富、完善着自己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