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蜀道难》并肩的《庐山高》,真的名副其实吗?

呵呵呵文化 2024-03-13 02:27:06

本文约3900字。

天下没有文宗。北宋一代文宗欧阳修曾自言道,自己有三篇文章笑傲文坛,其中《庐山高》,当代无人可比,只有前朝李白可相比;其中《明妃曲》第二篇,李白也写不出来,只有杜甫能写出来;其中《明妃曲》第一篇,李白、杜甫都写不出来,只有他欧阳修自己可以写出来。

叶梦得《石林诗话》记载:“毗陵正素处士张子厚善书,余尝于其家见欧阳文忠子棐以乌丝栏绢一轴,求子厚书文忠《明妃曲》两篇,《庐山高》一篇。略云:‘先公平日,未尝矜大所为文,一日被酒,语棐曰:「吾《庐山高》,今人莫能为,惟李太白能之。《明妃曲》后篇,太白不能为,惟杜子美能之;至于前篇,则子美亦不能为,惟我能之也。」因欲别录此三篇也。’”

欧阳修的两篇《明妃曲》我们前文已经详细探讨过,其立意和激烈程度甚至超过欧阳修所和之王安石的《明妃曲》,本文不作探讨。

本文探讨《庐山高》其文,为什么一向谦恭温和的欧阳修会自视如此之高。

一、创作背景:仕途辗转寄同道友人

公元1051年(皇祐三年),已离京在外辗转七年的欧阳修,在知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兼南京留守司事。

同年,与欧阳修同年考中进士的刘涣(官至太子中允,又称刘中允)仕途不顺,要弃官归隐。送行之际,欧阳修写了这篇《庐山高》,全名《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全诗如下:

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

庐山高哉,几万仞兮,根盘几百里,峨然屹立乎长江。

长江西来走其下,是为扬澜左蠡兮,洪涛巨浪日夕相冲撞。

云消风止水镜净,泊舟登岸而望远兮,上摩青苍以晻霭,下压后土之鸿庞。

试往造乎其间兮,攀缘石磴窥空欲。

千崖万壑响松桧,悬崖巨石飞流淙。

水声聒聒乱人耳,六月飞霜洒石矼。

仙翁释子变往往而逢兮,吾尝恶其学幻而言哤。

但见丹霞翠壁远近映楼阁,晨钟暮鼓杳霭罗幡幢。

幽花野草不知其名兮,风吹雾湿香涧谷,时有白鹤飞来双。

幽寻远去不可极,便欲绝世遗纷痝。

羡君买田筑室老其下,插秧成畴兮酿酒盈缸。

欲令浮岚暖翠千万状,坐卧常对乎轩窗。

君怀磊砢有至宝,世俗不辨珉与玒。

策名为吏二十载,青衫白首困一邦。

宠荣声利不可以苟屈兮,自非清泉白石有深趣,其气兀硉何由降?

丈夫壮节似君少,嗟我欲说安得巨笔如长杠!

这篇《庐山高》的创作,可谓是两个同病相怜之人之间的鼓励和安慰,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导致“群邪”陷害,从此长期贬谪外地。

而跟他同一届进士的的好友刘涣更是官场不得意。刘涣不喜逢迎,不屑迎往,官场上一直不顺,当官二十多年也才是个颖上(今安徽省阜阳市)知县,公元1051年,官至太子中允,知天命之年的刘涣辞官而去,到庐山南麓隐居。这一天,他的文人好友们纷纷写诗词文章相送,同病相怜的欧阳修写下了这篇文章,既是送友,勉励好友,也是自我抒怀之作。

图1 庐山高图(明 沈周)

二、与李太白《蜀道难》对比

欧阳修是一代文宗,生平有散文五百多篇,其中不乏千古名篇,如《醉翁亭记》、《卖油翁》、《伶官传序》、《朋党论》等,他的诗词共有一千二百多篇,其中千古名篇更是不计其数,本篇《庐山高》似乎并不在这些最耀眼的佳作之中,那么,为什么欧阳修本人为什么会对《庐山高》如此推崇呢?而且说,非太白不能作呢?

我们把这篇《庐山高》和李白的《蜀道难》来做对比,就可以发现二者的几个共同点。

1、 想象雄奇,表述夸张

李白没有真正到过蜀道,才写出《蜀道难》之无穷的想象力;范仲淹没有到过岳阳楼,才写出浩渺无边,心忧天下之《岳阳楼记》;今欧阳修也没有到过庐山,也能全凭想象,写出敢与李太白,范仲淹相媲美的《庐山高》。

《庐山高》分为上下两部分,从首句到“幽寻远去不可极,便欲绝世遗纷痝”,是全文上半部分,描述了庐山根植长江,壁立万仞的雄奇。

从“羡君买田筑室老其下,插秧成畴兮酿酒盈缸”到结束,是全文下半部分,抒发了诗人对好友情操的赞叹和羡慕。

诗人说“几万仞兮,根盘几百里”,是诗人先声夺人,第一句就以夸张的手法,写出庐山的巍峨和整体的庞大气势。

紧接着,“洪涛巨浪日夕相冲撞”,用长江作对比,写出了庐山的壮阔。

接着,镜头开始从远及近,“泊舟登岸而望远兮”。远观庐山“上摩青苍以晻霭,下压后土之鸿庞”,这是庐山顶天立地的气势。

试着攀登庐山,到了近处再看庐山,“千崖万壑响松桧,悬崖巨石飞流淙。水声聒聒乱人耳,六月飞霜洒石矼”,那则是别有洞天,千崖万壑,巨石飞流,而且山中气候一天有四季,夏天六月都有可能飞霜。

庐山中经常还能看到僧人和道人的身影,跟随者他们,能看到丹霞生处的楼阁庙宇,听到远处而来的晨钟暮鼓。脚下是说不名字的仙草,天上是盘旋的白鹤,如此幽雅清静的地方,不禁让人忘掉尘世一切纷扰。

上半部分,诗人以非凡的想象力和极致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心目中庐山的雄奇和幽深,这里不仅让人胸襟开阔,荡胸生云,还是清修静心的佳地。

不禁想起李太白《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连峰去天不盈尺”对蜀道描写的无穷的想象力。

当然,对比也不难看出,《蜀道难》的想象力更为雄奇和夸张。

不仅空间上“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蜀道山之高,竟然挡住了太阳神的去路,而且时间上跨越千年,“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一下子追溯到了上古时期,甚至到了洪荒时代。

大量的传说和典故,使原本就紧张惊险的蜀道更增了一层神秘和朦胧的色彩,这也是李白作为天才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常用表达。

更何况,李太白意犹未尽,加上“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让人马上想起当年那个蜀国国君杜宇的凄凉故事,“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凄凉来衬托蜀山月夜之中的凄惨阴森。

传说与现实,虚实相应,神秘艰险蜀道的云雾弥漫缭绕,仿佛就在眼前,又仿佛远在万里之遥。

同意是想象,是主观对事物的描写,诗人在模仿李太白《蜀道难》的想象力和夸张手法,缺少了那种传说与现实的虚实结合,没有达到《蜀道难》雄奇八荒的境界和强烈的主观世界的表达。

图2 庐山云海

2、 诗歌结构大起大落,一波三折

结构句式的大起大落是《庐山高》与《蜀道难》的第二个借鉴之处。

全文以七字句为基调,中间夹杂了大量的四字句、五字句,甚至十几字的句子,让文章大起大落,峭壁直下,仿佛瀑布飞流。

如第一句“庐山高哉,几万仞兮,根盘几百里,峨然屹立乎长江。”从四字句,最后到七字句,丝毫不觉拗口,反而觉得韵律、断句之美。到后来更是一波三折,惊心动魄

对比李太白的《蜀道难》,其实也不难发现,《蜀道难》的句式更为奔放和大起大落。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还有这种“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诗句结构,《蜀道难》这种源于南朝乐府的这种体裁加上作者天才的创作和变化,这种大起大落的诗歌节构和韵律,给人以无穷的奔腾的动感和山河激荡的气魄。

《蜀道难》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

《庐山高》中,欧阳修还故意用了很多生僻字,也是想突出庐山之远离尘世,诗作盎有古意。

3、 借庐山之高之雄奇表友人之不遇,立意深远

《庐山高》全文下半部分是借景抒怀,借庐山之奇伟,表达对友人刘涣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对友人归隐庐山的艳羡。当然也有对自己同样遭遇的感慨。

“羡君买田筑室老其下,插秧成畴兮酿酒盈缸。欲令浮岚暖翠千万状,坐卧常对乎轩窗。”四句是想象了友人归隐后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比起目前朝堂的黑暗,当然是值得羡慕的。

“君怀磊砢有至宝,世俗不辨珉与玒。策名为吏二十载,青衫白首困一邦。”是感慨友人怀才不遇,也揭示出当时朝堂是非不辨,打压人才的不公。

“宠荣声利不可以苟屈兮,自非清泉白石有深趣,其气兀硉何由降?丈夫壮节似君少,嗟我欲说安得巨笔如长杠!”是诗人最后的感慨和愤怒。只有庐山这样巍峨的气势,才能配上好友的才华和胸襟,只有庐山这样的清幽之地,才能抚平好友的不平境遇。

当然,这里既是说刘涣,同时也是说自己和当时一大批同样境遇的才人志士。

关于李太白的《蜀道难》则说法不一。比较流行的说法,一是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

也有人认为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编者在这里认为李白写《蜀道难》应该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当时李白奉旨到长安,还没有经历太多的磨难,也不会有太多的怀才不遇的愤懑。所以《蜀道难》就是“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之作。

三、后人评价

后人对《庐山高》评价不一,尤其是对欧阳修醉后自比李白《蜀道难》颇有微词。

盛赞者和欧阳修同代的梅尧臣和郭祥正,赞叹《庐山高》远超自己二人。

王直方《诗话》记载:“郭功父少时喜诵文忠公诗。一日过圣俞,圣俞曰:‘近得永叔书云:作《庐山高》送刘同年,自以为得意。恨未见此诗’。功父诵之。圣俞击节叹赏曰: ‘使吾更学作诗三十年,亦不能道其中一句’。功父再诵,不觉心醉,遂置酒,又再诵,酒数行,凡诵十数遍,不交一言而罢。明日,圣俞赠功父诗曰:‘一诵《庐山高》,万景不可藏。设如古画诗,极意未能忘’”

质疑之人也有很多。

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巵言》记载:“欧阳公自言《庐山高》、《明妃曲》,李杜不能作。余谓此非公言也,果尔,公是一夜郎王耳。《庐山高》仅玉川之浅近者,无论其他,只‘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太白率尔语,公能道否耶?”

明代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说道:“(《蜀道难》)辞旨深远,雄浑飘逸,杜子美所不可到。欧阳子以《庐山高》方之,殊为哂。“

欧阳修的《庐山高》至今刻立在庐山古道上,为明代摩崖石刻。旁边有石坊,石坊中有石碑,石碑上刻“庐山高”三个大字,为王阳明所书。

综上,欧阳修这篇《庐山高》无论立意,文字都不失为精品,但是比起他的《醉翁亭记》、《卖炭翁》、《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生查子·元夕》等相差甚远,更无法与他刻意模仿的《蜀道难》相比。

叶梦得《石林诗话》记载可谓欧阳修的醉语,甚至是不实记载。

0 阅读:0

呵呵呵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