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权力斗争。
就规格而言,权力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是至高无上的皇权之争。
历史上,围绕着皇权的争夺,曾发生过无数次父子相残、兄弟阋墙的宫庭悲剧。
与普通权斗的“成王败寇”不同,皇权争夺战失败者的下场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而“废太子”就是其中死亡率最高的失败者。
01死于父皇之手的废太子刘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出名的废太子是汉景帝刘启的大儿子刘荣——出名不是因为自己,而是他的继任者、后来的汉武大帝刘彻。
刘荣在汉景帝前四年(前154年)夏被立为太子,但仅仅三年之后即被废。
四年夏,立太子。
七年冬,废栗太子为临江王……丁巳,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彻。
被废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后宫争宠,但实际并非如此,而是因为刘启发现刘荣与外戚(窦婴为代表)、军功(周亚夫为代表)两大集团关系过密所致。
四年,立栗太子,以(窦)婴为傅。七年,栗太子废,婴争弗能得,谢病。
上废栗太子,周亚夫固争之,不得;上由是疏之。
外戚、军功两大集团是文帝刘恒和景帝刘启父子两人的一大心病,前者在刘邦死后独霸朝纲、压制诸刘十余年;后者在平定诸吕之乱时对刘氏宗室的杀戳(惠帝刘盈诸子、刘恒在代地生的几个儿子),让刘恒父子一直心有余悸并时刻提防。
虽然被废,但刘启并没有打算放过这个儿子,仅仅两年后,他便又以侵占庙堂用地建造宫殿为由,将刘荣从封地召回,并派酷吏郅都亲自审问。刘荣一害怕,居然自杀了。
(中二年)坐侵庙壖地为为宫,上征(刘)荣……荣至,诣中尉府对簿。中尉郅都簿责讯王,王恐,自杀。
刘启之所以不放过刘荣和他背后的军功、外戚集团,是因为他怕自己死后,这几方势力会凭借原太子身份争权夺利,不仅给刘彻带来麻烦,更会给国家造成灾难,所以才提前为皇权清除不稳定因素。
临江王刘荣
02死于亲兄弟之手的废太子杨勇第二位著名的废太子当属隋代杨勇。
杨勇,隋文帝杨坚的大儿子,开皇元年(581年)即受封太子,并于成人后在杨坚的授意下参决军国政事,看上去前途一片光明。
高祖受禅,立为皇太子,军国政事及尚书奏死罪已下,皆令勇参决之……是后时政不便,多所损益,上每纳之。
遗憾的是,杨勇虽然人品、能力俱佳,但却有一个不容于时人的缺点:不修私德,凡事喜欢由着性子来——杨坚和独孤皇后恰恰最反感这一点。
勇颇好学,解属词赋,性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
这给了早已觊觎太子之位的二弟杨广以可乘之机,在他和司徒杨素的联合构陷下,杨勇不仅丢了太子之位,还被废为庶人。
杨勇因此多次喊冤,却均被杨广截留。没办法,他爬到树上朝着皇宫方向大声呼喊,希望引来父皇的注意,又被杨素诬陷为精神病,杨坚因此对其彻底丧失信心。
时勇自以废非其罪,频请见上,面申冤屈。而皇太子遏之,不得闻奏。勇于是升树大叫,声闻于上,冀得引见。素因奏言:"勇情志昏乱,为癫鬼所著,不可复收。"上以为然,卒不得见。素诬陷经营,构成其罪,类皆如此。
仁寿末年(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去世后, 杨广几乎在第一时间就矫诏将杨勇赐死。
伪为高祖敕书,赐庶人死。追封房陵王,不为立嗣。
与刘启杀刘荣一样,杨广此举也是为了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理由很简单,也很充分,在担任太子的二十四年间,由于人品好、能力强,杨勇人气极高(隋开国元勋、齐国公高颎还是他的岳父),而文武百官也因此大多向其靠拢,渐渐形成了一股让杨坚都感受到威胁的东宫势力。
某年冬至,很大一部分官员到杨勇府上朝贺,杨勇也欣然接受。这一行为引起了杨坚的警惕和不满,从此开始疏远杨勇。
其后经冬至,百官朝勇,勇张乐受贺……自此恩宠始衰,渐生疑阻。
杨广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在他眼里,庞大的旧太子势力始终是皇权的一个巨大隐患,只有除掉祸首,方能一劳永逸。
杨勇剧照
03为数不多的例外:光武帝废太子刘彊凡事都有例外,废太子亦如是。
刘彊(通“强”),光武帝刘秀长子,生母为郭圣通。
建武二年,郭圣通成为东汉第一任皇后,作为嫡长子的刘彊自然而然地被册为储君。
从建武二年到建武十九年,刘彊当了十八年的太子。
不过,在第十六个年头上,刘彊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人生危机:其母郭皇后被废,刘秀的原配阴丽华成为新一任皇后。
如此一来,刘彊由嫡子变庶子,太子之位突然之间就名不正言不顺了。
刘彊是个明白人,尤其不恋权,所以,在接下来的两年内,他多次向刘秀要求让出太子之位。两年后,刘彊得偿所愿,改任东海王,阴丽华所生子刘阳被立为太子(后改名为刘庄)。
建武二年,立母郭氏为皇后,强为皇太子。十七年而郭后废,强常戚戚不自安,数因左右及诸王陈其恳诚,愿备蕃国。光武不忍,迟回者数岁,乃许焉。十九年,封为东海王。
由于刘彊没有犯任何错误且主动让出太子之位,所以,不仅刘秀心存愧疚,就连新太子刘庄也深感过意不去,一场太子之争愣是被父子三人演成了一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和睦大戏。
帝以强废不以过,去就有礼,故优以大封。兼食鲁郡,合二十九县。赐虎贲旄头,宫殿设钟虡之县,拟于乘舆。强临之国,数上书让还东海,又因皇太子固辞。帝不许,深嘉叹之,以强章宣示公卿。
如果与汉景帝时期的刘荣比较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同样作为废太子,前者之所以被杀,后者之所以能获得如此礼遇,完全是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
首先,两人一个是因咎被废,一个是主动请辞,从态度上来说就不可以道里计;
其次,刘荣被废后,同时有外戚和军功两大利益集团跳出来为其辩护和力争,没想到,这反而把刘荣推上了死路;反观刘彊,不仅一直心怀忐忑,多次向身边的人以及宗室诸王阐述自己退位让贤的心理诉求,而且,在改封东海王后,又多次上书要求离开京城、回封地就职。这种态度让刘秀大为感慨和欣慰,除经常口头褒奖外,还把刘彊的上书展示给文武百官们看。
再次,刘秀之所以心存愧疚、刘庄之所以心存感激,是因为在刘强无辜被废的背后,还有一个同样无辜被废的郭皇后。
刘彊剧照
04政治,还是爱情——刘秀的两难选择南阳新野,当少年刘秀第一次见到阴丽华的时候就沦陷了。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在长安求学时,他又为皇帝出行的宏大场面所震慑,一兴奋便说出了这句传世千年的名言。
更始元年六月,在昆阳之战后已经名声大震的刘秀实现了他的第一个重大人生理想:意外地在宛地遇到了尚未婚配的阴丽华,两人从此喜结连理。
更始元年六月,遂纳后于宛当成里,时年十九。
公元25年,刘秀的第二个愿望超额达成:称帝,东汉开国。
称帝后的第一件事,刘秀便想封阴氏为后,但阴丽华却坚决不同意,而是强烈推荐出自河北真定大族、并已经给刘秀生下儿子的郭圣通为后。
光武郭皇后讳圣通,真定槁人也。为郡著姓……更始二年春,光武击王郎,至真定,因纳后,有宠。
帝以后(阴丽华)雅性宽仁,欲崇以尊位,后固辞,以郭氏有子,终不肯当,故遂立郭皇后。
为什么呢?
这就不得不佩服阴丽华的通情达理和过人见识了。
昆阳之战后,刘秀与其大哥刘縯同时遭到了更始帝刘玄的猜忌,刘縯因此被杀,刘秀则被安排经略河北。
本来,刘玄此举是想贬斥刘秀,没想到的是,在一众河北大族的拥代支持下,刘秀居然在极短的时间内拿下河北,并将其经营成了稳固的大后方。
而与真定郭氏(郭圣通同时还是真定王刘杨的外甥女)的联姻,就是刘秀与当地大族进行合作的一纸契约。
建武元年,东汉虽然名义上已经开国,但一统天下还任重而道远,尤其需要手下豪强大族们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与河北大族契约的有效性和稳固性,成为刘秀和东汉政权面临的首要问题。阴丽华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她决定牺牲爱情、让位政治,由郭圣通来主持后宫。
对于阴丽华的深明大义,刘秀被感动地一塌糊涂,所以他一直在寻找和等待一个机会,来补偿阴丽华作出的巨大牺牲。
经过十二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刘秀陆续将河北、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势力一一消灭,终于在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完成了国家一统。
睥睨天下,已是舍我其谁,刘秀把目光转向了后宫——他要给阴丽华一个交待了。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郭圣通被废为中山王太后,理由是因为得不到宠爱而闹情绪,搞得后宫乌烟瘴气,无法承担母仪天下的重任,所以要换人。
其后,后以宠稍衰,数怀怨怼。十七年,遂废为中山王太后。
制诏三公曰:“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鹯。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节,其上皇后玺绶。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宜奉宗庙,为天下母。主者详案旧典,时上尊号。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
而正是皇后的废立导致了后来太子的易位。
不过,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差点让这出“兄友弟恭”的戏变了味。
就在永平元年(公元49年)、也就是刘庄即位的第二年五月,刘彊病死了。
夏五月……戊寅,东海王强薨。
这么巧?
刘秀与郭圣通
05刘强早死的背后是否存在政治黑幕在新皇改元的当年突然去世,这个时间节点太敏感了,敏感到让后人一看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废太子刘荣以及废太子杨勇。
这其中果然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黑幕吗?
从史料来看,这一点应该是不存在的。证据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点外,最有力的就是汉明帝刘庄确确实实是一个宅心仁厚的人,在他身上,看不到半点厚黑特质。
尤其是他对宗室诸王种种不法所表现出来的远异常人的宽厚仁和,更足能证明他不会对刘彊做出苟且之事。
东海王刘政。刘彊死后,儿子刘政嗣位,结果,“政淫欲薄行。后中山简王薨,政诣中山会葬,私取简王姬徐妃,又盗迎掖庭出女”,如此恶行,处罚仅仅是削减封地(豫州刺史、鲁相奏请诛政,有诏削薛县)。
楚王刘英。永平十三年,刘英被人告发意图谋反,按罪该诛(英与渔阳王平、颜忠等造作图书,有逆谋,事下案验。有司奏英招聚奸猾,造作图谶,擅相官秩,置诸侯王公将军二千石,大逆不道,请诛之)。结果,刘庄还是不忍心,只是废其王位,转徙丹阳,待遇也仍然优厚(帝以亲亲不忍,乃废英,徙丹阳泾县,赐汤沐邑五百户。遣大鸿胪持节护送,使伎人奴婢工技鼓吹悉从,得乘辎軿,持兵弩,行道射猎,极意自娱。男女为侯主者,食邑如故。楚太后勿上玺绶,留住楚宫)。
济南安王刘康。罪行与刘英差不多,也只是削减封地了事。
康在国不循法度,交通宾客。其后,人上书告康招来州郡奸猾渔阳颜忠、刘子产等,又多遗其缯帛,案图书,谋议不轨。事下考,有司举奏之,显宗以亲亲故,不忍穷竟其事,但削祝阿、隰阴、东朝阳、安德、西平昌五县。
阜陵质王刘延。与刘英一样意图谋反,事发被贬。他不思悔改,“数怀怨望”,再次犯事被告发,但最后也只是再次贬爵减封而已。
永平中,有上书告延与姬兄谢弇及姊馆陶主婿驸马都尉韩光招奸猾,作图谶,祠祭祝诅。事下案验,光、弇被杀,辞所连及,死徙者甚众。有司奏请诛延。显宗以延罪薄于楚王英,故特加恩,徙为阜陵王,食二县……延既徙封,数怀怨望。建初中,复有告延与子男鲂造逆谋者,有司奏请槛车征诣廷尉诏狱。肃宗下诏曰:“……不忍致王于理,今贬爵为阜陵侯,食一县”。
广陵王刘荆。刘荆和刘庄一母同胞,眼见刘庄继位,心内不忿,时时刻刻想着谋反过把皇帝瘾。被告发后,刘庄同样没有深究,只是派人加强了监管。刘荆却变本加厉,安排巫蛊背后诅咒,事发自杀。
显宗以荆母弟,秘其事,遣荆出止河南宫。时西羌反,荆不得志,冀天下因羌惊动有变,私迎能为星者与谋议。帝闻之,乃徙封荆广陵王,遣之国……不考极其事,下诏不得臣属吏人,唯食租如故,使相、中尉谨宿卫之。荆犹不改。其后使巫祭祀祝诅,有司举奏,请诛之,荆自杀。
谋反大罪都能得到宽宥,所以,刘庄背后对刘彊下黑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那么,刘彊的死真的是巧合吗?
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他的死很有可能与最后这位广陵王刘荆有关。
汉明帝刘庄
06惊惧而死:一封夺命的邀请信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光武帝刘秀驾崩,终年六十二岁。
二月戊戌,帝崩于南宫前殿,年六十二。
出丧当天,满朝文武一片哀声,泣下沾襟。
但是,其中却有一个不谐之音,只见广陵王刘荆哭声虽大,却是干打雷不下雨不说,还听不出任何悲痛的意思。
荆性刻急隐害,有才能而喜文法。光武崩,大行在前殿,荆哭不哀。
这个刘荆,不仅史书没有留下片字正面评价,而且,从其短暂而荒唐的一生中,我们甚至还看到了明成祖朱棣二子朱高煦的影子——有野心,无能力,且德、才极不配位,简单三个字:不靠谱。
这不,父皇新丧,刘荆不好好地寄托哀思,反而打起了歪主意。
他假托东海王刘彊舅舅郭况的名义给刘彊写了一封信,大意是:兄弟啊,你无故被废,连母亲郭太后也遭受牵连,远徙郡国,对此,天下人都为你叫冤呢。现在父皇驾崩,机会来了,我们兄弟俩可以搞一下合作,推翻刘庄,然后你来当皇帝。你看咋样?
(刘荆)而作飞书,封以方底,令苍头诈称东海王强舅大鸿胪郭况书与强曰:“君王无罪,猥被斥废,而兄弟至有束缚入牢狱者。太后失职,别守北宫,及至年老,远斥居边,海内深痛,观者鼻酸……今天下争欲思刻贼王以求功,宁有量邪!若归并二国之觽,可聚百万,君王为之主,鼓行无前,功易于太山破鸡子,轻于四马载鸿毛,此汤、武兵也……高祖起亭长,陛下兴白水,何况于王陛下长子,故副主哉!上以求天下事必举,下以雪除沉没之耻,报死母之雠……愿君王为高祖、陛下所志,无为扶苏、将闾叫呼天也。”
刘彊一看到这封信就给吓坏了,赶紧将使者逮捕,连信一块交给了刘庄。面对如此大逆不道之举,刘庄仍然顾念亲情,把事给压了下来,只是把刘荆控制起来了事。
强得书惶怖,即执其使,封书上之。显宗以荆母弟,秘其事,遣荆出止河南宫。
不过,从事后来看,刘庄对此可以当作浑若无事,但刘彊却不能,因为他天生小心谨慎惯了。试想,自己母后一废,他都能立即想到退位让贤、以避灾祸,更何况被无故扯进谋反的混水里!
尤其关键的是,谋反这种罪名的认定与否,主动权完全不在刘彊如何辩白和解释,而只在于刘庄的一念之间——你让刘彊如何不惊慌失措?
不久,刘荆再次以巫蛊畏罪自杀,这成了压倒刘彊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元二年冬,刘彊回到封国,结果次年就一病不起,即便明帝刘庄派御医去看也无济于事。
临死前,刘彊的上疏依然谦恭而惶恐,刘庄揽表更为悲痛,不惜以天子礼为其送葬。
(中元二年)冬,归国……永平元年,强病,显宗遣中常侍钩盾令将太医乘驿视疾……及薨,临命上疏谢曰:“臣蒙恩得备蕃辅,特受二国,宫室礼乐,事事殊异,巍巍无量,讫无报称。而自修不谨,连年被疾,为朝廷忧念。皇太后、陛下哀怜臣强,感动发中,数遣使者太医令丞方伎道术,络驿不绝。臣伏惟厚恩,不知所言……”天子览书悲恸,从太后出幸津门亭发哀。使司空持节护丧事,大鸿胪副,宗正、将作大匠视丧事,赠以殊礼,升龙、旄头、鸾辂、龙旗、虎贲百人。
出土的广陵王印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史记》、《后汉书》、《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