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又到一年毕业季,社交媒体开始频频推送关于付费自习室的财富神话。
月卡500元,单日体验价29.9元,单店一年毛利润高达30万;
辞职租房开自习室,三个月赚了15万;
开一间800平米的共享自习室,一年躺赚200万;
39岁被出轨离婚,拿出所有积蓄开AI自习室,三年后送孩子进私立高中;
90后姑娘不顾家人反对开了间不到80平米的共享自习室,开业后天天客满······
同类型的文章和视频比比皆是,打工人看了真是欲哭无泪,别人租个办公室就奔向了财务自由,自己还在为那点可怜的工资发愁,究竟是人家运气好,还是我的格局小了?
那么,被全网吹捧的自习室生意,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
一切只跟考试有关。
国内考公考研的人数已连续多年创下新高。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从2021年到2023年,考研人数从377万人增加至474万,直到2024年才略有下降。
而考公人数更是在今年首次突破300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2万人。
鉴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年轻人干脆选择了“双保险”,先考研,再考公,确保最终”平稳上岸“。
面对数百万的备考大军,付费自习室从此诞生。
2019年被称为“付费自习室元年”,作为一线城市的北京,每天有3家自习室申请开业。北上广深随即跟上,自习室在短时间内遍地开花。
之后几年,付费自习室迅速下沉,形成了一门庞大的产业。
特别是考公盛行的北方地区,诸如山西、辽宁、山东、内蒙古等省份,相继诞生了近2500座付费自习室。北方一座只有95万人口的小县城,就拥有20多家自习室。
自习室流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来自它的低门槛。
想要做自习室生意并不难,只需租一间办公室就行。
然后从淘宝上买一些桌椅台灯,哪怕是二手货也不错,再分别雇一个保洁和一个店员,如果自习室面积不大,只需要一个店员就够了。不算房租的话,运营成本的确不高,对普通人很有吸引力。
既然生意门槛低,竞争就必然激烈,自习室算不算一门好生意呢?
2
关于付费自习室,首先得搞清楚两个问题。
第一,和咖啡店、图书馆、书店这些学习空间相比,付费自习室的优势在哪儿?
第二,那么多人花钱来自习,究竟图是个啥?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说到自习,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公共图书馆,仅上海这座城市就有239家图书馆。
图书馆的环境无可挑剔,缺点是免费开放,所以总是得抢位子,尤其是一些热门图书馆,周末一大早就得去排队,一旦自习的人多起来,图书馆就会供不应求。
那么咖啡店呢?在星巴克点一杯30块钱的冰美式,你可以坐一整天,还有免费的WiFi与插座,空调也打得很足。
但咖啡店的问题是太吵,毕竟大多数人来这里都不是为了自习,要是你边上多了一位聊天的大妈或者打游戏的熊孩子,你好意思赶人家走吗?
其实这两年还流行一种新的空间,就是将书店与咖啡店、自习室相结合,比如茑屋与西西弗,这类商店环境优雅,气氛宜人,因为把共享空间开在书店里,所以也很安静。
但从严格意义上,这种空间同样不适合自习,尤其是备考,这是为什么呢?
就因为环境太好了,结果分散了你的注意力。
比如我曾在周末的茑屋书店观察了一下午,确实没发现几个自习的。茑屋书店的环境很时尚,陈列的出版物也很有吸引力,所以很多桌子上都放着他们家的图书,顾客显然是冲着这些书来的。
而且茑屋还有强制消费,你必须买点咖啡或蛋糕才能入座。你得知道,但凡有这两类消费的地方,肯定少不了情侣。不妨想一想,你一边正打开试卷准备做习题,正对面却坐着一对男女在打情骂俏,你还有心思刷题吗?
所以付费自习室看似切中了备考人士的痛点,因为它的优点是安静而封闭,能让你最大限度地集中注意力。
但问题又来了,如果仅仅是找个安静的地方看书,在家里难道不行吗?
也许真的不行,至少对一部分人而言,他们来自习室的目的,是为了“买自律”。
按照一位自习室用户的说法,她之所以选择自习室,是因为这里能让她全神贯注,同时还能看到很多人和她一起“并肩战斗”,看着左邻右舍都在埋头苦读,她会变得更有斗志。
这是一种奇怪的自我激励,你既然选择自律,一个人自律就得了,干嘛非要找人“并肩战斗”?而且还是付了钱的那种。
这只能说明,这类用户所追求的,是某种仪式感与氛围感。
他们需要一个空间来暗示自己:我很努力,我很自律,还有那么多人像我一样。自习室卖的就是这种自我暗示。
一盏台灯,一张书桌,四周再用木板和门帘将你围拢,整个人像囚徒一样“关”在里面,这样的环境犹如古代的科举考场,虽然有些压抑,却能让你免受外部打扰,彻底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只是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会学习的人都明白,成年人的努力和自律,其实不需要太多的环境加持,正如学霸成绩好,不是因为文具好,而是人家天生就能集中注意力,跟他家里的写字台是哪儿买的没有半毛钱关系。
对于真正爱学习的人,在哪儿学根本不重要。怎么学才是头等大事。
从这个意义上,付费自习室满足的是一种伪需求,很多人只想借此获得一种自我感动,体验了一阵之后便放弃了。
但这还不是付费自习室最致命的地方。
这门生意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太容易做了。
除了面积有大小之分,各自习室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差异,盈利模式也很单一,无非是办卡收费,从一周、一月、一季度到一年,月卡两三百,年卡两三千。
自习室的季节性很强,寒假与考试前爆满,工作日和非假期上座率不到20%,但无论你生意如何都得交房租,生意冷清时还得自个儿贴钱付租金。
而且自习室很难有复购率,一旦考试结束,大多数人不会再来了。至于不用考试的职场人士,他们大可选择图书馆与咖啡店,何必非得来性价比并不高的付费自习室呢?
需求模糊+用户不稳定+同质化竞争,注定了付费自习室不可能是一门好生意。
唯一笑到最后的,恐怕只有房东。
3
但故事并未就此结束。
传统自习室针对的是一项伪需求,经不起时间和人性的考验。
不过对于未成年人,情况就比较特殊了。
毕竟孩子缺乏自律,无法专心学业无疑是家长最大的痛点。
于是一种新的AI自习室横空出世。
如果说传统自习室给你提供了某种“仪式感”,那么AI自习室则更像是包裹着“人工智能”外衣的晚托班。
我认识一个在上海打工,孩子在外地读书的朋友,他告诉我,在他们当地,父母都外出工作,孩子留在老家,放学后就会去私人开的晚托班,那里不仅有老师监督他们写作业,还会给他们提供晚饭。
这类晚托班在外地非常流行,但伴随教育内卷化的加剧,尤其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晚托班开始承载更多的教育功能。用更专业的话说,就是将“托管“与”学管“相结合。
相比传统自习室,AI自习室不仅有人工智能做噱头,更重要的是,它面向的人群有了更微妙的划分:学生是主体用户,但掏钱的人却是家长。
家长对管住孩子有着迫切而现实的需求,他们不了解AI,却愿意为新技术买单。一切为了孩子,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值得。至于学生愿不愿意,并不由他们说了算。
一个买单,一个使用,一座相对稳定的用户池就此形成。
那么AI自习室里到底有什么呢?
其实一点也不稀奇,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配备了一些电子设备,比如平板电脑和耳机,有的自习室还号称能开展人机对话。
据说这些平板电脑能够进行针对性地智能测评,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靶向检测”,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盲区,规划学习路径,实现“精准提分”。
为了吸引顾客,一些AI自习室甚至打出了“到店学习两小时,分数提高8—15分”的口号。
难道仅仅靠一两台平板电脑,就能让孩子的成绩跃上新台阶?
家长们将信将疑,但不管怎么说,AI自习室的生意如火如荼。
根据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近5万家AI自习室,其中已不乏规模化的头部企业。就连新华书店这样的传统商家,也开始将AI自习室作为卖点。
那么AI自习室到底赚不赚钱呢?
如果仅仅靠月卡或季卡,那它和传统自习室别无二致。
但AI自习室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除了环境和服务,它还卖硬件。
这里的硬件,就是那一台台看似先进的学习机,这类平板电脑的毛利高达60%,如果是知名品牌,单价甚至过万。
AI自习室可以通过卖学习机赚差价,并从销售中提成,只要你成功卖出一台机器,从店长到区域经理都能获得提成。
而且这类学习机还不是买回家就能一直用,因为软件在不断更新,家长还得不停地续费,直到孩子毕业为止。
正是借助这种商业模式,平板学习机支撑起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生态。
每个品牌都会在所属区域招收合伙人,再依靠他们去寻找次级合伙人,所有合伙人都会按比例抽成。
合伙人的级别越高,进货的数量就越多,每次从5台到140台不等,投资金额从上万块到三四十万的都有。
一旦做到区域经理的级别,你就可以通过低价批量进货再转手卖出,还能开展自主招商,从更多的加盟店拓展你的地盘。
即便是替孩子掏钱的家长,也能成为区域合伙人,只要他们能利用所属城市的人脉关系协助开店,这些家长完全有可能从消费者变成投资者,从此与自习室的利益高度绑定。
说到这你应该明白,所谓的AI自习室,本质上更像是智能硬件厂商的渠道代理,打着AI的旗号,以缓解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焦虑为由,出售他们的学习机。
但一切焦虑的背后,往往伴随着盲目。
4
AI自习室究竟能不能提高孩子成绩?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如果学习成绩能靠一台平板电脑解决,那还需要学校干什么?
然而,家长却愿意为这些所谓的高科技买单,因为他们相信,这是以一种相对低成本的方式改善孩子学习。
双减政策消灭了教培行业,却并未减轻教育竞争的内卷。
当私人培训以更隐蔽的方式转移到地下,有钱人愿意为孩子高薪聘请家教,该学的照样学,该补的接着补,两极分化反而愈演愈烈。
那普通人该怎么办?
AI的横空出世,让他们看到了一线希望。
面对家长们的普遍焦虑,一些商家看到了机会,他们把AI包装成拯救孩子学习的灵丹妙药。来我这儿学,包你又快,又轻松又有效!
急功近利是人的本性,商家们对此心知肚明。只是天底下从来没有鱼和熊掌兼得的好事,如果有,那一定是有人挖好了坑等你跳下去。
在我看来,AI自习室和传统自习室类似,它们都无法为用户创造实质的价值,充其量只能提供某种安慰剂。
一边是千千万万渴望上岸的考试党,一边是无数为孩子学业殚精竭虑的家长。前者是通过自律,后者是通过他律,一个让自己痛苦,一个让孩子痛苦,这些痛苦最终只能用来感动自己。
但学习这种事,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孩子,最需要的是自我觉醒。
当一个人尚未觉醒的时候,很容易沦为韭菜。
而韭菜的特征就是:盲目为自己的认知与焦虑买单。
不过好就好在,无论哪一种自习室,韭菜只会越来越难割。
因为这门生意没有护城河,太容易被对手复制。一个替大房东收租,一个帮软硬件商卖货,最后大概率会陷入价格战。可一旦陷入价格战,所有人都不会盈利,只有房东和厂商稳赚不赔。
当然,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自习室好歹后继乏力,不至于再像当年的教培行业那样,让全民陷入癫狂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