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会战的序幕,中日双方在九江吴城仓促战斗,爆发水面战斗

星辰与大海 2024-01-17 03:58:24

书接上回,本期为南昌会战战斗战史系列的第6期。上一期讲述了中日双方军队在赣北外围的湖北、浙江地区进行的牵制作战。本期将讲述中日双方在南昌北部的九江吴城爆发的战斗。

(本期全文约8500字,内容较长,感谢您的观看)

仓促换防

千年古镇吴城位于鄱阳湖西汉,乃控扼江西水路咽喉之地,在其附近赣江、修水、饶河三水汇流然后注入鄱阳湖,从这里出发上可人长江,抵达沿江诸省,下可入赣江通达赣南越大庾岭至广东,所以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水运枢纽,有“洪都门户”之称。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里成为江西贸易的重要商埠,与景德镇、樟树镇、河口镇并称江西四大名镇。至清末,小小市镇发展至一镇六坊八码头九拢十八巷四十八会馆,当时就是南昌府城也不过十坊之地,因此其繁华可见一斑。时人称之为“装不尽的吴城,卸不完的汉口”。民国时,吴城隶属新建县(今属永修县),随着大量西方资本涌入,继续保持着繁荣。1925年,江西第三火力发电厂在吴城落成,当地更是成为一座销金窟不夜城。这一切直到1939年3月……

清朝时的吴城镇地图。

在南昌会战前,驻扎于吴城的是鄱阳湖警备司令部的预备第5师第13团,其左翼则为第79军,从吴城西南一直延伸到五谷岭(今永修县艾城镇阳山村西约500米之五谷山)。到3月份,罗卓英估计日军进攻在即,所以特意调整了部署,让原晋军系统的第32军接手第79军从吴城到狗子岭(今永修县立新乡狗子岭)的防线,以增加修水防线的守军密度。第32军为传奇将领商震所部,本为山西客军,因善战为阎锡山所用,后实力坐大而遭忌,离开晋军系统。其高级军官多为保定系,中下级军官多为商震主办的河北军政学校毕业,是一支颇有战斗力的部队。抗战爆发后,初在河北地区作战,后参加徐州、武汉会战,在万家岭战役中曾表现出色。

3月13日,罗卓英偕第32军中将军长宋肯堂到吴城一带视察,认为中国军队在鄱阳湖没有制水域权,日本海军陆战队可能利用这点大举从水上进攻吴城,进而利用水路从第三、九战区的接合部威胁南昌。于是在次日,他要求第32军派出1个得力团配属山炮1个连在16日夜进驻昊城,替代战斗力不足的预备第5师第13团实施防御;同时派1个团配属山炮1个连守备吴城西南十七八公里处的赤岸山(今新建县铁河乡赤城村西约500米),并在当地构筑坚固工事。

张尊光抗战简历

曾担任过第141师师长的宋肯堂于15日电令第141师抽一个团执行守备吴城的任务,配属的山炮连则来自第142师炮兵营。不过不知道是否宋肯堂的授意,亦或有其他的内情,实际安排兵力时,第141师中将师长唐永良对罗卓英的要求大打了折扣,将两个任务都赋予了第721团(另据32军参谋处科长朱静波与该团团长张尊光回忆,第721团是被宋肯堂亲自点将的)。即第721团主力与山炮1个连开赴吴城换防,而第721团第2营奉命进驻赤岸山。

第721团当时正驻扎在后石裘村(今新建县乐化镇厚石裘自然村),接到命令的时候已经是15日的夜晚,时间只剩一天了,而从后石裘村到吴城的直线距离大约是40公里,实际行程还远不止这些。这对于没有机械化运输工具和红军那样铁脚板的国军确实是个考验。上校团长张尊光不敢丝毫怠慢,考虑到时间不足,他没有召集全团营长开会,而是与中校副团长马正康交代了一下部队立即出发的事宜、后方负责人的安排、地方上瓜葛事项处理的原则,随后便先率部队出发,急行军赶往前方。到16日中午,张部及时赶到了吴城。此时,一位姓王的参谋将一封由罗卓英和宋肯堂共同署名的手令交给他,内容更多的是激励:“着第721团固守吴城,望激励所属官兵,奋勇战斗,力却顽敌、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力争胜利,以振军威,有厚望焉。”

抵达之后,张尊光就带着团、营干部出动,观察地形,开始策划兵力的配置。吴城位于修水与赣江汇流处的狭长三角洲头,西依修水,东临赣江,三面环水,地势平坦,缺少树木,从湖面可以一览无余。在湖中,镇的西侧排列着上湖洲、岗沙洲、王家洲和叶家洲(今已相连),北侧是独洲和令公洲(今亦相连),东侧赣江对岸是荷溪墟(今吴城镇荷溪村西南一带)。在陆地上,镇的西南和南面,有一些缓坡。

镇西南有狭长通道经小九华(此为小山峰,今吴城镇同兴村西侧)、丁家山(今吴城镇同兴村大同组北约1公里)、九房李(今吴城镇丁山村李家村)高地与外界相通,这也是守军唯一的进退之路。丁家山以西是狮子山(今吴城镇同兴村大同组西北约1.5公里),两山就在修水河岸,构成西南屏障,而在相对应的东侧也有王家山(今吴城镇同兴村五门组西侧)等。考虑到日军可从水陆空发起立体攻击,自身还击能力有限,他们决定采取寸土必争的固守策略,充分利用镇上的建筑,“每一间房,每个小巷,每一条街,都要在防区内做好各自为战的准备,依据建筑物的坚固程度,构筑若干个星罗棋布的据点,着眼于便利指挥,互相策应,独立支撑,以消耗、迟滞为手段,削弱敌人,进而聚歼其有生力量。”

在具体战术上,选择“敌人由我阵地前面,从登陆艇登上板或径直跳水直接向我冲击的瞬间,作殊死战。一处被突破,突破口两侧之守军、要以全部火力封锁、切断其后续部队……但不能排除巷战。”同时还要求“在敌人进行火力侦察时,应注意掩蔽我火力点,轻、重机枪火力,绝对不应过早暴露。”在工事修筑上,注重“多层次配备,使火网立体化”,并“应以全力加强工事,木质覆盖,最少两层用于顶部……在构筑阵地工事的同时,应在各自防区内,作好巷战工事计划,待阵地作业完成时,立即修筑。”为了保证供应,还安排“拂晓前开早饭,黄昏后开晚饭,午餐与早饭同时送到阵地”。

在兵力配置上,第1营主力占领吴城西南丁家山至狮子山防御阵地,第3连占领王家山附近炉子窑(今吴城镇同兴村五门组东约500米)至二郎庙(今炉子窑南约1公里江边)一线,第3营进驻吴城,并以小九华至炉子窑为二线阵地。团迫击炮连由团直接指挥,应各营要求予以支援。按照罗卓英和宋肯堂的观察,认为原预备第13团修筑的阵地不足,因此在命令中就强调要求第721团在吴城西端和南侧的九房李高地增筑阵地。张尊光执行了这一命令。另外,还有炮兵第51团有一支战车防御炮分队配属该团,布置于吴城镇东侧。为了避免战斗中因团指挥官伤亡而导致丧失指挥,确认副团长马正康和第3营少校营长宋福庭分别为第一和第二团长代理人。

防御计划布置妥当后,在黄昏之前,各营正副营长分批带连排长熟悉地形,各营部队以疏开分进方式隐蔽进入阵地,并立即开始土工作业。少校团附张圣武带各营附官检查居民疏散情况。尽管遭到日军飞机的干扰,但工事作业还是在开战前基本完成了。当天,军部直接配属的电台也于当日开始工作,从此第721团直接与军部联系。张尊光通过这个电台一面汇报,一面要求追补一个基数的弹药。

水面上的战斗

就在中国军队换防的次日,日军就逼近了吴城。17日早上9时许,日本海军的3架水上飞机轰炸了吴城,将望湖亭炸毁(今日吴城镇北望湖亭为原址重建)。海军T作战部队指挥官伍贺启次郎海军少将先派遣炮艇部队接近吴城,对守军阵地进行炮击。为了达到压制的效果,日军还使用登陆舟艇抵近吴城岸边伪装登陆,以吸引中国军队火力点开火暴露。据中国军队声称,使用平射炮、迫击炮和机枪射击,击沉了3艘舟艇。入夜后,日军炮艇整夜射击,还使用探照灯照射中国军队阵地。

同日,对于守军而言亦有好消息——第142师炮兵营第2连(欠1个排)抵达吴城,进入南侧高地部署(注:朱静波、张尊光在文史资料中回忆是炮兵营第1连,但第32军参加修河南昌战役战斗详报和第141、142师参加南昌会战战斗详报中则两种说法都有,存疑)。该部有4门上海制造的山炮,尽管与日本海军火力比起来还显得薄弱,但是有总比没有强。

(上图)被日机炸毁的望湖亭。照片为日军占领吴城后拍摄,左上角小图为1988平当地政府里建旳生湖亭。新亭利用了老亭部分梁柱。

到18日,日军第101师团村井支队在海军T作战部队运输下从星子出发,抵达昊城,在炮艇火力的掩护下开始实施登陆。海军航空兵也出动19架次的舰战、8架次舰攻和3架次水侦支援登陆行动。日军最初选择吴城北的独洲和东北的叶家洲登陆,逼近修水河岸。中国军队发现日军行动后立即开火实施阻截,但双方的战斗仅限于隔河对射而已。到下午3时,一小撮日军在沙湖山企图偷渡修水河,袭击丁家山与狮子山之间的万年寺一带,遭到守军阻击,未能成功。尽管这一天战斗还不激烈,但在日军的轰炸和炮击之下,繁华的吴城街市已经变成一片瓦砾。

18日夜,为了有效支援吴城一线的战斗,第32军调整了部署,让第141师从构筑预备阵地的工作中解脱出来,除第721团外,另2个团作为机动部队待命。但是,命令没有让在赤岸山的第2营归建。

伍贺启次郎

19日,真正的战斗打响了。早晨,日军分两路行动,一路是海军陆战队直扑赣江东岸的荷溪坭一带(详见本章后文)﹔另一路陆军部队则占领了吴城西侧的王家洲,与中国军队重复隔河对射的把戏。前一路很快登陆,在10时许突破了预备第5师第13团的阵地,控制了东岸大片土地,对二郎庙、九房李形成压迫之势。

后一路日军在经过长时间观察后,狡猾地选择了第1营与第3营阵地的结合部作为突破口,在下午4时以一支小部队偷渡修水河,在狮子山西北登陆,据守河堤控制了一处登陆场。随即,日军后续部队开始源源不断地渡河。第1营少校营长杨某立即率预备队实施反击,但是遭到顽强抵抗,屡攻不克。看到日军两路钳形攻势直接威胁自己的两翼,并且一路已经楔入防御体系,自己又缺乏有力的预备队,张尊光立即下令在赤岸山的第2营(欠1个连在第19分监部负责警戒)抽出第6连紧急增援。接到命令的第6连于次日中午赶到吴城镇。

日军步兵第103联队第1大队的士兵在吴城附近的独洲登陆。从照片中看,中国军队无力干扰日军的登陆行动。

在他们赶到之前,吴城的防御确实一度陷入了危机状态。20日一早,日军集结大批汽艇,逼近吴城,企图实施登陆。第3营宋营长指挥平射炮和部队给予迎头痛击,将其击退。而在丁家山一侧,在炮艇的掩护下,原来占据狮子山西北的日军部队从狮子山一线推进,攻占了丁家山西北的高地。如果让其继续深入,则全团将陷入被切断后路的危险之中。正在此时,第2营第6连赶到了,马上投入反击。在中国官兵人数优势和前赴后继不断冲击面前,登陆的日军终于被击溃,部分被歼灭,部分溺毙在修水河中,一批枪械被缴获。日军一部乘坐汽艇企图强渡救援,亦被守军击退。14时,日军又出动数艘汽艇搭载兵员企图在万年寺附近河岸强渡,他们还施放烟幕进行掩护,但是亦遭击退。对于守军来说,幸运的是因为天气不良,日军航空兵仅有3架战斗机参与了扫射。

在作战白热化之后,第32军军长宋肯堂曾担心第721团顶不住,准备派遣作为机动的第723团予以增援。当时军部先打电话给张尊光,询问前线情况。张表示,手中尚有战斗兵员近千,而吴城城区不大,一旦进入巷战,双方胶着,日军火力优势遭到限制,战力将相对趋于平衡。此时在如此狭小区域投入大量兵力,徒增伤亡,因此予以拒绝。但是,考虑到吴城的情况、宋还是指示第141师抽调第723团王启明部(仅团部和第3营)至赤岸山,接替第721团第2营的修筑工事和警戒任务,另以该团第2营增援吴城。

21日上午,日军没有发起进攻,而是隔河炮击和轰炸。尤其是后者,从8时持续至19时。步兵的进攻则要到下午,由汽艇在炮艇掩护下直指吴城。中国军队的炮兵从早晨起就沉寂不语,在日军接近岸边时突然开炮,目视击沉5艘汽艇。第3营守军士气大振,在炮兵掩护下积极还击,迫使敌人撤退。日军见中国军队防守依旧严整,便再次兵分两路,一路正面攻击吴城,一路从赣江东岸的荷溪拢强渡,威胁我炮兵阵地,然而两路均告无功而返。

吴城作战中日两军序列表

22日清晨,大雾弥漫,这正是适合偷渡偷袭的天气。日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直接进攻吴城的日军分成两支,分别偷袭吴城东北和西北。第721团哨兵发现了日军的行动,立即呼叫炮兵支援,同时沿岸步兵火力也开火。两支日军见偷袭机会已失,不愿白白损失力量,随即退却。上午9时许,荷溪坭地区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纠集一队人马向吴城东南发起攻击。此时江面上的雾逐渐消散,偷袭自然不成,反被击退。

多日来日军迭遭我步炮协同打击,屡攻不成,也恼羞成怒。22日下午4时许,日军第13航空队的9架九六式中型攻击机轰炸了吴城,炸弹都落在镇内,位于吴城东北的平射炮阵地遭摧毁,2门火炮和2挺重机枪被炸坏。随即,日本海军的炮艇登陆艇等对我阵地实施全面压制射击,直到黄昏时分才罢手,造成守军极大伤亡。20时以后,日军持续炮击整夜,并使用探照灯观察我阵地——更大规模的进攻即将到来。

吴城弃守

自17日至22日,中国军队已经守卫吴城整整六日了,日军多次渡河进攻企图均被打退。除了19、20日日军在狮子山一线取得过深入外,其余都仅限于渡河和滩头的作战。

23日,又是个大雾蒸腾的早晨,真正的考验到来了。凌晨3时,日军的炮火逐渐猛烈,随后,日军从东西北三个方面全线发起了水陆空立体攻势。6时左右,日军西路兵锋直指狮子山。强渡成功的日军与守卫在这里的守军第1营第1连发生了激烈的交战,中国守军逐渐不支,上尉连长刘志英在肉搏战中受伤,整个狮子山陷入混战之中。得知前线危急,第1营杨营长亲率第2营第6连增援,企图将日军部队压到水际消灭。然而,人员素质和火力上的差异,导致反击失利,杨营长也在交战中负伤。到下午1时,从赤岸山归建的第4连在第2营少校营长白某指挥下从侧面出击,倚靠人数上的优势,终于暂时遏制了日军的进攻。随即,日军也大量渡河增援,并以猛烈的炮火轰击中国军队阵地,第4连上尉连长宗立廷不幸战死,战况又陷入胶着。中国军队不得不收缩防线,以保存力量。

吴城激战后的断垣残壁,可以想见战斗的残酷。旁边走过的正是日本海军第五特别陆战队的士兵。

在进攻狮子山的同时,北路日军向吴城正面发起强袭。该部日军不顾守军的火力拦阻,在飞机和舰炮掩护下自叶家洲出发,从望湖亭东西两翼实施登陆。由于日军火力猛烈,几乎将中国军队阵地炸成焦土、第3营守军在前沿阵地苦苦支撑,伤亡近半。在取得登陆场之后,日军迅速向纵深突进,与该营形成混战之势。此时,奉命增援吴城的第723团第2营集结在丁家山附近,掩护侧后安全,待机作战。

张尊光抽调该营第6连配属第3营参与反击。中国军队按既定巷战策略,利用每一条街巷每一个屋子阻击日军,使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由于敌我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大炮发挥不出作用,近距离枪战、白刃格斗和手榴弹成为主角。但是,日军的火炮也不闲着,对中国军队后方阵地、指挥所实施延伸射击,炸坏了电话线,导致指挥不畅。激战到当天下午,中国军队撤退到炉子窑、小九华二线阵地固守,日军则锐气渐消,战线逐渐稳定。

比前两个进攻稍晚些时候,荷溪拢的东路日军也向二郎庙一带发起了攻击。日本海军陆战队成功登岸并占据了江堤,以此为凭据对峙。此时,中国军队无力将敌人赶下江去,日军也无力冲破我防线,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黄昏时分,各战线都逐渐沉寂下来。张尊光一面了解情况,一面安排各部集中力量,补充弹药,准备在午夜发起反击,将登陆的日军赶下去,夺回失去的阵地。就在当晚,张尊光收到了来自第32军军部的电报,“该团酌留一部于现阵地,主力深夜向老鹳咀集结,再转金塘桥以南地区集结待命”。张立即部署撤退,在留下后卫之后,第721团和第723团第2营的部队顺利从吴城撤出。

24日,他们又接命令,开赴乐化老屋裘(今新建县乐化镇老屋裘村)一带休整,作为军预备队。守卫在赤岸山的第723团团部和第3营本拟坚守,但也于24日接到新命令撤往老屋裘。至此吴城之战落下帷幕。在本次作战中,中国军队第721团共投入兵力2012人(军官100人,士兵1912人),战死123人(军官3人,士兵120人),伤306人(军官5人,士兵301人),失踪士兵85人,合计损失514人。第723团第2营共投入兵力527人(军官25人,士兵502人),战死63人(军官1人,士兵62人),伤100人(军官2人,士兵98人),合计损失163人。炮兵部队损失不详。

战后,国民政府对吴城之战十分满意,嘉奖了第32军军长宋肯堂、第141师师长唐永良。直接指挥本次战斗的张尊光获得华冑荣誉奖章一枚,全团获得犒赏金一千元。张尊光在文史资料中回忆此战时,亦用“酣战一周”表示自豪之情。平心而论,吴城之战并非像很多资料里描述的那样激烈,战绩也并非如同战报内那样的辉煌。日军投入兵力有限(中国军队战报中称发现进攻部队是第116师团的第120步兵联队,这是误判),村井支队仅有半个步兵大队、1个野炮中队、1个独立工兵联队的一部分,总兵力大约在1000人上下。

其最初两天限于火力侦察,后来的进攻规模也不算大,比如在19一20日突入狮子山一线的部队,实际应不超过1个小队的兵力(而非中国军队战报中描述的200余人)。侧翼配合的海军陆战队也没有投入多少兵力。同时,作为一个团级单位,充分得到山炮、平射炮等火力的有效支援,这也是能支撑这么久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军队在张尊光团长的指挥下,充分发挥步炮协同的优势,充分利用吴城镇周边的江河地形屏障,有效地遏制了日军的一系列登陆行动,大大推迟了巷战对垒的局面,迫使日军多日只能隔河兴叹,称遭到了“顽强抵抗”。这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东岸厮杀

在进攻吴城的同时,日本海军陆战队也发起了对吴城以东赣江东岸地区的进攻,目标直指吉山(今吴城镇吉山村西何村北约1.5公里)、松门山(今吴城镇松峰村西北约1公里)、荷溪坭。赣江东岸及腹地由鄱阳湖警备司令部负责防御,其所属为预备第5师及江西保安部队,按照上级部署,他们分散在各个重要据点之内。预备第5师是由江西省保安部队改编面成的,非正规军,人员素质和武器装备都要差一等,然而作为江西地方部队,他们更熟悉当地的情况。鄱阳湖警备司令兼预备第5师中将师长曾戛初虽然先前是保安部队的指挥官,但他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9期,受过正规军事培训,且对日军战术有一定了解——日本海军陆战队装备跟陆军一致,其训练也接受陆军的帮助,所以与陆军区别不大。当然,在炮、工等方面的专业技能略差一些。

曾戛初

吉山、松门山位于昊城东北的沙洲之上,是一对东西毗邻,左右相踞的水中沙山。以这两座沙山为界,鄱阳湖被分成北窄南宽两个部分,可谓鄱阳湖航运的咽喉所在。荷溪拢乃是今日荷溪村西南界于北侧赣江支流与南侧湖塘之间的一条通道。由于这条通道是吉山、松门山守军的重要退路,它成为日军夺取鄱阳湖至赣江水运补给线的必争之地。驻防这一带的部队就是从吴城镇被换防下来的预备第5师第13团,配属江西省保安第6、8两团的机枪中队以及战防炮部队1个排。他们是在第141师第721团接防吴城之后,仓促移驻当地的。在以南约15公里以外的昌邑山(今新建县昌邑乡东北约1公里)一带集结着第14团,随时准备支援前方作战。在更南的地方、第15团散布于靠近赣江的各个重要据点之内。

3月18日一大早,日军飞机飞临吉山和荷溪拢,轮番实施轰炸。日军海军陆战队第五特别陆战队乘坐小艇在军舰掩护下深人叶家洲与独洲之间的水道,炮击吉山和荷溪拢。吉山守军第13团立即派一部配平射炮推进到荷溪拢,与敌展开对射,但因射程关系效果不佳。傍晚6时,第五特别陆战队先头一部在荷溪拢登陆。闻讯的上校团长胡式武亲率步炮一部渡过赣江支流增援,与荷溪拢守军配合夹击,将其击退。

19日凌晨4时,第五特别陆战队大举登陆,在海空掩护下直扑荷溪坭。一部直接进攻正面,一部向右侧后方叶家一线迁回。由于阵地被毁,侧翼受到威胁,部队在午后开始后撤,于荷溪拢南端至叶家一线重新占领防线。日军一面进攻吉山及吉山以东的松门山,一面继续压迫我叶家一线的部队。由于电话线被敌军炮火破坏,吉山、松门山守军与后方失去联络。

19日晚大雨,奉命来增援荷溪拢一线的第14团一个营冒雨急进,于20日拂晓抵达叶家附近的西庄。浑身湿透沾满泥巴的该部官兵稍事休整即奋勇出击,反击日军。经过一番激战,一度收复了荷溪拢南端的高地,但因为伤亡颇大,后继乏力,转与日军对峙。

其间,第五特别陆战队在舰艇、飞机的配合下,集中全力进攻吉山、松门山阵地。到20日夜,吉山、松门山守军消耗殆尽,负责守备的第13团第3营营长率残部突围而出。只有第8连及1个迫击炮排陷在阵地,直到25日才突出归队。

21日凌晨,第14团上校团长袁九鹏又率一个营赶到荷溪拢以南一线。第13、14团合5个营的兵力,在少将副师长周垣指挥下向荷溪龙、吉山、松门山发起反击(周垣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0期,同样是保安部队指挥官出身)。其中第13团第1营专门组织了由少校营长郭生斌带队的突击队,直接反击吉山。

在战斗发起之后,进攻各部表现不一。在荷溪拢南端,中国军队取得进展,占领了荷溪坭的南部。但日军的反击也很犀利,分别在荷溪拢左右翼投入兵力,并以飞机猛烈轰炸。夺取阵地的中国军队在日军火力下伤亡惨重,不得不撤退到西庄(今吴城镇荷溪村西庄)一线转入对峙。而向吉山进攻的第13团第1营突击队,在突人后反遭日军包围,大部分牺牲,郭营长也告失踪。

日军海军陆战队信号兵打出占领吴城(包括赣江东岸)的信号。赣江水运线的通畅为日军进攻南昌提供了方便。

至此战斗趋于缓和。中国军队在先前的战斗中,投入3263人〈含军官172人、士兵3091人),战斗中损失797人(阵亡军官7人、士兵245人,受伤军官18人、士兵326人,失踪军官5人、士兵196人)。

22日,第五特别陆战队留一部在西庄一线牵制中国军队,一部转而协助吴城方向的攻击。中国军队也因为兵力不足、调整部署,进一步收缩防线,放弃了西庄一线。在发现日军夹击吴城的行动后,曾戛初命令第14团抽出一连步兵和一排机枪兵在少校团附李汉文的指挥下,向北进击,牵制日军。该部打到西庄附近即撤回。

23日以后,随着吴城的陷落,赣江东岸及沿线要地的警备兵力再度收缩,专心封堵赣江水道。此后直到南昌陷落,该地域只进行过有限的战斗,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在27日下午。南昌失守消息传来后,当地部队便奉令转进鄱阳湖南岸。至此,鄱阳湖至赣江水道完全向日军开放,日军后勤补给开始源源不断运往南昌。

【未完待续……】

下期将继续讲述南昌会战的战斗战史系列,点关注不迷路

0 阅读:24

星辰与大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