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欲攻往南昌,率毒气部队在九江修水沿岸进行惨无人道的毒气战

星辰与大海 2024-01-16 15:56:10

书接上回。本期为南昌会战战斗战史系列第7期。讲述中日双方在南昌北部的九江吴城爆发的战斗。本期将讲述日军为了拿下九江,派出了臭名昭著的毒气部队在修水沿岸进行毒气战。

(本期全文约8000字,内容较长,感谢您的观看)

《作命第241号》

日军在战前进行了充分的侦察,对中国军队的布防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日军看来,中国军队充分利用地形和河流、在修水对岸的河岸和河岸后方的丘陵地带构筑了坚固的阵地。为了突破罗卓英苦心设计经营的这条修水防线,第11军司令官冈村和他的幕僚们设计了一个充分完备而阴险恶毒的作战计划,并于2月23日以《吕集作令第241号》的名义下达给各部队,要求“军完成向修水南岸敌人阵地进攻之准备。攻击开始日暂定为X月X日(口头传达)。”该命令附一份详实的被列为军事机密的《修水南岸敌阵地攻击计划》,基本内容如下:

方针

军以周到的准备,整合和发挥各种作战力量,向梁山(虬津市东南方5公里)、高冷山(永修东南方3公里)之间的敌阵地实施突破,主力全力推进至安石(虬津市南偏西16公里)、马家(安石东偏南7公里)之线,尔后不失时机地经安义、奉新方面,向南昌方向突击。

指导要领

一、第一线两个师团及军炮兵队从X-4日开始至X-1日为止,稳步秘密展开,并完成渡河准备。另以一部在X-3日,向永修东南方向进攻,驱逐修水支流南岸之敌;又一部在X一3日以后牵制白楂街附近当面之敌。

二、X日午后,乘薄暮时,在攻击准备射击并瓦斯压制之下,两师团第一线步兵实施渡河,夺取修水河岸警戒阵地,在当天晚上夺取太子岭、梁山东南侧岭线、黄庄、青竹港朱、鹄湖蔡、南岸山敌阵地,并做好对敌后方阵地的攻击准备。X日夜,两师团步炮兵大部及战车队实施渡河。

三、X+1日拂晓,在炮兵攻击准备射击掩护下,突破敌主阵地(五谷岭西方高地、馒头山、南山魏、皮家山、高岭山),向西南方扩张战果。战车队随第106师团,协助其突破五谷岭附近,然后先向佛祖山南麓、印子山方向,再向欧山庙方向突进,遮断并蹂躏敌军后方。依照攻击准备进行的情况,两兵团在拂晓勿存顾虑,积极扩张突破战果。

四、两兵团尔后向安石、马家线方向继续突破。第106师团以有力一部由徐庄方向攻击佛祖山以北之敌军阵地,确保虬津、张公渡、徐庄之交通线。第101师团着手派遣一个支队,向江夏湖南方雷子岗(徐家埠南方10公里)方向,攻占白练湖附近敌军阵地。

在随后的内容中,日军参谋人员记载了各部队的明确编成,并以简单明确的图表,叙述了各部队在X-1日之前、X日、X+1日、X+2日及以后四个阶段所需要采取的行动和注意事项。

纵观整个计划,日军是要以强大的炮兵和令人生畏的毒气部队压制修水防线上的中国军队,然后集中步兵在有利的气象条件下实施强渡,正面突破国军防线最强段,向防线后方扩张战果,打开向南昌推进的通道。这样的突破计划并没有多少新意,也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这倒不是冈村和幕僚们都是无能愚笨之辈,实在是由于中国军队对修水南岸地形的利用和防线的布局达到了一个完美的状态,逼迫日军不得不采取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战术。

修水河岸边的火炮掩体,属于野战重炮兵第14联队。

在最原始的外衣下,这个计划有两大亮点。其一是集团炮兵的运用,即在修水河正面部署了以第10、13、14和独立第15野战重炮兵联队,第2攻城重炮兵大队组成的一个超强的军级火力支援群。这个完全由重炮组成的炮兵群含96门105毫米及105毫米以上的榴弹炮与加农炮。这个炮兵群的指挥官是第6野战炮兵旅团旅团长澄田赉四郎少将。他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4期炮兵科,自毕业起就在重炮兵部队任职,除了机关或驻外任务,他只有一个职务是在普通的炮兵部队,其余均与重炮兵有关,所以他可谓日军重炮兵的专业精英。但是集团炮兵的意义还不仅限于此,根据命令,为了达到最完美的炮击效果,炮兵群指挥官还负责师团炮兵(含配属之山炮部队)进攻初期及迫击炮部队X日的指挥任务。也就是说,在进攻日当天,归属澄田少将指挥的火炮总数达到空前的200多门。

澄田赉四郎

其二便是战车队的集结使用。这是日军第一次在一个突破地域集中两个战车大队(联队)的作战方案,他们并非像传统的那样分散支援步兵突破防御阵地,而是像徐州会战中所使用的那样,在取得突破后向敌后推进。

这份计划最恶毒的部分就是对毒气的运用,这也是日军第一次在战役层面如此集中地大规模使用毒气。步兵将在以有毒烟幕和无毒烟幕组成的杀伤和掩蔽双重掩护下实施渡河。使用毒气武器的部队不仅是第2野战瓦斯队和3个独立迫击炮大队,还包括师团炮兵和重型榴弹炮部队。他们将使用大量的瓦斯炮弹。

毒祸之源

第11军准备在修水攻击中大规模使用毒气战,那么这些毒气战装备和弹药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日本为了达到其侵略扩张的目的,一直在秘密研究各种先进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这其中就包括了毒气战的装备和技术。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使用毒气的情况,日本决心建立强大的毒气战实力。1918年5月,日本陆军省在其下属的兵器局内设立了临时毒气委员会,聘请了22位专家对毒气的制造、使用以及毒气战的训练进行专门研究。1919年4月,陆军又成立陆军技术本部,下设陆军科学研究所,该所第2科化学兵器班专门负责毒气战的研究。

1925年该科扩大成为第三部科研部,人员扩充到100多人,由岸本绫夫少将出任首任部长。规定“科研经费大部分用于第三部”,该部负责“通过研究发现新的瓦斯及防护办法,培养民间工厂使用战时容易获得的原料进行化学工业生产的能力,毒瓦斯检测法及毒瓦斯对人马生理的影响等等”。日本陆军还派遣军官到美国化学兵工厂和欧洲一战战地进行实地考察。尽管在1925年6月17日,日内瓦会议通过了《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的议定书》,日本也成为签字国之一,但是日本与其他列强一样,偷偷摸摸继续研制和改进毒气和毒气战装备。

到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陆军已经研制出多种毒气,其中最常用的是芥子气(黄1号)、路易氏气(黄2号)、二苯氰肺(红1号)、二苯基乙二酮(绿1号)、苯氯乙酮(绿2号)、光气(蓝1号)、氢氰酸(茶1号)及发烟剂三氯化砷(白1号)。还生产出装填毒气的各类榴弹、迫击炮弹和航空炸弹,各种毒气简装备及其他撒布毒气和消毒装备。同时,日本陆军航空兵也于1931年开始,进行使用飞机空中撒布毒气和投掷毒气弹的研究。

1935年,在东京立川航空基地内成立陆军航空兵第3技术研究所,积极推动研究所的筹备和建造。1932年和1936年,关东军防疫给水班和关东军兽疫预防部成立。前者后来发展成第731部队,在进行细菌战的同时也进行毒气实验。后者即第100部队,下设毒气研究科,负责毒气研究与生产。另外,日本海军也自1923年起,在海军技术研究院内设立毒气战部,独立研究毒气战和毒气生产。

当时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已经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作为毒气战基础的化学工业比较发达。日本立足海盐中的氯、北海道的砷矿资源和化学工业基础,大力开展毒气的生产。1927年11月,日本陆军在距离广岛县忠海郡3公里的濑户内海大久野岛上建造专门的毒气工厂,对外称为“陆军造兵厂火工厂忠海兵器制造所”。1928年,该厂建成,有职工80人,开始试验性生产毒气和制造瓦斯炮弹、炸弹的弹体。期间,该厂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28-1934年,每周生产1吨芥子气,到1937年上升到每日2吨。此外,还在福冈县企救郡曾根町(今北九州市小仓南区一部)设立陆军曾根兵工厂,负责将大久野岛生产的毒气装填成瓦斯炮弹。

日军对毒气的试验始于1922年,在陆军工科学校进行实地试验和滨松飞行学校作炸弹投掷试验。1930年,又在台湾进行热带条件下的毒气使用试验。更多的试验是在中国东北进行,并且直接使用中国人作为实验对象,收集触目惊心的试验数据。

为了加强实施毒气战的能力,1932年12月,日军在千叶县千叶郡津田沼町(今习志野市津田沼地区)设立陆军习志野学校。学校隶属陆军教育总监部,为“与军事相关的化学教育与调查研究机关”,专门负责毒气知识的普及、毒气使用法与防护法的研究,即培养和训练毒气战人员。次年8月,学校正式开学,首任校长为南京大屠杀元凶之一的中岛今朝吾少将。

大久野岛的毒气生产设施。照片拍摄于1946年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立即将毒气投入到实战之中。1937年7月27日,日本参谋本部发布临参令第65号,向华北派出毒气战部队。次日,又以临时命令第421号下达中国驻屯军,宣布“可以在适当时机使用催泪筒”。1938年4月11日,大本营下达给华北方面军和驻蒙兵团的大陆指第111号规定了红简与轻迫击炮红弹的使用范围。同年5月2日,下达给华中派遣军的大陆指120号允许其使用催泪简。

8月6日和9月19日,大陆指225号批准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使用红简、红弹,大陆指285号批准第21军使用红筒、红弹和催泪筒。两令都规定“其使用尽量与烟幕混合使用。要避免在市区及第三国人居住地域使用,要隐匿使用毒气的事实,注意消除痕迹。”到12月2日,大陆指345号规定“在华各军准许使用特种烟(红简、红弹、催泪简)”,“特种烟使用及利用的有关部队要加强训练”。毒魔完全被从潘多拉的魔盒中释放了出来。

东京曾根陆军第2兵工厂今日遗址

同时,随着使用经验的积累和战争局面的扩大,日军还积极扩大研究和生产。原来的陆军科学研究所改成陆军军械部第6军事技术研究所,专门进行毒气战的研究。该所还于1938年8月在齐齐哈尔成立分支机构,即齐齐哈尔研究所,也称关东军化学部第516部队。毒气和瓦斯炮弹的产能也得到全面提升。1937年,日军将大久野岛工厂的职工人数增加到2045人,生产规模极度膨胀。同时,东京陆军第二兵工厂开始毒气生产,广岛县出汐町(今广岛市南区一部)的广岛兵工厂开始瓦斯弹药的装填。日军不仅在国内扩大生产,还在中国的占领区域内直接就近设置毒气制造厂或瓦斯炮弹装填厂。

南京大屠杀元凶之一的中岛今朝吾

在提升产能的同时,日军根据战地毒气使用效果,重点加大了二苯氰肿的生产。因为日军发现,中国军队使用的防毒面具对该毒气毫无防护作用。二苯氰肿分子式为C,H,oAsN,以一个硬原子连接2个苯环与一个氰根,常温下是固体,有苦杏仁与大蒜混合的臭味。该物质是一种非致死喷嚏性毒气,可造成流泪、流鼻涕、咳嗽、喷嚏、呕吐、头疼、胸部压迫感等中毒反应,在浓度极高环境中的严重中毒者会口鼻出血,窒息死亡。其最小刺激浓度为0.1毫克/立方米,半数失能剂量(ICt50)30毫克·分钟/立方米(暴露30秒)或20毫克·分钟/立方米(暴露5分钟),半数致死量( LCt50)为10000毫克·分钟!立方米(推定值)。在本次南昌会战中大量应用的,就是该毒气。以毒气筒和灌装了该毒气的瓦斯炮弹为施毒手段,由于该物质代号为红1号,因此这些毒气简和瓦斯炮弹也被称为红简和红弹。

此外,为了适应侵略作战一线的需要,习志野学校开设了短期训练班,并将练习队扩编成教导团。同时,在新兵入伍的训练中,增加了毒气防护的训练,使新兵了解毒气种类、性能特点,能识别不同的瓦斯弹药,熟悉不同毒气使用的时机、条件及个人防护器材的使用方法。不仅针对个人,日军还对马匹进行类似的训练,部队也还要进行集体防护训练等。而本次修水攻势,用毒规模空前,协同配合要求高,更是制定了详细规划,专门进行了训练。

布毒准备

再来看本次会战,前文所述的《修水南岸敌阵地攻击计划》,是针对整个修水南岸的攻击计划,对于毒气的具体使用策略语焉不详。笔者没有找寻到第11军在战前发布的有关毒气使用的命令和计划,但是第11军司令部在战后提交的《关于修水河渡河作战特种烟使用概况》和附件《关于修水河渡河作战特种烟使用概况详细计划拔萃》却是已经公开的文件。根据这两份文件,我们发现,

日军在毒气使用上、做了长期细致的策划和准备工作。首先,因为毒气使用受气象条件的限制,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否则无效甚至反伤施放方,所以日军进行了周密全面的气象侦察。日军情报部门搜罗了大量文献资料,而修水河畔的警备部队则在1月至2月中旬对局部地区的气象进行了监测。2月中旬以后,随着攻击部队到位,监测工作由各攻击部队负责。

到2月22日,第11军下达《OО河畔气象观测要领》(注:OO即修水,不明写是为了保密)。要领规定自2月27日起,气象监测部队要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对风向、风速、气温、气温逆转(地面以上0.05至3米)、天候等实施严密监测,监测时间为每日5时30分、6时30分、7时30分、8时30分、10时、12时、14时、16时、17时、18时、19时、20时。每日10时,师团及瓦斯队将观测结果以电话报告军情报所。当时,自上游白楼街(今永修县白楼镇)到下游小河渡(今艾城镇小河村南)分布17个观测点,加上德安县城东南的1个,共18个观测点,形成了严密的气象监控线。

第11军有关修水作战使用毒气的原始资料。

到3月18日,随着战斗临近,第11军又发布第14号战斗命令,要求第101、106师团加强气象监测工作。命令规定对预定施放线附近的气象监测,自20日14时起,每1小时观测一次。自17时起每半小时观测一次。每次观测的结果都立即用电话上报军情报所。

通过前述的各阶段监测,大量的气象数据和图表被记录和绘制,成为能否使用毒气的第一手参考资料。而多日监测之后,日军取得了X日当天“早晨小雨轻风,中午过后东北风,风速1.5米至3米/秒,转为施放可能之气象,预期特种烟成果巨大”的预测成果。

在实施气象监测的同时,大量的毒气战所需物资也被秘密地运送到前线。到3月7日,日军在德安、越山(今永修县燕坊镇越山村)、山口铺(今永修县云山镇军建农场山口村)三个补给中心储存了野山炮红弹4880发、榴弹炮红弹2560发,迫击炮红弹14900发。同时,制定了瓦斯弹补充方案。

发烟材料与瓦斯弹不同,先期储存于九江和德安两处。到3月1日,日军储藏在两处的特种发烟简和催泪简分别达24784支和12511支,人用和马用消毒包分别为72200个和31800个。另外还有118641支小型发烟简、11760支水上发烟简、42337支发射发烟筒等其他物资。为了保障作战开始后后继仍然有力,汉口和南京在3月19日以后又各补充1万支发烟简到九江。与毒气弹一样,日军制订了补充计划,将这些毒气战装备分配和补充到各个部队。自3月7日起,这些发烟材料逐步运送前线,因为大雨过后河岸阵地泥泞,为了确保运输安全,在前线的各个部队自补给支部至前线设置数个集中储藏地,后方使用货运卡车将材料运送到补给支部,然后由人工分数次搬运至前线。

为了能确保施放烟幕的进行,日军各部队沿修水河岸秘密挖掘了发烟壕及进出交通壕,使得施放人员可以在中国军队不知情的情况下,从集结地携带发烟材料抵达一线工作。

第11军毒气装备交付计划表(3月13日)

由于本次毒气使用规模庞大,步兵要适应大规模步炮协同和使用特种烟幕的条件下作战,如何做到让各兵种协调一致,充分发挥战斗力,尤其是特种烟幕不对己方造成恐慌和损害成为重大课题。1939年1月上旬,第11军召集各师团、步工兵联队的毒气战军官及武汉会战期间使用毒气有经验的军官集中到武昌,以实战经验为基础,进行特种烟使用法和效果利用法的相关教育工作。曾在习志野学校担任过干事的第11旅团旅团长今村胜次少将对这些军官进行了集中授课,并组织了步、炮、烟雾实弹联合演习。这一次演习由第6师团抽调的部队负责,其间日军上下都捏了一把汗,但最后显示,演习还是成功的。随后军官返回各个部队进行毒气战准备工作。

在部队的编成上,日军也费尽了心思。除了军炮兵群之外,各个使用瓦斯弹的炮兵部队和第2野战瓦斯队这样的专业部队也根据需要被配属给第101、106师团。而这两个师团的每个步兵大队内都成立了化学兵小队(每个小队人数三四十人),学习使用毒气的技术。配属两师团的毒气战部队和师团自己组成的化学兵小队均按照地域划分成左右两翼队,各自支援一段区域的突破作战。

各个部队都认真学习、沟通和训练,以第106师团为例:3月3日,配属瓦斯部队长官列席兵团与队主官会议,阐述施放特种烟的相关事项,4日,进行地形及敌情侦察,5日与第101师团瓦斯队长达成协定,完成河岸施放计划,13日,右翼队实施实地演习;15日,左翼队实地演习,并对两位施放队长实施实地细节指示:16日,完成与师团炮兵队、迫击炮队、渡河作业队、通信队的协定。

修水河岸,正在进行毒气战训练的日军。

在一线的步兵部队训练中、步兵部队在民宅中设立了毒气室,进行防毒面具的使用教育;还在集结地附近的沼泽中,戴面具乘坐折叠船进行划渡和登陆的练习。

另外,日军还针对中国军队的毒气战能力进行了调查。根据对先前中国战俘的审问,日军确定中国军队有部分防毒面具,但没有其他特种装备。特别是在进攻方面,没有毒气弹,只有少量的烟幕弹种。

作战方案

经过长期的准备与谋划,日军详细制定了毒气战使用的方案。其规定“在南昌攻略作战中,军整合和发挥所有战斗力量针对修水右岸敌军既设阵地实施一举突破的方针指导之下,军直辖部队大部与配属各兵团的化学战部队在修水河畔集结,集中大部分化学战材料,进行统一且大规模使用特种烟方案的准备工作。3月20日黄昏,诸炮兵部队火炮准备射击之后,最佳气象条件下特种烟施放,同时使用各种火炮特种弹射击,对据守河岸阵地之敌造成震撼效果,并完全压制,完成抢渡修水河。21日拂晓,占领敌主阵地,向南追击开始。”

军一级就毒气战中的各种不同手段确立了实施要领。对于瓦斯弹射击,要求“在军炮兵队长指挥下,于火炮准备的末期,当第一线步兵向河岸前进时,短时间内实施瓦斯弹快速射击……21日第一线阵地攻略开始后,针对第二线阵地实施瓦斯弹压制射击。”对于特种烟施放,要求“渡河开始之际,利用风向条件,大规模使用特种简施放烟幕。渡河开始时间为19时30分,烟幕施放时间为19时25分。”另外对于所使用的毒气战材料的消耗原则也有规定,“包括原有的和准备的材料在内,其二分之一用于渡河作战,其二分之一用于修水以南作战”。

日军各个师团、各个施毒单位均拟定了详细而具体的操作方案。根据《瓦斯及烟用法(第101师团)》记载:

一 要旨

修水河主流与支流渡河和战果扩张之时,火炮准备之后紧接着集中大规模使用特种弹与特种烟,以摧毁敌人的战斗意志,使得步兵在纵深突破时更加容易。

二 指导要领

1依据当天周密的气象观测,发现符合瓦斯使用最大化的局部地区气候条件。

2修水主流全军渡河之前,炮兵队(包括迫击炮大队)敌第一线阵地瓦斯弹连续彻底集中地射击,压制河岸及其后阵地的敌军,一鼓作气突破纵深。修水支流渡河时亦与此一样。

3X日薄暮,两翼队(左翼队X一3日同)快速利用瓦斯使用的效果,紧随烟幕最后,一气突进纵深。X+1日实施扩张战果时,需自行集中使用特种烟,弥补炮兵火力的欠缺,以扩大战果。

4风向风速不适合,会危害友军(包括相邻的部队)时,师团应停止大规模使用。

三 实施要领

1瓦斯弹射击

(1)x-3日于主支流之间三角洲攻击之时,师团炮兵队长统辖左翼队配属之独立山炮兵大队主力及迫击炮大队使用瓦斯弹射击,紧密协助突击行动。X日,在军炮兵队长指挥下实施火炮准备之后,紧接着进行瓦斯弹射击。射击由师团炮兵队、两翼队配属之独立山炮兵队、迫击炮大队在军炮兵队长指挥下实施。之后配属独立山炮兵队、迫击炮大队归还两翼队指挥。

(2)向敌后方阵地扩张战果之时,两翼队配属之迫击炮大队使用瓦斯弹射击以弥补炮兵火力不足。射击时需时常留意气象变化,特别是与第一线部队紧密联系,在突击之前集中射击,不许散乱射击。

2施放

(1)两翼队配属野战瓦斯队及步兵联队化学兵小队,预先在河岸边发烟壕准备完毕,在X一1日(×-4日同)半夜将发烟材料堆积在壕内,等待使用。主流南岸阵地攻击相关的施放时间地点等信息,由师团司令部与军炮兵队联络实施,根据情况弹性机动。

(2)在X-3日、x-1日、x日,气象观测需特别周密进行,时时向师团做详细报告,以避免使用中发生问题。

( 3)渡河实施时,渡河正面两侧的两翼队及渡河作业队一部制造浓密的烟幕,压制敌人一侧的防御能力与活动。实施时要以密切联络确保利用炮火准备与炮兵迫击炮实施瓦斯弹攻击之间的间隙。

(4)使用的材料包括现各部队拥有的及新交付的,但是渡河和战果扩张作战只允许使用现各部队拥有的数量。渡河之后除了材料不及之外,戴家山以南地区攻击所使用的特种烟由辎重部队携带,适时用于必要的方面。

(5))释放开始以一发白色信号弹为信号,各部队施放前均要以此信号为准,以确保与其他部队配合无间。

(6)特种烟施放时需同时使用一般发烟筒,以使敌误认为是大规模使用毒气而恐慌动摇,之后为掩护舟艇行动,发烟需继续维持。

(7)随着战况的推进,根据情况允许,可以使用轻装甲车担负挺进发烟任务。

修水河渡河前,日军某部进行的毒气战训练场景。

第106师团则发布了师团作战命令甲第169号,在附件中包含了《瓦斯队的任务及行动》和《修水河岸特种筒施放计划》。在毒气材料的使用目的、时机和方法上,两师团是完全一致的。除了集结和运用的地域不同之外,主要的差异在于第106师团的毒气使用开始于正式渡河的X日,其全部都用于突破修水正面防线;第106师团施放特种烟幕的重点在右翼而第101师团在左翼:第101师团的佯动支援规模较小,而第106师团在叶庄至山下王之间(针对修水南岸突出部)佯动的支援规模很大。后一份文件还提供了更多的细节,比如在炮兵射击开始之后,气象班要每隔30分钟向瓦斯队长报告一次实时气象监测结果,如果气象条件不良,要随时终止,施放人员2人一组,开始两人一齐点燃携带一半数量的发烟筒,之后每隔3分钟,两人分别点燃剩下的那一半发烟简等等。

一些炮兵单位的战斗计划更加简洁。如支援第101师团的独立迫击炮第5大队,其作战计划图表中,明确规定了自X-3日起至X+1日之后每次参战所准备使用的火炮数量,榴弹、瓦斯弹数量和射击的目标。

【未完待续……】

下期将继续讲述南昌会战的战斗战史系列,点关注不迷路

0 阅读:8

星辰与大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