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买房,比高位站岗更可怕的是:烂尾!
地产的雷已经向头部房企引爆,弹尽粮绝的闽系房企接二连三倒下。随之而来的是,如期交房的底线不断被突破。
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这楼盘能不能按时交房?”“这楼盘会不会烂尾?”后台诸如此类的问题越来越多。
确实,“谁的房子相对安全”是目前福州购房者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显然,逐渐消失在土地一级市场的闽系民营房企,对比以稳健著称的国央企,距离正逐渐拉开。
谁也没想到,2021年是闽系民营房企躺平元年。
福州前两次集中供地土拍33幅宅地被22家房企瓜分,砸钱最狠的是央企保利,豪掷38.89亿元拿下了3幅宅地。建发、象屿为代表的地方国企拿地也比较凶猛。
据东街1號统计,2021年福州第一、二次集中土拍宅地部分,国央企合计拿地金额正好占了一半,大有崛起之势。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融信、融侨、正荣和中骏,其他世茂、阳光城、旭辉、禹洲、大唐、中庚、三盛等一度活跃在福州楼市的闽系民营房企,都消失了!
“国进民退”的分化不止出现在福州。放眼全国第二轮集中土拍,除了大型国企央企,大都是地方国企兜底:
广州、深圳、成都、厦门、重庆、北京6座城市的成交土地中,由央企和国企组成的“国家队”拿地金额占比都在80%以上!
克尔瑞发布的2021年前10月全国房企拍地总金额排名,曾经是“地王收割机”的闽系房企已掉出TOP10。
此前高歌猛进的闽系民营房企为什么躺平?原因很简单:
活下去!
“激进”是贴在闽系房企身上的标签。2016年起,以世茂、旭辉、泰禾、福晟、阳光城、融信为代表的闽系房企以黑马之势在全国迅猛扩张。
但房企融资的“三道红线”和银行贷款集中度“两道红线”设立后,今年房地产融资环境收紧,各大房企都在降档减债。
闽系民营企业“强扩张、快周转、高杠杆”游戏玩不动了,业绩集体降速,资金链更是紧绷。
吸取千亿泰禾、福晟暴雷的前车之鉴,他们只得收缩战略、“割肉离场”:
今年1月初,融信中国卖掉总部办公大楼,被业内解读为回笼资金的需求;
宝龙地产总裁许华芳在2020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明确,不拿贵地,该拿的地坚决拿,该不拿的地坚决不拿;
10月26日,阳光城再一次进行人事调整,把上海大区和成渝区域合并成一个新大区,把陕甘区域、云贵区域并入浙江大区。
毕竟,安全比增长重要。
除了缺钱,龙头闽系房企暂缓拿地,还有一方面是受制于“买地金额不得超年度销售额40%”的监管要求。
闽系民营房企逐渐退场,取而代之的是国央企游刃有余地开拓赛道。
相比民营房企,有着国央企背景的房企融资渠道多元、融资成本较低,他们在土地市场上更显从容淡定。
今年7月,有央企国企资质背书或是行业前十规模的房企如中海、万科、碧桂园、越秀等房企发债利率不到3%,而部分信用评级低且杠杆较高的房企发债利率超过10%。
据悉,金融机构已经重新启动对部分地产商积极的贷款支持,其中就包括保利、中海、金茂、远洋、铁建、首创、电建、华远、华润、招商、华侨城、金地,以及其他符合总行准入要求的优质地方国有房企。
楼市寒冬,他们还有作为国央企的使命与担当。没有国央企撑着,第二轮集中土拍的流拍结果会更难看。
还有传闻称,近日央行开启窗口指导,并购贷款将不被纳入“三道红线”指标考核之中。业内人士预测,这是为国企和央企接盘暴雷开发商铺路。
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大洗牌!
2012年开始,国家一直强调非房地或者建筑主业的国资委控制央企,要逐步退出房地产,就是所谓的“退房令”。
但现在,央企国企信用等级高、现金流充足、土地储备充裕,逐渐成为中国楼市的主力军。
未来,国央企在福州楼市的市场份额占比也会越来越大。
近两年,厦门国企三强建发、象屿、国贸已加快渗透福州房地产市场,开发的国贸学原、建发养云等项目受到不少福州购房者认可。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谁的房子相对安全?
有人说,闽系民营房企气数将近,你可以永远相信国央企。今年以来,蓝光、新力、阳光、当代置业、花样年等先后被曝债券违约问题,这里面没有国企,更没有央企。
是的,现金为王的当下,有靠山的国央企的房子相对更安全。而且国企和央企还要给其他主业输送现金流,房地产业务发展速度不会过于激进。买房可以重点关注“三道红线”绿档中的央企和国企品牌。
但没有绝对的安全,也没有绝对的风险。
踩下刹车后,那些经营稳健、注重产品质量的闽系民营房企也能活下去。他们在前几轮地产周期中积累了高效的开发经验,这是优势。
大浪淘沙之后,买房,选择很重要。
上为正文。
© 文章东街1號原创,音频、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