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催奇葩楚怀王|骗子比你都知道你需要什么

通鉴锐圆 2024-02-08 17:20:59

视频加载中...

周赧王二年(公元前313年)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

前回我们说到燕昭王求贤,接下来我们讲楚怀王受骗。

楚怀王是战国时期知名度最高的君主,不是之一,是绝对第一。

楚怀王的知名度来自于郭沫若的五幕六场话剧《屈原》,以及根据这个话剧改编的很多的影视剧,同样,我们对楚怀王的印象也是来源于此。

《屈原》这部话剧创作上演于1942年,那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也是中国近现代全民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全面觉醒的时代,这个背景我们应该了解。

从这个时候开始,和屈原相关文艺作品,都在塑造一个积极抵抗侵略的、蒙受内奸陷害的爱国者的形象。与些同时,楚怀王的形象也基本“对应地”确定下来:对外是愚蠢的,愚昧贪婪的,短视且易怒的,对侵略者抱有幻想甚至依赖的,对内是昏聩的,轻信谗言的,分不出忠奸的。郭沫若肯定有借楚怀王讽刺蒋介石的意思,所以楚怀王的形象和性格是被再创作的。

我们尽量借助古代的文本回到那个时代的历史现实中,就发现这个楚怀王有愚蠢甚至天真的一面,也有精明和果决的一面。

楚怀王的一生,或者说他在位的三十年,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被张仪欺骗前的十五年,这个阶段楚怀王并不昏聩,也不愚蠢。

楚国国君芈姓熊氏,另外楚国的贵族还有昭氏、屈氏、景氏等,楚怀王叫熊槐,是楚威王的儿子。楚国当时的国力,在七国中应该是数一数二的,某种意义上讲的不差于泰国。楚国的地盘非常大,当时楚国领土范围几乎是覆盖了整个长江流域,曾经是春秋五霸的吴国和越国,后来都被楚国灭了,越国曾有过卧薪尝胆的传奇,却是在楚怀王手上给灭的。

不过,楚国从本质上讲,虽然有过变法,但变法是不彻底的,它还是一个非常封建制的国家,内部事务还是由本国贵族把持的。所以呢,楚国虽然大,但它是一个散装的国家,它的组织动员能力,也就是发动和持续战争的能力,相对秦国要差不少。变法成功的秦国是一个整装的国家。

楚怀王刚继位的时候,魏国掠走了楚国的八个城邑,楚怀王几年后,不知道有没有卧薪尝胆,但是发奋图强,又把魏国扁了一通,又夺回了一些城池。就是说,楚怀王当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主。

楚怀王十年,山东五国,也就是燕、赵、韩、魏、楚,唯一的一次联合了起来,这是合纵事业开展起来的最大成果,然后组织联军进攻秦国,但是叩函谷关而没有入,进不去也不敢进,贾谊《过秦论》讽刺他们“逡巡不敢进”,但不管怎么样,能联合起五国的力量发起一次对秦国的进攻,还是一次了不起的行动,而这次行动的组织者,也就是合纵的纵长,正是楚怀王。这个可以说明楚怀王和楚国当时的地位和影响力,楚怀王如果在这个时候生命戛然而止,那在历史书留下的一定是一个英姿勃发的君主形象。

楚怀王的第二阶段,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受张仪蛊惑,与齐国断交,然后又对秦国发忿兵,给楚国带来巨大的损失。第三阶段应该是他赴武关与秦昭王的约会,被扣押直至死去,这个阶段的楚怀王虽然窝囊,但不失君格国格,还应该给予充分甚至是高度的评价。

而事实上,在秦末农民及六国贵族起义中,楚国的贵族和老百姓依然对楚怀王非常尊敬,他们把新立的楚王芈心特意也称为“楚怀王”,这表明起码在范增以及项梁、项羽的心目中,楚怀王还是一面旗帜,还是有号召力的。这和我们今天对楚怀王的看法是有差距的。

好,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暂时屏蔽一下刻板印象,来看看楚怀王受骗的经过,看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或者给我们一些警醒呢?

楚怀王十六年,张仪出使楚国。张仪和苏秦都是当时代最有名的纵横家,但是苏秦的工作难度是非常大的,他是聚沙成塔,他要把山东六国这一盘散沙捏合起来,相对来讲张仪的活就很简单,他只要轻轻一碰,这个沙塔就倒塌了。

张仪的背后是秦国,是一个国家,是一个国君,是一个利益,是一个整合的力量。因为六国被灭,秦国暴政,所以不论当时代还是后世的人,都恨乌及屋,骂张仪太狡诈,骗了很多国家,实际情况是,不是张仪太狡诈,而是秦国太强大。

张仪到楚国,史书上讲的原因:“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从亲”就合纵并且亲热,所以想办法要离间拆解他们的关系。这个说法是有疑问的,不知道是以讹传讹还是我没有读通历史,就是说秦国要伐齐国,在当时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两国中间隔着其他国家,而且秦国的对外政策必须是“远交近攻”,这是地缘政治的现实,秦国一向这么处理外交事务,只不过是到范雎的时期,才把“远交近攻”制定为国策。这个时候,秦国是要和齐国勾兑好,把关系搞好,让他尽量不掺乎秦国侵犯其他国家的事,这是秦国的战略目的,所以说秦国要伐齐,这个似乎不靠谱。当然,让诸侯各国不团结,这个是符合秦国的利益的,不管什么原因,张仪到楚国,就是说服或者诱骗楚国和齐国断绝关系。

史书上都是这样讲述的:

张仪用“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这样的好处,换取楚国“闭关绝约于齐”。

张仪给出交换方案,对楚国来说,诱惑是巨大的。“商於之地”就是从今天的陕西商洛到湖北丹阳这块地方,是秦楚两国间的唯一陆地交通走廊,关系甚重。秦国如果向楚国发动进攻,这里可以说是最方便的通道,最后秦国灭楚就是走的这条道。另外一条就是通过四川顺长江而下,显然要费劲更多。

这片地方原来应该是楚国的,但被秦国占领了,这里说的“六百里”,不是我们现在常用的“平方里”,而应该是周长六百里的一块地方,虽然不算太大,但是在关键的地方,秦国把这块地方“献”给楚国,不仅仅是让楚国得到了一片土地,更是让楚国得到一种安全的承诺和保障。

当强大的对手把扼住你咽喉的两手撤开,就问你开心不开心?

“商於之地六百里”,对楚国来说,好处和利益太大了,这可以说是楚国的核心利益。那你让楚国牺牲什么交换呢?你就是和齐国的外交关系。其实楚国和齐国有没有外交关系,还在两可,有没有那么好的外交关系,还在两说。总体来说,楚国多年来是向东扩张,顺着长江收编小国,甚至包括吴国这样的大国,接下来就逼进到宋国、齐国,即使没有侵犯到齐国的国土,起码是侵犯到齐国的势力范围。所以呢,他们两个国家关系并不是那么好。

楚怀王看到秦国给我这么大的好处——我必须说,这个好处是基于楚怀王内心积累很多的对秦国的恐惧,突然得到一种特赦般的好处,不是锦上添花,是甚于雪中送炭的在窒息中解除勒在你脖子上绳索的那种好处,他无法不怦然心动!

没办法,这是张仪下得一个套,挖得一个坑,这个坑是楚怀王必然要跳进去的。用巨大的利益诱惑你。这也是所有骗子首选的第一招。天上掉个馅饼,馅饼现在不稀罕了,就掉个金砖,轰得一下,让你血压上升,让你血糖上升,让你血脂上升,然后让你智商下降。

楚怀王很爽快的答应了张仪。

这里再说说张仪给出的另外两个条件:“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送美女给友好国家是当时普遍的习俗,这个不足道,“长为兄弟之国”,这个应该才是张仪或者秦国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希望你楚国站到我这条线上,成为我的小兄弟,在接下来的国际博弈中,你即使不帮忙但也不添乱,让我们秦国能腾出手来,处理最急切的问题,比如针对韩国,或者针对齐国与韩国的联盟。

从后来的事态看,张仪献出商於之地六百里有点画蛇添足,为了让楚国爽快答应合作,给得筹码过大,而且张仪一开始就显然没有真心兑现的想法,我甚至怀疑他没有和秦惠王商量过,所以一开始说“臣请献”也许就是说先向秦王请命然后再献给楚王。也就是说,张仪赖账导致了秦楚间的一场战争,这可能是他始料未及的,也并不是他希望的。从这个角度,从事情的原委看,张仪的这次外交活动实际是失败的。

楚怀王和君臣捡到天上掉下来和馅饼,不说欣喜若狂,起码也是欢天喜地,沉浸在危险脱离的欢喜中。只有一个人是清醒的。

这个人是谁呢?没错,你猜到了,你猜到这个人就是屈原。

但是在《屈原》中是屈原,在《资治通鉴》中,这个清醒的人不是屈原,是另外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他是怎么识破张仪的的骗局呢?他是怎么去阻挡这件事情呢?成功了吗?我们下回再说。

0 阅读:0

通鉴锐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