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只栖梧桐树|人主和人才的四种相处模式

通鉴锐圆 2024-02-08 17:20:59

视频加载中...

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年)

燕昭王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

燕昭王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他先拜访老臣郭隗,先拜访老干部,这是新主的正招,燕昭王询问:怎么来去选拔人才呢?

郭隗的人才观值得一说。

一说人才,我们就把人才作为研究对象,给人才分类分档,分析各种人才的结构,功能,长长短短,也就是从供给侧看问题,但是郭隗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察角度,就是从需求侧看问题,他把焦点不是指向千里马,而是指向伯乐,先不说千里马怎么样,我们先研究伯乐应该怎么样,对用人才的人提出了标准和要求。

郭隗给燕昭王提出四个状态,四个标准:“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如果你要做“帝”,“帝”在这里已经含有一统天下的概念,起码可以操控若干诸侯国,你要达成这样战略目标,那么你就应该找老师这样层级的人才,或者待人才就应该像对待老师一样。这种情形“卑身”的权重要更大一些,这个层级的人才,要得到特殊的尊重,你要让他真实地了解你内心的想法,他才能为你量体裁衣,献计献策,帮助你达成帝业。

如果你要做“王”,也就是治理好一个诸侯国,那你就应该把人才像朋友一样相处,和他平等相待,这样也是可以的。

再往下降一格,你要做一个“霸”,维护好一方的统治,那你就把人当成一个大臣,予以他符合大臣身份的体面和待遇。这是正常的一种状态,君主与大臣一般是这样的,我给你一个起码的体面,不侮辱你不,不轻视你,不贬低你,但是我也不会把你当成一个宝,这是古代的君臣相处的正常水平线,基准线。

再往下一直往下,到了“亡”的境界了,这种时候,人主对人才下属都是当仆役一样,吆来喝去,颐指气使,反过来,人主对大臣一直是这种态度,那么有自尊有本事的人都不甘奴仆的身份离你而去,你身边全是阿谀奉承的小人和庸人,岂能不亡?

标准提出来了,做法和步骤双是什么呢?郭隗进一步说明:

你怎么才能找到老师呢?也是四种状态:

一、“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把自己摆在学生的地位,那么就会有才学能力超过你一百倍的大才俯就而来,这对应的就是“帝师”。

二、“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你对待学习的态度是,来得早去得晚,有问题就问,直到完全学懂,那就有才学能力超你十倍的人才欣悦而来,这对应的就是“王友”。

三、“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人家教到你哪里,你就学到哪里。最后,就是和自己一样水平的人就投奔而来,反正这是一份工作呗。这对应的就是“霸臣”。

四、“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你自己自以为是,牛皮哄哄,那只会是那些能忍受傲慢态度的奴仆为混口饭吃而来。这对应的就是“亡役”。

郭隗把人主和人臣分为四个等级,或者是四重境界,仔细体会,还是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的。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从这里也能看出来,君主和人臣,老板和员工,最后一定是“相投”的,也可以说是门当户对的。

郭隗投影了非常棒的PPT,给燕昭王讲了很实用的人才理论,给古今用人者一个反向的镜头,就是不要报怨天下无才,要盯着自己瞅瞅,你是哪个段位的人君,哪个档次的老板,给你更优秀的人才你配不配?

燕昭王听完理论课后,要去按理论实践了,郭隗再给燕昭王支招,他讲了一个小故事,成就了燕昭王复国复仇的梦想。

0 阅读:0

通鉴锐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