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嗔受虐变成痴|楚怀王对秦国由恐惧到依赖甚至热爱?

通鉴锐圆 2024-02-08 17:20:58

视频加载中...

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

楚王囚,将杀之。靳尚谓郑袖曰:“秦王甚爱张仪,将以上庸六县及美女赎之。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于是郑袖日夜泣于楚王曰:“臣各为其主耳。今杀张仪,秦必大怒。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王乃赦张仪而厚礼之。

郑袖的枕边风果然这么厉害?楚怀王被她真得说服了?难道楚怀王能忘记了张仪欺骗自己,捉弄自己、严重损害自己(屈匄的八万甲士当然要算到这笔账上)?

楚怀王耳朵根子这么软,听宠臣的话,听女人的话,就是不听忠臣的话,就是不听真诚的话。既不听陈轸(《资治通鉴》)的话,也不听屈原(《史记》)的话。

屈原和陈轸在不同的史书中,在不同的作品中,他俩好像可以互相替换。

我们是不是把楚怀王想得太简单了。楚怀王属于那种脾气来得快,应急反应灵敏的人,但是这种人,生气生得快,消气消得快。

也许是听了郑袖的枕边风,枕边风陈诉利害比屈原这样的诤臣不讲情面地强谏容易接受,也许是楚怀王某种意义上正常了,生气以后,发动忿兵,然后被秦国暴揍,不可能没有长进。也许楚怀王开始考虑整个国家在这个大博弈过程中的利害了。

楚怀王真的如果把张仪杀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首先你把一个出使到你们国家的使臣就这么杀了,这个是说不过去的。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是违背国际道义的;第二,你把和秦国的仇怨,把你擅自出兵导致的悲惨结局,甩锅给于张仪,然后把他杀掉了,这个也是很难服众的;第三,你杀了张仪,秦国就会有进攻楚国的口实,就有充分的理由。这个理由的保鲜期可以是十年或二十年,我秦国一直可以用。我只要有机会,就可以打出为张仪报仇的旗号,就可以出兵侵犯你。

一想到即使杀了张仪也不能真正出气,还会招惹来更多更大的麻烦,楚怀王这回忍了。

佛家讲,我们每个人都有“三毒”:贪,嗔,痴。

楚怀王这一段的表现,可以说把贪嗔痴都演绎到位了。

首先他贪“商於之地六百里”。这块土地也不仅仅是一块土地,而是秦国和楚国之间的一个大门。秦国如果真的要把这块土地还给楚国,等于向楚国宣示,我不会侵犯你的,是一种安全与和平的保障,楚怀王对此可能是渴望已久,所以大喜过望。犯了贪戒。贪戒一犯,智商掉线。所以他忙不迭的按照秦国的要求和齐国开信,要和齐国断绝关系。

其次,当他发现秦国确实是在逗你玩的时候,楚怀王又犯了第二戒,就是“嗔”。就是无由地发火,即便是有原由,也是因为一些小事情发无名怒火;你发无名火也可以,你可以骂他们,你可以在别的事情上对等地博弈,该制裁就制裁,该打舆论仗就舆论仗。但是,确实不应该发兵开启战争。前面锐圆也讲了,这叫“忿兵”。你在怒极的状态下,不可能准备充分,不可能筹划完整,结果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牺牲。这就是继犯了贪戒之后,又犯了嗔戒。

楚怀王对秦国一直是恐惧的,他派屈匄攻打秦国失败,丧失了八万甲士,心疼倒在其次,一种更深刻的恐惧深刻于内心,他对秦国就可能有了所谓的斯德哥尔摩症,内心里不停地幻想秦国秦王对自己是友好的,犯了“痴”戒。

楚怀王解除了张仪扣押的状态,又待之以上宾。

张仪还是继续向楚怀王兜售秦楚世世代代友好那一套,咱们秦楚嫁女娶妇吧,咱们秦楚结为结成兄弟吧,和秦国友好楚国会吃亏吗?有秦国撑腰,韩魏赵齐这帮宵小敢对楚国炸毛吗?和秦国秦国对立楚国会有好处吗?秦国真要打你,秦国离你的近,那帮宵小主就算肯帮楚国,但他们离你远啊,鞭长莫及,远水解不了近渴,远水救不了近火。

他们是万能的上帝,秦国是无恶不作的恶魔,但是你不要忘记现实,恶魔离你很近,上帝离你很远。

张仪反正是正反的道理都讲了,讨好的话叠加威胁的话,把楚怀王的脑瓜子被灌得满满的,被忽悠得真的犯“花痴”了,觉得秦国好可爱,好可靠,马上自我肯定:我这次力排众议,把张仪放出来是正确的,英明的,有远见的,忍得一时闲气,赚得长久安逸。

楚怀王决定和秦国保持友好,保持合作,保持一致。

而张仪不仅顺利离开楚国,而且这一次才算是真正达成外交使命,打开了破坏合纵的突破口。离开楚国,张仪又分别到齐国、赵国、燕国,拿楚国做案例,游说大家和秦国友好。

霸权主义唱红脸,效果好得很。苏秦合纵犹如聚沙成塔,张仪则手持高压水枪,就怕你聚得不够快。有一种说法是苏秦策划了张仪去秦国,和自己对着干,应该是相互制造需求吧,但是苏秦既然有这个能耐,可以瞒过张仪,为什么不让张仪干这个难干的活?

楚怀王释放张仪以后,另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从齐国出使归来,劝谏楚怀王不能和虎狼之秦搞绥靖,要把张仪再抓起来,这个人就是屈原。屈原在《资治通鉴》里只字未提,但我们还是要补上屈原的故事。

楚怀王听了屈原的劝谏,有什么反应呢?

0 阅读:0

通鉴锐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