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何为大丈夫?|专家和砖家是不一样滴古代士的四个层次

通鉴锐圆 2024-02-11 10:54:24

视频加载中...

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

张仪相魏一岁,卒。

扬子《法言》曰:或问:“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余年,是夫?”曰:“诈人也,圣人恶诸。”曰:“孔子读而仪、秦行,何如也?”曰:“甚矣凤鸣而鸷翰也!”“然则子贡不为欤?”曰:“乱而不解,子贡耻诸。说而不富贵,仪、秦耻诸。”

《通鉴》的时间到了公元前310年。

前一年,秦惠王薨了。他的儿子秦武王继位。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在秦惠王时代张仪是非常得宠的,秦惠王对他是言听计从。不仅对他在政治上、外交上这些计谋非常的尊重,包括在组织人事方面,张仪也是非常有话语权,他推荐谁秦惠王就用谁,比如甘茂,他想排挤谁呢就排挤谁,比如陈轸。

秦惠王死了以后,秦武王尽管只有十八岁,也有了自己的班底。以前是张仪在背后嘚啵嘚啵排挤别人,现在轮到他自己了。这也看出来,秦国的国君集权度比较高,群臣都是被雇佣的高管,想用谁就用谁,想撤谁就撤谁,不像没有变法的国家,还是封建制,贵族兼高官,撤换起来不那么方便。

张仪被排挤出这个秦国的权力核心,他是个聪明人,早就想好了退路,于是跑到了魏国。他在过去对魏国是有关照的。但是张仪到魏国,过了一年就死了,应该说也是抑郁而终。

张仪死了以后。纵横家的故事还在继续,不可能停下来,这么多国家,政治、军事斗争非常复杂、激烈,与之配套的外交斗争更是不能或缺的。所以纵横家会继续存在。但是在《资治通鉴》,在司马光眼里,这个历史现象应该总结一下了。

《资治通鉴》由张仪去世展开了对纵横家开始一次集体讨论。

首先是司马光对纵横家有个简要的概述和概评,然后他引用了儒家两位圣人,或者是在道统上非常有地位的两位大家对纵横家现象进行了评论。一位就是孟子,一位叫扬子,也就是扬雄。

司马光对这个纵横家的现象做了一个大概的总结。他是这样说的:“仪与苏秦皆以纵横之术游诸侯,致位富贵,天下争慕效之。又有魏人公孙衍者,号曰犀首,亦以谈说显名。其余苏代、苏厉、周最、楼缓之徒,纷纭遍于天下,务以辩诈相高,不可胜纪。而仪、秦、衍最著。”

能够“致位富贵”,就是今天我们渴望的成功,这个的效应比什么都强,司马光也知道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天下争慕效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财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plus。司马光对当时的纵横家点了一下名,概述了一个事实,他的评论只有两句:“风云遍与天下,务以辩诈相高”。

怎么解呢?“风云遍于天下”,好像说纵横家把天下搞得纷乱复杂。如果是这个意思的话,那司马光有点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事实上是天下纷乱复杂,才产生了纵横家,不是纵横家出现了,才导致天下纷乱复杂。这个因果不能导致。“务以辩诈相高”,就是说纵横家都在比着靠辩术欺诈,看谁忽悠人的本领高。

纵横家之所以纵横天下,确实是靠巧舌如簧,不过呢,他们的成功不可能靠欺诈,如果只是这帮人会辩能诈,那也太小瞧当时列国的国君与大臣了。列国相争的时代。纵横家貌似是个人的行为,但实质上体现的是当时各国的国家意志和外交策略,也直接体现了各国的实力。张仪屡屡得手,不是张仪会欺诈,而是秦国够强大。

张仪代表的是秦国的霸权主义,只不过我是先礼后兵,你听我的咱就把打仗这事省了,如果你不听我的,那我就有这种“一怒而诸侯惧,安息而天下熄”巨大影响力,这是当时的一个底层的逻辑。

那么孟子这位大咖是怎么评价纵横家的呢?

《资治通鉴》引用了《孟子》里的记载。

《孟子》论之曰:或谓:“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诎,是之谓大丈夫。”

孟子和苏秦、张仪一样,起码表面上一样,都是游说于列国的士,只是孟子推销的产品不受欢迎,而纵横家有官做,有钱拿,有名声,属于“三有”新人,所以他对纵横家“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影响力十分羡慕嫉妒恨,一点就炸,什么?纵横家是大丈夫?有冇搞错?孟子马上拉高声调,抛出自己著名“三不能”来抵销纵横家的“三有”效应。

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讲这是亘古名句,中国读书人皆能诵之,这三段铿锵有力的话语对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塑造起了很长久很巨大的作用。但是,孟子的这个标准来批评纵横家,可以说高射炮打蚊子,使不上力。

孟子在“道”的层面,纵横家在“术”的层面,孟子一生都在讲“主义”,他不论对人、对国家都有理想性的描述,如“三不能”,如“浩然正气”说,如“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但是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却不能解决眼下的问题;纵横家本身就是冲着难题、痛点来的,是具体的可供选择消费的产品,而不是原理,或者规划。

外交官解决问题,思想家输出情怀。所以,我们不要以思想家否定纵横家,也不能以纵横家否定思想家。

纵横家做得官大,赚得钱快,名声更响亮,这都是正常的,就像今天明星的流量大概率地大于学者教授一样。输出价值观,首先自己的价值观就必须有一条,耐得寂寞,乐于奉献,起码要对自己赚得少要认命!贫贱不能移,自己喊出来就要践行。

在春秋战国时代,用一个流行的说法,这是中国的轴心时代。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以及中国古代文明,都是在公元前的若干世界世纪,也就是世界的轴心时代。在这个时代,世界的各大宗教、各种重要的哲学流派就形成了。

这个时代先贤集中爆发小宇宙,他们不仅有伟大的心灵,更有伟大超人的感悟力,思考并解决了人类很多基本的“三观”问题,或者说思想智慧的框架都有了,这个轴心时代以后,人们再有什么疑惑,都可以从这个时代这些伟大的思想家那里,伟大的哲人那里,去寻找答案,去进行心理建设。

中国从这个时代开始,产生了“士”这个阶层。过去在周礼制度下,也有士这个阶层,那是贵族系统中的一层,但是春秋以降,从没落贵族和平民当中,产生了一个脱离了既有身份、专门生产思想、谋略这类产品的人。他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是学士或者国士,他们是思考人类、社会、国家、天下最根本问题的人,是思考“大道”、“主义”的人,是思想家,是哲人。孔子孟子就是中国轴心时代的这种伟大的思想家,当然这个名单还包括老子、庄子、墨子甚至韩非子……。

二是策士、谋士,他们的精彩在于输出“术”,解决国家或国君面临的战略选择,军事外交问题。兵家、纵横家都是这个层面的。名单也可以列很长。

三是方士、术士,这个行业在今天已经没落到城市立交桥桥洞下面了,服务对象从王侯贵族变成没什么文化的群众,但是在当时以及前后更长的时间内,他们是可以解决很多未知或难以认知的问题。包括长生不老,包括趋吉避凶。

四是侠士、武士以及死士,甚至包括鸡鸣狗盗这类有些偏门才能的人。

这些士有一个普遍的特质,就是他们是自由职业者。他们有一定的选择的权力以及自由。

他们对社会的价值是不同的,他们能获取的回报(包括名和利)也是不同的。

0 阅读:0

通鉴锐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