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剑初:是刘洪彪先生教我如何速成“五体”书法大家的?

书法世家 2024-04-11 16:24:41

周剑初 ,1971年生,湖南隆回人。5岁习书,先后师从刘洪彪、曾来德、沈鹏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草书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忆恩师刘洪彪先生

文/周剑初

中国书法经数千年流变和发展,从案头把玩到厅堂悬赏,已进入到今天的“展览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个数十年钟情于书法、不间断创作而又不想孤芳自赏的书家,举办个人展览便可能成为一个目标,迟早要列入计划,付诸实施。我当然知道办个展是有难度的,也是有风险的,在中国美术馆这个国家最高艺术殿堂办展览,压力更大。不过,重压之下往往会激发人的某种潜能。于是,2006年底,我萌发了在中国美术馆办展览的念头。所幸的是,这个想法得到了恩师刘洪彪先生的首肯,并亲自定名为“周剑初五体书法展”,这给了我更大的勇气。

我先是用去将近一年的时间,潜心读书,读文化艺术史论,读书法史论,读美学史论,读姊妹艺术的典籍,藉此养气充电。由于要展示“五体书法”,我必须兼涉五体,有的要“回炉”复习,有的要“临阵磨枪”。我于五体,草书较为擅长,隶、楷、行三体也曾在诸多展赛中入展获奖,惟篆书相对薄弱。于是,我重点对甲骨文、金文、小篆以及石鼓文等大量古文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临摹,算是补了篆书的课。此外,我还利用春节七天长假,将留存多年的专业报刊翻阅一过,把有用之图文剪裁下来,置于案头,以作参考,受益匪浅。同年十月,我又自费去了广州参观九届国展,对好的作品形式一一拍照,这对我后来的创作与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从2008年三月份开始,我用了近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全部作品的创作。我完全按照美术馆展厅的格局,预先确定好每件作品的位置、尺寸、书体和文字内容。在我的创作“施工图”上,我设定了一件巨幅狂草作为主打作品,其它五体各式共36件作品分列四周。在创作过程中,完成一件便勾消一件,每勾消一件,我便感到一丝轻松。这种“填空式”的创作法虽然不像平日作书那样随意所适,但我认为它有利于展厅的整体效果和协调性。刘老师始终关注我的创作,虽然每件展品是我独自完成,但心中始终忐忑。当我将最后一件由5个丈二组成的巨幅草书请刘老师把关,他在我耳悄悄说了四个字“大功告成!”,这样,心中之石才落了下来。

回顾那些日子,真可以用“痛”“快”来形容。这个“痛”,首先是心理上的忧思、焦虑、郁闷、亢奋始终搅得我菜饭不思,夜不能寐。这个“痛”还表现在生理上。由于常年伏案,运动少,我完全处在“亚健康”状态,时常四肢麻木,目弦、耳鸣、颈椎痛、腰椎痛、胃病,接踵而来,体重也轻了十几斤。不过,所有的“痛”都随着一件又一件作品的完成而抵消,那种“快”感是不可言状的。

有付出就有回报。由于准备充分,中国美术馆个展得到社会各界和同仁的广泛认可,巨幅草书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展览作品集《周剑初五体书法》被评为“2008年度中国最美图书”。

通过展览的主办,我有三个感悟。

一是书家当习“五体”。就好比一个人的饮食,光吃肉必缺维生素,反之,吃素多了定缺蛋白质,导致营养不良。从书法本体而言,也自有道理和根据。其一,今人染翰,除纯属修心养性之业余爱好者,多视书法为挚爱而定为主业。然书法之于当代,大抵已失却实用功能。斯世之书家,若只攻一体,千篇一律,长久循环往复,虽具一格一调之面目,却难免自感单调乏味,人觉视觉疲劳。至于笔法、结字之变化,谋篇、布局之创新,将无能为力,无计可施。其二,五体虽各体独立,实乃一脉相承,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苏东坡云:“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周密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习楷书,难在姿态飘扬书写放松,减少规矩束缚,字的姿态应尽多横生自然之趣,体现天真的流露。有人写楷几十年,功力不可谓不深,但拘谨呆板,毫无生气。如以篆隶入楷,字里行间可透出生拙的金石意趣,以行草写楷,书写可自然流畅,拘谨呆板之态顿可化解。

有人写小字得心应手,可写大字却神采全无。小字写大,需对字形重新整合,如练魏碑,便可迎刃而解。有人对草书情有独钟,尤其是大草,最能抒发书者之性情。当今草书创作,主流是好的,但无视经典、自我作古、任笔为体、狂涂乱抹之现象充斥书坛。解决的办法,除了多读书多临帖,重要的一条是在取法上要“博”。篆隶可解决草书线质之轻飘浮滑,习行书可使书写自然轻松、结字美观大方,习楷书尤其是小楷,可使书者关照书作之细节。其三,习五体乃书家日课之基本功,好比习武站桩、唱歌吊嗓,习五体不是书家之终极目标,乃由“博”向“专”过程中之必要手段、重要过程,五体积淀越深,个人书风的创建越“健康”,否则容易形成“怪胎”。

二是不可“将就”,终需“讲究”。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阶段呢?从1997年之后的近10年时间,我可以经常在全国书展中入展,但就是获不了奖。后来我请教刘老师才找到了原因。因为我的那些作品太过简单,往往是三五分钟一挥而就,没有去精雕细琢,也没有花很多的精力去打造。直到2006年筹办中国美术馆五体书展,我才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必须纠正创作态度,讲究创作方法,对每一件作品都力争用心创作、精心打造。

为了搞好中国美术馆的展览,我用了两年时间来酝酿,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来写那37件作品。也正是因为有了那次的创作体验,使我的创作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每件作品无论大小,都有了想法,有了细节。筹展期间,正逢首届册页展征稿,我将展作小楷册页复写投稿,即获一等奖。此后数年间,第九届全国展、第二届青年展、第三届扇面展均摘金夺银,还荣获“2011年度佳作奖”“三名工程”50家等奖项,楷隶行草,巨幅小品,凡投稿者,几无落榜。

三是艺文兼修,开班讲学。刘老师曾多次对我说:“决定一个书家能否走得长远,除了解决好技法,由技要入道,靠丰厚的学养来支撑”。老师的话,我听进去了。2003年,刘老师推荐我参加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生班,到最高学府淬炼自己;2008年,我毅然决定参加中国国家画院开设沈鹏书课题班,聆听大家、名家授课,与全国高手取长补短……2014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邀请我开设“周剑初五体书法研修班”,刘老师对此表示赞赏, 认为非常有意义,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为书法的传承和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目前,在北京已开设八期。并利用出差之便,到全国各地举办书法公益讲座。每当看到学员风尘仆仆从全国各地汇集到一起和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神,就回想起自己向刘老师学书的情景,觉得肩上责任沉甸甸的。由此更加坚定自己,一定继续努力让“五体”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欢迎点赞+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阅读:1

书法世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