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抑郁症能好,不是改认知、不是靠毅力,而是这靠这件事

心理咨询师刘星 2023-09-07 16:17:53

我观察了多名强迫症、抑郁症康复的经历,他们能够好起来并不是毅力多么顽强、也不是明白了某个道理,而是不再受困与被支配、被不安全感、不确定感,被实际感受到的痛苦所支配。一切都源于,他们清楚这一切痛苦的根源来自何处。

高铁上,听到背后一位大哥跟他的亲属攀谈:这个女的不好,跟她说半天就是不答应,上一趟来的时候旁边个女的好,一跟她说换一座位,立马就给换了。一句话大致听出了原委,这位大哥根据自己的经验很快做出了判断:符合自己期待的那个是好的,不符合自己期待的那个是不好的。

就这件事而言,本身没有什么好坏,而大哥的“好坏”的判断是基于哪个是让我受益的:让我受益的就是好的,不让我受益的就是不好的。我们当然都喜欢满足自己愿望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自己想要的,不同就在于‘执着’。邀请别人跟自己换座,这是表达自己意愿、满足自己的想要,而当这种愿望没有被满足时,就开始愤懑、气愤,产生了嗔恨之心。事实上,没满足就没满足呗,表达并不意味着一定被满足,而当表达被拒、还不断的以自己想要的样子挣扎,执念就产生了——没有如自己所愿。

当我们自己产生焦虑、忧郁、愤懑等不良情绪时,试着回到产生这个情绪的情景中,客观的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是谁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令自己有如此大的情绪波动呢?往往是“她不行,她不好,她怎么能这么对我”这些自动化的想法冒出来,伴随着负面情绪的升起,当这些念头出现时,还会被自动联结到它背后的信念上“如果她答应我,我就不生气了”,“如果...就...”“只有....才...”,关联到这些形式的想法上,这也是你以往的模式,只有被达成了“如果”“只要”,才不会引起你的情绪波动。

当然,我们说,情绪波动本身是正常的,但是触及到“如果...就...”“只有...才”,这显然是自己制定的一种规则,凡是符合内在规则的、符合自己期待的,才被视为是好的,不符合这类规则的便是被厌恶、被排斥、被抵制的,如此情况下产生的情绪不是正常的波动,而是一种“执念”——自己规则下的执念。

强迫症的痛苦就是以自己想清楚、想明白,做到自己满意,才肯罢休,通通固着在自己制定的规则中。做这些、想这些是为了不焦虑,而做了想了也焦虑。焦虑一开始只是一个果,如果陷入到焦虑的痛苦情绪中,很容易会被不自主的拖进自动化的“如果..就”“只有...才”的规则里,这事实上是被焦虑的不良情绪驱使着做这又做那,焦虑也就成了因。

事实上,无论是一开始闪现在头脑中的自动化的想法“她怎么能这么对我”,还是后来被激活了的“只有你跟我换了座位,我才满意”,不管是那个想法的出现,当我们能够把它们认出来,对于这类想法的出现保持觉察,同时不深入到对这些想法内容分分析和判断中,这些想法也会自动的过去、自动的走掉。由于以往固定下来的“如果..就”的模式,或者说习性,跟自己意愿相左的,很容易就激起情绪反应,生气、暴怒、焦虑、烦躁。那也没关系,当我们自己意识到这些反应时,也就只是不再继续的深入下去,对这些情绪反应的显现同样保持觉察,这一刻就没有继而中自己“规则”的圈套。

李宏夫老师《战胜强迫症》一书中的亦止法“亦是如此”的练习就是通过持续标记此时此刻,让心对于现在的发生,是在规则里的,还是规则外的,是什么情绪反应,还是什么想法浮现,还是什么感觉感受,任何引起自己注意的一律不加分别的标记,这就是阻断继续陷入到无穷尽的规则中,不再继而激活老模式的过程,持续亦止法的练习,执念也就破除了。

强迫症的疗愈,不在于你想通什么,而是问题还在,你还是没想通,但你不再被它卡住,对你没有任何影响!你要了解:卡住你的从不是这个问题,而是这颗给自己不断下套的、纠结纠缠的心!强迫症的康复在于,即便问题不解决,你也能自在的生活!

17 阅读:5890
评论列表
  • 2023-12-31 08:37

    怎麼舒服怎麼來,任何想法或做法不糾結😖[得瑟][得瑟][得瑟]

  • 2024-05-20 17:19

    战胜疾病靠的是强大的意志。

  • 2024-05-20 17:54

    那个新嫂子的事让敏莱昂查查,瓦城的

心理咨询师刘星

简介:专注强迫焦虑失眠,分享实用心理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