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收到一封邮件,来自一位强迫症、抑郁症的来访者。
邮件的大致内容:一张合格成绩单,和一句话(我抱着放弃的心态考的,居然过了!)。
他反复怀疑自己,不是怀疑能力就是怀疑身上有病。他不仅专业能力排名靠前,身上也反复检查健康如初。而他自己的所谓的“没考好”“没发挥好”,只是相较于平时“好”的水平和标准,哪怕是没考好也稳居中等。其实,会有人巧妙的利用“取法乎上”的原则,得“其中”之后很是开心,当这种事落在他的头上,他却不断的自我贬低、自我斥责。虽然结果相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引发截然不一样的心境状态,这不是事儿本身,而是对事物的看法、也就是认知所导致的。
认知偏差告诉我们:很多你以为的现实,往往是“失真”的。就像他认定自己失败了的考试,结果没有任何悬念的上岸了。
他深知身上的不舒服都是“自己找出来的”:比如,总喜欢摸身上的部分,仔细的感觉疼不疼、有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其实也没有很明确的不舒服,就是自己心理觉得别扭,觉得不舒服!
李宏夫老师《战胜强迫症》一书强调:当你的注意力聚集在一个部分,对它的感受性就大大增强,血液的流动都会被你认为是不正常的,这是由于不断的固着,注意力持续发生就会发生“管窥视野”——管道外的都注意不到,也就是注意变得狭窄。
无论是焦虑还是强迫,你越是注意什么、在意什么,什么就会越被强迫焦虑盯上,成为捆绑你的症状。你只要牢记8个字,就能让你痛苦难耐的时候,稍微好受一点:
理解自己,放过自己!
你已经被症状折腾透顶了,为什么继续处处要为难自己、苛责自己?是的,你是被强迫和焦虑这些症状折磨了如此痛苦,跟你这个人本身没有关系,它更不意味着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无论你现在多么无助、无奈,压抑还是愤怒,是心理上的痛苦,还是身体上不受控制的其他症状,这一切统统是症状的表现,并不是真正的你自己!
这是为了让你跟症状在意识空间上有所分离,同时你需要了解很关键的一点:这些谨小慎微的关注、不顾外界“失真”的认知偏差,在你的过去也一定发挥了帮助你的作用。两耳不为窗外事,让你成绩优异工作超群,悉心的照看自己也让你免于一些疾病。我们得认可在自己身上的这些心理特质的确它们也是“功臣”,只是暂时失衡了。
卸下多余的劲,放过自己。在理解症状、理解自己的基础上,学着找到适合自己的度,放过自己。李宏夫老师《战胜强迫症》一书中观息法练习,通过观察自己鼻孔处呼吸,跟着自己的呼吸节奏的一进一出,让我们的内心跟当下建立联结,感觉到是什么样的呼吸现象就是什么样的呼吸现象,能感觉到多少就感觉到多少,让身体和内心对当下的发生保持每时每刻的觉知,没有多增加的、也没有多减少的,通通如其所示。
每天2次/每次40分钟的静坐观息法训练,胡思乱想和苛责怨恨等负性思想会跟你逐渐断开,你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呼吸和自己的节奏,不再被任何的标准和教条束缚,而是逐渐找回平和与自在的自己。你的心是开放的、放松的、包容的,如此涵容的心态又怎么会有心理困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