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盲目给舌头对“证”入座

昆琦评健康 2024-07-26 07:48:41

本文作者:

刘黎贤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脾胃病科

王彦刚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随着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兴起,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刷到各种医学科普。很多科普账号的确是专业人士在运作,但为了顺从短视频“短、平、快”的特性,只能挑最重要的内容来介绍,复杂的临床问题被高度凝练之后必然会丢失细节,而观看者很容易对科普内容“断章取义”。中医的舌诊就是被“断章取义”的“重灾区”,就如“齿痕舌”随处可见,甚至有人单拿着明星的舌苔开涮,信誓旦旦地判断其身体状况云云。

中医舌诊的主要内容包括望舌质和望舌苔,《辨舌指南》有言:“辨舌质可辨脏腑的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所以,通过观察舌质的神、色、形、态,可以判断脏腑强弱、气血盛衰;通过诊察舌苔,可以获知病邪性质、疾病浅深。在“入门”舌诊中,大家往往会产生一些疑问,我们整理了一些常见的疑问,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

舌苔是多好,还是少好

一般正常人的苔质是“薄苔”(见图1),也就是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头表面的程度,这是我们所追求的最健康的舌苔。如果舌苔太厚以至于不能透过舌苔看到舌头表面,又或是舌苔部分或全部脱落而可直接见到舌头表面,都是舌头在给我们敲响亚健康的警钟了。因此舌苔过多或过少都没有薄苔好。

舌苔厚就是湿气重吗

很多科普都提到,舌苔厚(见图2)就是湿气重,这可能是最深入人心的有关舌苔的小知识了。中医认为,舌苔厚不仅代表体内痰湿重,在里热证、饮食内积时都有可能见到苔质偏厚的情况。因此不能单看见自己的舌苔变厚就觉得湿气重了,还要通过结合其他的病史、症状、体征等来综合判断身体情况。

“没有舌苔”是咋回事

有的人是先天性剥落苔,常见于人字沟前呈菱形状的舌苔缺失,这是天生的,不是疾病。但若以往有舌苔,而突然间舌苔部分或全部脱失,此时就应该注意是否有疾病了。

中医认为,舌苔从全到剥,是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而舌苔剥脱后,复生薄白之苔,为邪去正胜,胃气渐渐恢复之佳兆。通过观察舌苔的有无、消长及剥脱变化,可测知胃气、胃阴的存亡,反映邪正盛衰,判断疾病的预后。

现代医学则认为,舌苔的剥落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舌炎、微量元素缺乏、真菌感染、长期吃过烫或辛辣刺激的食物等原因有关。

舌苔颜色如何看健康

舌苔颜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三类。

正常的舌苔应该是薄薄地附着于舌面,质地不滑不燥,呈薄白苔。但并不是说苔色白就一定健康,许多病理情况下(如有表证、寒证、湿证时)的苔色也可能表现为白色。

而黄苔和灰黑苔的出现的确提示着一定的疾病。其中,黄苔主热证、里证,它的形成多是由于邪热蕴积,或表邪入里化热,将胃气上蒸熏灼于舌面所致。并且根据黄色深浅之不同,又可分为浅黄苔、深黄苔和焦黄苔,在多数情况下,苔色越深,就说明里热越严重。此外,若疾病迁延,病情加重、病邪深在,则白苔或黄苔也可发展成为灰黑苔,灰黑色舌苔表示机体阴寒内极,或热邪炽盛,黑色越深,就意为邪气越亢盛、病情越危重。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吃可染色的食物或药物时舌苔也会变色,比如,吃巧克力后舌色变黑、食用红心火龙果后舌色会变红,又或者服用治疗胃病的铋剂以及治疗咽喉疼的含片等,也会出现染色的舌苔,因此在发现自己舌苔变色后不要太恐慌,先要排除一下是否为饮食、药物造成的染色。

如何分辨齿痕舌和单纯被牙齿压到的痕迹

如果舌体边缘不光滑,有牙齿压迫的痕迹,甚至像饺子边、齿轮边缘的,就称作“齿痕舌”(见图3),这是一种病态舌形。脾虚湿盛、阳虚、湿热等原因都会导致患者表现为齿痕舌。可以通过伴随症状来区分是齿痕舌还是单纯被牙齿压到的痕迹。比如,通过是否同时伴有腹胀、腹中隐痛、打嗝、不爱吃饭、恶心、腹泻、疲倦乏力、懒得说话等症状,来综合判断患者是否为脾虚湿盛;通过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判断是否为阳虚;通过不想动弹、脸上及头发出油多、晨起口臭、不想吃饭或者吃饭后胃胀,以及大便稀、黏,排起来费劲等症状判断是否为湿热。

但还有一少部分人,从小就有轻微齿痕,而舌体并没有明显胖大,且身体也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那么就不需要过度担心,这是先天禀赋差异所致,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被牙齿压到的痕迹。

刷牙要不要刷舌苔呢

在购买牙刷时,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刷头的背面也设计成了毛刷样式,示意大家可以使用背面来清洁舌苔。但一般情况下,刷牙是不需要刷舌苔的,只需要将牙齿清洁干净即可。因为舌苔对舌体具有保护作用,刷掉舌苔后,舌面就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刺激,甚至产生溃疡、出血等损伤。并且在刷舌面时,若刷头位置过深、用力过大,还可出现干呕、咳嗽等身体不适。

另外,若是要看中医,为了不影响医生对舌苔的判断,就更不能刷舌苔了。

中医在舌诊方面还是有比较复杂的知识体系及深刻的理论支撑的,因此别再盲目给舌头对“证”入座啦!身体出现不适时还请及时就医!同时,中医诊疗疾病,需要全面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经过综合判断后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因此单看舌苔就对身体状况做出判断的行为是错误的!

|本文原创首发:家庭用药杂志

0 阅读:0

昆琦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