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强大的袁绍为何被曾经依附于自己的曹操击败?

吕尘玄 2024-10-12 07:51:21
1.战役背景 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正式开始。不过这场战争的序幕早在两年之前就已经悄悄拉开了。 《后汉书·袁绍传》记载:“(建安三年)田丰说绍曰:‘徙都之计,既不克从,宜早图许,奉迎天子,动托诏令,响号海内,此算之上者。不尔,终为人所禽,虽悔无益也。’绍不从。”而曹操阵营在同年也出现了讨伐袁绍的声音,《三国志·荀彧传》中就记载了荀彧与曹操的一段对话,说明此时的曹操阵营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与袁绍的决战了。之所以两大集团之间没有在这时候进行决战,主要是因为双方均有后顾之忧。作为袁绍来说,此时公孙瓒、张燕尚在,对自己的地盘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威胁。而对于曹操来说,情况则更加严重。正如《三国志·荀彧传》中曹操自己所言:“又恐绍侵扰关中,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充、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此时徐州的吕布、江淮的袁术、宛城的张绣都严重地威胁着曹操。 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年底,袁绍终于彻底消灭了幽州的公孙瓒,曹操也在徐州消灭了吕布。双方之间的小规模冲突便在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的四月开始爆发。《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四年春二月,公还至昌邑。张杨将杨丑杀杨,眭固又杀丑,以其众属袁绍,屯射犬。夏四月……(曹操)斩固。公遂济河,围射犬。洪、尚率众降,封为列侯,还军敖仓。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春,在公孙瓒未败之时,曹操与公孙瓒曾私下书信,约定从南北两边夹击袁绍。四月,曹操借口“协助袁绍攻打公孙瓒”渡河北上,实际上的目的是偷袭邺城。但由于公孙瓒提前溃败,而袁绍也知悉了曹操的图谋,曹军主力只来到河北的河内郡斩杀了臣属于袁绍的眭固,任命魏种统管河北地区后,便退军,屯到敖仓。 同年六月,袁绍选兵十余万,准备攻击许县。《三国志·武帝纪》记载:“秋八月,公进军黎阳,使臧霸等入青州破齐、北海、东安,留于禁屯河上。九月,公还许,分兵守官渡。” 袁绍决定驱使十万精锐步兵和一万骑兵夺取许都,一举攻灭曹操。他任命审配、逢纪主持军事,田丰、荀谌、许攸充当谋士,颜良、文丑担任将帅,积极准备南下。当时,袁绍部下意见不统一,沮授的意见与郭图和审配的想法完全相反,沮授建议以逸待劳,采取持久战,而郭图、审配则主张速战速决,袁绍采纳了郭、审的主张。 袁绍想要联合张绣和刘表对曹操进行夹击。他派使者到穰城联络张绣,被张绣拒绝。关于刘表的态度,史书记载有异,按《三国志·刘表传》记载,刘表假惺惺答应了,实际上按兵不动,对双方争斗只打算作壁上观;按《三国志·桓阶传》记载,刘表举全州之力支持袁绍,但因长沙太守张羡举三郡造反,刘表才未能出兵相助。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八月,公孙瓒之子公孙续与援军张燕部队汇合,袁绍以屠各为左校尉,带着大军向西,双方在太行山山谷之中大战。最后,公孙续被屠各杀死,张燕也被袁绍击败。同时,曹操出兵河北,攻打袁绍的冀州黎阳郡,同时派臧霸等攻下青州的齐、北海、东安等郡县,让于禁在河边屯军。九月,袁绍大军东归,曹操也退还许都,在官渡部署军队。 以上记载说明,到了官渡之战的前一年,双方的武装冲突已经开始升级,都在为之后的决战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2.刘备落败 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刘备杀徐州刺史车胄,徐州郡县纷纷跟随刘备背离曹操,策应袁绍,于是曹操领兵攻打刘备。当时曹操的多数谋士劝说先攻击袁绍,再来收拾刘备,但是曹操自有主张,《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 而袁绍的谋士田丰建议袁绍趁曹操东征刘备、许县空虚之际进行偷袭,结果被袁绍拒绝。《三国志·袁绍传》记载:“田丰说绍袭太祖后,绍辞以子疾,不许,丰举杖击地曰:‘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 这个解释是存有问题,袁绍并非没有出兵攻击曹操,而是被于禁所阻。《三国志·于禁传》中介绍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太祖初征袁绍,绍兵盛,禁原为先登。太祖壮之,乃遣步卒二千人,使禁将,守延津以拒绍,太祖引军还官渡。刘备以徐州叛,太祖东征之。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 袁绍当时立刻出兵攻击了屯兵延津的于禁,但是不能攻破。 曹操害怕袁绍渡过黄河,就加紧攻打刘备,终于将刘备打败,刘备投奔袁绍,被袁氏礼待。田丰次进谏说:“作持久之计,不急开战,只要分兵袭扰河南。不出三年,可以安坐而战胜。”袁绍不听。田丰强行上谏违抗袁绍,袁绍认为他败坏军心,就将田丰关了起来。 3.主将阵亡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绍发布檄文,指控曹操“滥杀无辜、忘恩负义、挟持天子、虐杀忠臣、盗窃王陵”。他派郭图、颜良、淳于琼包围白马,自己率领主力大军抵冀州黎阳,将要渡河。关于袁绍派遣的将领人数史书记载有异,按《三国志·袁绍传》记载,沮授劝袁绍不可只派颜良一人,袁绍不听,坚持只派一个,导致颜良孤身战死;按《三国志·武帝纪》和《后汉纪》记载,袁绍派了郭图、淳于琼、颜良和提出建议的沮授四人一同攻打白马。 四月,曹操声东击西,降将关羽于百万军中斩杀颜良,解白马之围,之后想迁徙民众撤向官渡,但民众并未离开。袁绍挥师渡河,追赶曹军。 沮授建议停军延津渡口,袁绍不听,沮授于是装病告退,郭图等人趁机争权,袁绍于是把沮授监统的军队分成三部,其中两部分别交给郭图和淳于琼,设三位都督监军。 袁绍渡河后,驻屯在延津南面。他派出刘备、文丑追赶撤离的曹军,被曹军以辎重诱敌之计而打败,大将文丑被斩,袁军中大为震恐。 4.相拒连月 曹军退还官渡后,渡河后的袁军主力向南推进到阳武。沮授对袁绍说:“北军人多,但英勇善战不如南军;南军粮少,物资储备不如北军。南军利于速战,北军利于缓兵。所以应打持久战,拖延时日。”袁绍仍然不从,他命令部队逐渐逼近官渡,紧靠曹军扎营,军营东西绵延数十里。《三国·志袁绍传》前后记载有异,此处记载“沮授建议持久战,袁绍不从”,但后文记载双方“相持日久”,同时《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双方“相拒连月”,《后汉书》记载“相持百余日”,多处记载表明实际上袁绍的做法与沮授主张一致。 八月,两军主力在官渡会战。曹军失利,十个人之中就有两、三个人受伤,前线能战的兵将不足万人,于是躲进营垒中坚守不出。袁绍修筑壁楼,堆起土山,从高处发箭射击曹营。箭如雨下,曹军大为恐惧,将士只得蒙着盾牌走路。但是,壁楼、土山不久就被曹军制造的“霹雳车”轰毁了。袁绍又暗凿通往曹营的地道,曹军则在营中挖掘长沟进行防御。同时,袁绍先后派刘备、韩荀袭击许都,但是皆被曹仁击败,因此不再分兵复出。 这是一场持久战,两军相持了一百多天,河南老百姓困苦不堪,纷纷背叛曹军,响应袁军。袁绍派遣使臣招降豫州诸郡,曹操统治的豫州在袁绍的外交攻势下四方瓦解、远近顾望,纷纷受命,唯有颍川郡、阳安郡仍坚持不动。因为粮食将要耗尽、局面无法支撑,曹操写信给荀彧,想要撤回许昌,被荀彧劝回。 5.军机泄露,主将降曹,袁军大溃 然而,这种有利于袁绍的形势却突然急转直下。 当时,袁绍派淳于琼带领万余人北迎运粮车,沮授建议增派蒋奇领一支人马在淳于琼外侧以防曹操偷袭。 谋士许攸提出乘曹操倾军而出,派轻骑奔袭许都的建议。然而,袁绍因之前派韩荀和刘备袭击许都失败,不想再分兵冒险。许攸向来贪财,袁绍不能满足,事有凑巧,在邺城的许攸家族中有人犯法,被留守的审配抓进监狱,许攸大为不满,于是投奔曹操。 许攸投敌后将袁军机密全部泄露,曹操于是亲自领兵赴乌巢,袭击淳于琼。曹操在夜里带领精锐骑兵到达乌巢,让军队假扮成袁军部队,骗过了乌巢守军,然后围屯放火,乌巢守军大为惊乱。 乌巢屯点起火后,袁军部将张郃主张救淳于琼,他对袁绍说:“曹操亲自出马,必然得手,那么事情就无可挽回了。”郭图却别出心裁地说:“不如乘此时发兵去进攻曹军大营。”袁绍于是两路出兵,一路派将领高览、张郃率领重兵攻击曹营;另一路派骑督韩莒子、吕威璜、赵叡等领轻骑部队救援乌巢。在淳于琼的万人守军遭受攻击时,袁绍派去增援的骑兵部队刚好到达,被曹军一并歼灭。 高览、张郃攻敌军大营不下,乌巢战败的消息传来,二将临阵倒戈,向曹军投降。因为前方重兵反水,袁绍全军大乱,彻底崩溃。 袁绍及长子袁谭各单骑退离渡河,随后又逃回一群骑兵,约有八百骑,也渡河到黎阳北岸。袁绍来到蒋义渠帐中,拉着他的手将自己的性命托付给他,蒋义渠让出营帐给袁绍,让他发布命令。袁绍的部众听说他活着,渐渐又聚到一起。剩下的部众假装投降,曹操将他们全部活埋,先后被杀的有七万多人。 6.昏招迭出的败北 此战双方攻防斗战,最终以曹操大胜收场。至于袁绍失败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作战部署失误。以当时双方占地交通情况而言,冀州、至许昌之间,相距约五百里。最近的道路是经过黎阳、白马、阳武、官渡直达许昌。可以由北向南包围迂回的道路至少尚有两条:在官渡以西,可以取道修武,渡过孟津,直趋阳城、叶县,以进击许昌的背后。在官渡以东,可以取道兖州,沿济水至定陶,直趋睢阳、陈县、鄄城,以袭击曹军的后方。因此,在战略部署上,袁绍拥有精兵十万,又处于外线作战的有利态势,如果分兵几路,从几个战略方向上进行分进合击,可能使曹操的劣势兵力难以应付。而袁绍放弃了纵横辽阔的外线作战的大好条件,却把十万大军局限在一个战略方向上,只想下黎阳,夺白马,直捣许昌。这样,就使曹操得以集中有限兵力,在事先布置好的官渡阵地上与袁军决战,使袁军限于被动。 第二,袁绍在战役指导上失误。袁绍在战役指导上,单纯地实施正面突破,未采取战役、战术上的迂回、包围、奇袭,调动曹军脱离既设阵地,以求决战。把十万大军摆在官渡,形成对阵顶牛。当战斗焦灼、屯兵延津时,虽曾派遣刘备袭扰曹操的后方,并另派越骑司马韩荀去切断曹军后方补给线,这在大军战略运用上,原属要着。可惜的是他派出的兵力单薄,各无应援部队,而旨在尝试,没有预定他们的进击目的。乃至牵制不成功,粮道未切断,刘备败走,韩荀殉职,袁绍也就放弃此等企图,不再分兵远出了。 第三,在应对曹军夜袭乌巢上,袁绍也出现了严重失误。曹操夜袭乌巢,袁绍不以主力救援乌巢,而坚持攻打曹操的大营,这一决策是不当的。因袁军攻打大营已数月,没有攻下,这证明不是一夜之间所能打下的,使用主力续攻,势难立即奏效。用一部分轻骑去救援乌巢,也没有击败曹军的把握,这样使用兵力,两头都不解决问题。而乌巢的粮草被烧,曹军大营又打不下来,袁军的处境就危险了。郭图认为“攻打曹操的大营,势必迫使曹操引兵回救”,这可以说是不知兵要。袁绍如果以主力速救乌巢,即使不能在乌巢大败曹军,至少可望保存粮食,再坚持下去,这样,曹操由于缺粮,其处境就非常艰难。纵使曹操烧掉乌巢的粮草,袁军以主力邀击曹操的五千步骑于归途之中,有可能将曹操击败,亦比攻打曹操的大营更为有利。袁绍对于这一关系到全局胜败的情况不深思熟虑,不采纳张郃的建议,而贸然决策以主力攻打大营是非常错误的。最终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第四,袁绍军队的素质也很有问题,远不及曹操的军队顽强果敢。攻打一个公孙瓒,用了几年的时间,十万精兵被曹操几万人遏阻在官渡阵地数月,一愁莫展。淳于琼率一万人坚守乌巢营垒,一夜之间被曹操的五千步骑兵突破。袁军的统帅指挥无方,部队的素质又如此劣弱,焉得不败。 第五,许攸与张部的投降也是袁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许攸投降后,向曹操提供了袁绍军队弱点的情报,这无疑为曹操战胜袁绍找到了一个最佳的方法。而张郃的投降更是意义重大,直接导致了袁绍的精锐部队在前线的集体哗变,这对袁绍而言,后果是灾难性的。虽然袁绍在官渡之战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不能忽视这个关键因素。” 第六,混乱的内部关系制约合力发挥。袁绍外表宽宏高雅,有才干气度,脸上没有忧愁喜悦的情绪,但其实内心却会猜忌戒备。官渡败后,有人说田丰必受重用,田丰却说打胜了自己能够安全,兵败则必死无疑。袁绍回到邺城时怀疑田丰笑话自己,恰好逢纪报告说田丰听说袁绍战败高兴地拍手大笑,于是袁绍下令处死田丰。审配的两个儿子在官渡战场被曹操活捉,孟岱与审配有矛盾,就通过蒋奇对袁绍说审配独揽权力、宗族大兵力强,两个儿子被抓,必定想反叛,郭图、辛评也这么认为,袁绍于是任命孟岱为监军,代替审配把守邺县。如此混乱的内部关系,正如有人分析的那样,“河北集团的审配打击颍川集团的许攸,颍川集团的郭图打击河北集团的张郃,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骨干谋士、武将向曹操投降,最后使袁绍失败”。
0 阅读:2

吕尘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