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又老又新的经典,说它是上周出版的都可以

愚鲁说文化 2024-03-28 05:16:11

有没有时代的因素?当然有,因两汉基本可视之为中华文明的一大“总结期”,继以大秦的“全文明”视野,汉人一直在把这片土地上出现过的制度、文化、风俗归并为一,汉字自不可外之。然而,时代的必然性,到底表现为了许叔重此人的偶然性……

许慎许叔重的《说文解字》,一部太特殊的经典了——足可谓是“又老又新”。其老的一面,不必多说,成书于东汉,现存最早、最重要的字书之一——倘以存书的完整性及影响力视之,可以没有“之一”。新的一面呢?莫说“成书于东汉”,说它是上周才出版的都可以。您若逛景点时看到哪个字不认识,直接查《说文》就可以,其义、形、音、出处、各种异体……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真居家旅行的良伴也。

《说文》总摆在手边,随用随查。

——何以至此?根本上,汉字的传承太有序了;次之,许慎其人的工作太伟大了。

即此两点来看,要之,《说文》在整部汉语言文字的演进史上,略如“承前启后”的存在。向前去,《说文》汲取了秦汉诸字书——乃至更早的字书的精华。就其每一个字,《说文》申说其义,显而是受《尔雅》一类的书的影响;就其每一个字,又注其音,大约是受《史籀》、《仓颉》、《急就》等一类书的影响——断章分节,编定字句,加上押韵,以便学童诵习(这些书多没传的下来,故用“大约”)。

——这要感谢许氏的前人。至于《说文》的“启后”、向后去,则主要归功于斯人。

许慎像,位于河南漯河许慎文化园。

1、开创性地综合研究一个字,且以此形成了今天都还在用的字书体例。《尔雅》等书,基本仅及一个字的一面,但《说文》综合研究一个字的义、形、音等几乎所有的方面——今天的字典、词典乃至类书,都还是这样。此如“示”部之下的“祷”,先研究字义,曰:“告事求福也”;再分析它的形声结构,曰:“从示,寿声”;再再,还给出了祷字的古体、异体(下图一、二)。现代字典不也是这样?

“祷”之一

“祷”之二

——2、背后,乃是许氏已不满足于《仓颉》那种只务单纯推广、普及文字的书。

而是开始专以汉字为单独的研究对象,继而,全力对我们的整部文明史寻源竟委——背后的背后,实即不同的学术视野,不同的学术理想。有没有时代的因素?当然有,因两汉基本可视之为中华文明的一大“总结期”,继以大秦的“全文明”视野,汉人一直在把这片土地上出现过的制度、文化、风俗归并为一,汉字自不可外之。然而,时代的必然性,到底表现为了许叔重此人的偶然性——“性淳笃”……

——“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五经》无双”(《后汉书》)……

《说文》可谓是历代汉字研究必须踏住的“飞燕”

总之是《说文》伟大无已,承前启后;是既有时代性的必然,也有汉字传承有序的根本性的特质,也有许慎个人的重要创建。总之是以上种种因素的叠加,才有浑似出版于上周的“又老又新”的无上经典。那,《说文》就是完美的喽?当然不可能,其最大的遗憾,许氏只能基于他所掌握的字体著成此书;而直到近现代才重见天日的殷墟甲骨文、先秦诸金文、史前陶文……惜哉他还未能见过(全)。此即为何以《说文》体系分析篆、隶以降的近世汉字则可,分析甲骨文则未必特别好用。

——所以,《说文》的探源尚未能穿透汉字全史。今则亦已又至“承前启后”之时。

写于北京办公室

2024年3月25日星期一

【主要参考文献】许慎等《说文解字》,范晔《后汉书》,姜亮夫《古文字学》引《史记》、《汉书》、王鸣盛等。

​​

0 阅读:0

愚鲁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