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玩、最性情的一段《论语》:却见得到儒家架构政治的基本逻辑

愚鲁说文化 2024-05-08 05:42:14

在一个日丽而也许并不够风和的日子,子路问孔子:“卫国有可能重用您啊,您第一件事做什么呢?”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不以为然,这才造成了上述互喷。然则孔子毕竟是万世师表,爆训徒弟之后,亦从容指出了他的问题……

最好玩、最真性情的一段《论语》,当属《子路第十三》里子路和孔子的“互喷”——子路怼脸喷他的老师孔子,曰:“迂腐”,孔子不甘示弱,大叫“野哉,由也!”子路(仲由)那是真的野,即便在现代社会自由平等的空气中,几个敢这么说自己的老师?孔子更是以当即兑付的言行回击了迂腐的指控,那意思:“迂?说我迂?你小子切身感受一下为师的直率!”然而,一个位列“孔门十哲”,一个正就是“孔门本门”,这都为了点啥?

——两位争的果然不是小事;甚至可说,事关整个儒学体系的根本。其事大有名。

在一个日丽而也许并不够风和的日子,子路问孔子:“卫国有可能重用您啊,您第一件事做什么呢?”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不以为然,这才造成了上述互喷。然则孔子毕竟是万世师表,爆训徒弟之后,亦从容指出了他的问题:一是你小子思维上的问题,曰:“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知道什么叫“名”吗?知道“正名”为了什么吗?稍及皮毛便拿起嘴就说,此非君子的思维方式。二者,正就是对名、正名的解析,亦即是从头梳理了一番儒家架构政治的基本逻辑。

——其:“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然后,然后那就太严重了——“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其后果,“民无所措手足”——整个社会还怎么运转呢?所以,倒推回去,属正名一项最为重要——“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所以,什么是儒家架构政治的基本逻辑?正名者,端正名义,规范语言——“雅言”非单纯的文学语言,政治的语言也(《春秋三传》里的例子太多);俟后,以名、礼、政治用语直接指导行政,形成秩序——切不可轻视概念对实干的影响。黄仁宇先生称中国古代的治理方式为“数目字管理”,辅之以几条抽象的道德律令……是亦言此(《万历十五年》等)。

——然而,黄先生或许说反了。孔子传下的政治分明是名序先行、风行草偃……

数目字云云倒在其次,编户齐民的具体办法而已。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分既定,标准遂定;各安标准,各行其是,无为而治(《论语·颜渊第十二》)。是的,儒家也讲无为而治,无非道家讲的是社会应该围绕“道”而自行运转,圣人、大盗,皆不要出头干涉;而儒家讲的是社会围绕“礼”而运转,君子、小人、士农工商……人人自得其宜,相互尽少干涉,广施文教——以“软实力”的无形纽带牵连彼此。其实法家也一样,但给改成了沿着“君主”、“王法”一条直道,不容顾盼——起手便不准发起“真理标准问题”的谈论,阻绝一切干涉,更其忌讳变革(《韩非子·说难》)……

——此则三家不免的皆重名教,皆热衷于划分人群在不同的名义之下。三家合流。

而中国古代政治,也真的基本遵从这一逻辑——条条块块,条条框框,等级森严……是所谓“封建礼教”。总而言之,基本在“静态运转”。想让它有大的变动?儒、道、法皆曰“正名”、“正言”、“正视听”……先动名吧,先动概念、语言、秩序吧——而动来动去,无非动了动名的表皮,终不过是换了几家皇帝,逻辑还那么个逻辑。墨子违之,不行于世,不传于后;庄子轻之,但也给不出更好的办法。就那么个生产力水平,推名及礼、以礼制法、依法约民、反求诸名……已然是最文明、最少损失生命——亦治理成本最低的架构大国的办法了……

——好歹有个规范;能在信息迟缓、救急能力如无的条件下,统合起一架大政府。

综上,孔子他老人家气的是,你小子懂个砖头啊!行政用语的规范化都做不到,最基本的上传下达都做不到,还做事呢?做柿饼吧!便是两三千年后,你问问!问问二十一世纪的人:名序之教就不要了吗?诚然,今天其实也没办法完全地“告别孔子”——实在是,实在是也没有完全不理“名正言顺”而依然管理得了偌大一个国家、诺大一个组织的办法。但,今天的进步之处也是确凿而辉煌的——名序之教早已不是什么静态的“身份”与“人格”的绑定,而是统一的公民身份下,职责与权利的对等,权利与义务的相伴相生……

——以此更见得到近代革命家的不易。诸公所求,非复换名,而是换掉整个逻辑。

什么逻辑?不以名分、身份或任何死的条块去启动整个政治、整个社会的逻辑;拥抱变化,主动变革的逻辑;让社会上下自发地动起来,自发地开动脑筋以影响大政决策的逻辑;终至实事求是,不惜壮士断腕,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逻辑……但这……这还不足以告别孔子吗?惜哉还是不能,殆因现代社会还是不足以达成人与人之间直接的“原子级合作”,而仍然是组织对组织的合作、个人对组织的合作——至多至多,“分子级合作”、“化合物级合作”,还是不能不讲规训与惩罚。

——这便不免形成现代版名序之教;其消极的一面,仍就是固化人群、静置社会。

写于北京办公室

2024年5月7日星期二

【主要参考文献】《论语》,《春秋三传》,《三礼》,《韩非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刘宝楠《论语正义》,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李泽厚《论语今读》等。

​​

0 阅读:0

愚鲁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