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第一谬误:用心之谬。或干脆不尊重吾国历史,或读之以庸俗心

愚鲁说文化 2024-09-06 14:17:00

实事求是,最难,也最须做到。——“实事求是”,毛主席常说。盖:有效认识世界由此而来,有效改造世界由此而来;胜利,由此而来。——视诸古史,孔孟皆常说这个意思;甚至这四个字非自革命家,自《汉书》也。

前些日子,一个哥们儿拉我去参加一个历史方面的座谈会。其间,一个大哥欲以“诸葛亮”为主题发言,但那PPT的封面刚打出来,我和我哥们儿便马上对视了一眼。待他发言,发言完毕,我们俩便又对视了一眼。怎么个意思呢?盖这位老师的发言,通篇是考证诸葛亮如何如何糟糕,但那也不过是把古籍里勉强关乎这一主题的材料,挂一漏万地摘出来而已——且一条一条刻意放大了去诠释;而他最终呈现给我等的所得,又无非是“人无完人”、诸葛亮被严重高估了云云。是故,我和我哥们儿的两次对视,其第一次:“恐怕只能得出一些无聊的结论罢”;其第二次:“唉,果然如此。”——下会之后他告诉我,其实他还看了我一次,但我没看到。

——还看我做甚?“他居然说陈寿也这么看?那段咱都会背,你说我看你做甚?”

成都武侯祠一瞥:“名垂宇宙”

是啊,稍知《三国志》的人都不会觉得陈寿有丁点的可能同意那位老师的结论。陈寿对诸葛亮有没有批评?一为严肃史家,不可能没有批评之论,但人陈寿明明说的是:“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1、这段话之前的一大段话,全是高度肯定;且这段话紧跟着的前一句话就是“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也”。所以,陈寿对诸葛亮总的态度是什么样的,还用说吗?2、陈寿最后的这段批评也是讲理的批评,而非那位老师一般刻意放大着错处谈诸葛亮的一生。甚至,我个人还能从中读到陈寿的一丝丝惋惜:唉,您要是能再补上“应变将略”这块短板该多好——管仲如何,萧何又如何,彼时还拿什么与您相比啊?

——最要,视诸《蜀志》的结构,武侯才在那儿干了几年,却是全篇无二的中心。

成都武侯祠又一瞥:红墙绿竹,庄重清白

那个哥们儿是真正的历史专业的学者,所以,上述全凭基本常识即可——而不必求诸专业学术方法的话,由我来说吧。会前,那位老师自言:常逛我和那个哥们儿的自媒体号;客套也已,所以,这就算“遥遥”地——遥遥地说给您听吧。您也说了,自己总会“遥遥地治史”,庶几乎我也可以遥遥地与您商榷一二……然而,我这里禁不住还要多想一层,即:读史、治史之时,都有哪些常见的谬误?更要,为何会产生这些谬误?什么样的历史读者、历史研究者,差可谓之“合格”?——对于第一个问题,个人愚见,读史的谬误有很多,其中,当首推读史用心之谬——或者把自己在平常生活中的视角代入的太过,或者干脆不去尊重吾国历史。

南阳卧龙岗一瞥:“真神人”

——何为“平常视角代入太过”?那位老师的人无完人之论就是。这没什么意义。

人无完人,或哪位实则被高估了云云,根本上,平常人安慰自己或安慰较自己还不如的其他平常人的一句话——“片儿汤话”(其不片儿汤的另一面:“无求备于一人”,出自《论语》)。而读史,竟是为了验证什么片儿汤话吗?于史学,于我们个人的成长,于我国目前的民族复兴伟业,裨益何在?那,你倒是说说,读史为了什么?难道非得抱一颗“祭祀”的心去读吗?其实这也没什么说不清楚的,读史少则是,第一,知兴替;第二,知是非——既然了解了那么多兴替,自然要想一想原理何在,有哪些最基本的是非不可触碰,触之即死——死刑立即执行和缓期执行的区别也已;第三,养正气——既知是非,那我自己便不要总是总是地重复历史之非、人性之非,做不成强人,做个正常人也好啊……还有很多,且不论其他。

——即此,上述第三个问题亦依稀可辨。合格的读史或治史者,先须“正心”。

岳飞岳王爷《前出师表》书法(局部)

心正而意端,而保证自己关注的,起码是比较值得关注的。诸葛亮的坏处值不值得关注?首先看用心,看你是为了补足前人之说,以更客观地提炼其中的兴替、是非;抑还是单单为了表现“我好聪明啊,我不一样啊”。前者,纵恶人之恶,也根据扎实,分得清主流和支流,读之即总有一种忠厚气质、忠恕气度——此则起码愿意同他严肃地商榷一二;后者,纵善人之善,所得也基本跑不出“验证一句片儿汤话”的范畴,不愿与闻,无须与言。那,什么又是“干脆不尊重吾国历史”?于此,属三种情况最为常见,参考著名社会学家斯宾塞在《群学肄言》的话(严复译):1、只要别人赞颂中国,他便只有“中国历史一无可信”这一种调调;2、自矜博学,远走异邦——故意躲出去发表各种偏颇之论乃至谣言,苟窃声誉。

——以及:3、干脆啥也不懂,跟风骂。倘翻案风吹来我便随着它飘,跟着就是。

严复先生:《群学肄言》等一系列西方重要著作的翻译者,我国太多太多学科的奠基人、第一人

总而言之,读史或治史,一个是不能不尊重历史而读史,如以上三种情况之一甚至兼而有之;一个是不能把历史拉至太低太片儿汤去读,所获无益。此读史治史的第一点最常见的谬误;此亦:如何去读史,如何去做历史研究之最紧要处。即此第一点谬误,读史重点不明、治史方法不明,以及读史治史之时,干脆没有对于我国历史最宏观的常识……种种谬误,接踵而来。所以,最后,这些谬误都是如何产生的?姑妄言之,最要之最要,盖“自信”失掉了也——是以我国这一二百年的衰弱,夸大我国古往今来种种之失,伤害及于国史。更有可笑可悲之人,以彼西人之所谓“历史标准”、“历史道德”,妄图蹦高了抽我国历史的嘴巴——我就矮了,矮也有理!岂不知诸如斯宾塞所论之理,《曲礼》《大学》皆已言之;况广大西人尚无斯氏之明乎?(参考柳诒徵观点)

——斯氏即举例法国人如何强行歪曲历史;以及:英、俄等国,于此或犹不如。

斯宾塞《群学肄言》原文摘录(严复译)

综上:1、我们中国人不可不有一种深沉的自信。以区区一二百年之弱黜不知几个千年之强,还要逻辑吗?怎不问问,这几千年之强,白来的吗?今日之强,白来的吗?其中自有无比坚实的历史渊源,自有无比顽强的传承创新,自有中华民族永远不会沉沦的诸多要素在……很难理解吗?所以:2、不可看轻自己。既不可看轻自己“中国人”这三个字的份量,也不要罔顾于:其实自己真的能从历史中学到很多很多。何必跟风飘?何必总把先贤们苦心孤诣留下的史书或智慧,草草付诸庸俗,付诸小把戏、小玩闹?不要沦为孔子他老人家所不屑的“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当然:3、自信和自负,云泥之别,既不要沦为斯氏所斥“贬国之失”,也不要像他举例的西方诸国那样——“脸都不要了”。实事求是,最难,也最须做到。——“实事求是”,毛主席常说。盖:有效认识世界由此而来,有效改造世界由此而来;胜利,由此而来。

——视诸古史,孔孟皆常说这个意思;甚至这四个字非自革命家,自《汉书》也。

写于北京办公室

2024年9月5日星期四

【主要参考文献】《论语》,班固《汉书》,陈寿《三国志》,柳诒徵《国史要义》引刘知几、司马光、龚自珍、斯宾塞(原文“斯宾塞尔”)、梁启超等。

​​​

0 阅读:3

愚鲁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