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糖尿病是睡出来的

冰科然 2024-04-10 04:41:23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糖尿病发生和睡觉息息相关,有些人吃得再健康,糖尿病患病风险依然不低!2024年3月,《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公开》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只睡3-6个小时的人更容易得2型糖尿病。

睡觉有如下习惯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

part.

01

睡眠少于6小时

睡眠时间过短可影响任何年龄段的糖尿病发病风险。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年龄段(包括儿童、青少年、成人)人群都存在短睡眠时间,且睡眠时间过短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Engeda 等对上述年龄段进行了补充性的研究发现,中老年患者中每晚睡眠时间≤5h的人比睡眠时间在7-9h的人患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5.6-6.9mmol/L)的可能性高2倍。Kim等在进一步对17983例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队列研究发现,报告睡眠时间不足/短时间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的可能性增加44%-68%[1]。

part.

02

睡觉总爱打呼噜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打呼噜的孕妇似乎更易患上糖尿病。据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的弗朗西斯卡博士说:“孕期出现的睡眠障碍会给女性的心血管系统及新陈代谢造成不利影响。打呼噜往往提示呼吸量不足,而睡眠时的缺氧很可能给身体造成负面影响,比如说它能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使夜间血压升高,还能引发炎症和代谢改变,从而增加患上糖尿病的危险”[2]。

最新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常并发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病等中的1种或多种,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2型糖尿病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年龄普遍较大,BMI指数、腰臀比、心胸比率和胰岛素抗性均较正常人大[3]。

part.

03

习惯晚睡晚起的人

与早睡早起者比,晚睡晚起型夜猫子患心脏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研究人员发现,夜猫子的饮食往往较不健康,且进食时间不规律,进食次数少而量大。而早睡早起者通常摄入更多蔬菜和水果。这可能部分解释为什么夜猫子患慢性病风险较高[4]。

晚睡晚起也会让血糖波澜起伏。有研究表明,凌晨4点到9点是血糖最容易升高的阶段。如不按时起床、服药、吃饭,那么一整天的血糖就会陷入紊乱。注射胰岛素,尤其是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睡懒觉还可能导致低血糖。睡眠中的低血糖会导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的睡觉时间不宜太迟,最好在22点之前入睡,次晨6-8点起床,以保证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5]。

part.

04

习惯开灯睡觉

胰岛素抵抗是指人体细胞对某种激素的反应能力降低,该激素负责将葡萄糖从血液中运输出来,这与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联。有研究发现,在昏暗灯光房间中睡过一晚的人,胰岛素抵抗水平明显增高。

西北大学的梅森博士说:“已经有研究表明,夜晚暴露于光照下睡觉会抑制睡眠激素——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由大脑对黑暗的反应而生,不仅可以调节睡眠觉醒周期,也能维持血糖水平。此次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仅一个晚上开着灯睡觉就会影响新陈代谢和胰岛素抵抗数值。”[6]

大豆肽对果蝇睡眠的影响

有这样一项研究,通过大豆分离蛋白酶解,制得大豆肽,选择20日的雄性果蝇,分为4组,其中一组没有添加大豆肽作为空白组,另外三组分别添加2、4、8mg/mL的大豆肽作为3个模型组。通过VideoTrack动物行为分析系统监测果蝇睡眠时长,并检测大豆肽对果蝇脑部生物钟基因(per、tim、clk、cyc)与参与调控睡眠神经递质合成限速酶的基因( gad、tph、gdh、hdc)以及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监测睡眠的第2日晚上,大豆肽对果蝇睡眠延长效果最好,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又通过剥离取头,分析其生物钟基因(per、tim、clk、cyc)和神经递质合成限速酶基因(gad、tph、gdh、hdc,得到SBP是通过调节tim和tph的基因表达并提高5-HT 在脑部的含量来延长果蝇的睡眠时长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拜晓伟,李彤彤,唐李,李亚.睡眠障碍与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24(39):140-146.

[2]美专家警告:打呼噜的孕妇更易患上糖尿病.[J]糖尿病新世界.2009.

[3]唐春蓉.打呼噜不是小毛病[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0(6):76-76.

[4]夜猫子或易得心脏病与糖尿病[J].《深圳特区报》·《保健与生活》.2019(5)58-58.

[5]程艳丽.起床太晚,血糖控制不好[J].保健与生活.2014(8)40-40.

[6]人民网-生命时报.睡觉有亮光,易得糖尿病[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8(7):40-41.

0 阅读:905

冰科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