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回到原点的简约

鹰瞳的世界 2024-10-13 14:29:24

昨日国内九九重阳节,身在海外的笔者对“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金句体会尤为深刻。

九九重阳节▲

重阳节也叫“登高节”。

据南朝梁人吴均之的《续齐谐记》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曰,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曰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从那时起衍生了重九登高辟邪的风俗,人们在这一天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等。

重阳节登高▲

《易经》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九九重叠,谓之“重阳”,也称作“重九”。

适逢重阳佳节,笔者找出这幅清朝画院画家共同绘作的《十二月月令图.九月》,与读者共享。在为数不多和重阳节有关的画作中,此画是很具代表性的。

《十二月月令图.九月》画卷▲

《十二月月令图.九月》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展现了重阳节的习俗及其文化意义。画作以青绿山水为主要风格,融合金碧山水技法,展现出清代画家的精湛技艺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这幅画的线条工整且细致,山体的刻画使用短而碎的笔触,形成类似小斧劈皴的技法,精确地表现岩体的结构。色彩方面,画家灵活运用石青、石绿、藤黄和赭石等颜色,使整幅画面层次分明且生动活泼。

《十二月月令图.九月》局部▲

《十二月月令图.九月》这幅画中四、五个人携带菊花酒、重阳糕和其它应节美食,登上悬于半空中的岩台。

放眼望去,天宽地阔,有金碧辉煌的群山环绕其上;有飘摇曼妙的云彩嬉游其间。天涯海角,还有比这个更美的胜境吗?尽情尽兴地谈笑玩乐,收纳的是纯净的天宇之气,释出的是人自身循环往复的污浊之息,同化于宇宙生化气机中。

《十二月月令图.九月》局部▲

瞧!盛开的花儿在风中摇曳,各显风姿。

我们再仔细看,因为过节嘛,不管大人小童都精心地穿戴打扮,衣衫、饰物搭配得体,款式合宜。空气中充满了花香、粉香,衣袂、裙裾与花儿在秋风中共舞。值此情境,人观菊心喜,菊观人亦应如是!

重阳节恰逢晚秋,云彩飘逸且高远。画家巧妙地安排画面的元素,使得明亮洁白的秋云与山体的浓厚青绿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色彩的轻重之别。直立的山岩与横向流动的白云形成静与动的对比,两者交织出极具视觉冲击的美感。观者恍如置身于此,感受到心灵的洗涤与舒适。

暗香盈袖 月满西楼▲

书归正传,近来笔者闲暇时痴迷于读盗墓小说。

时常注意力被小说中紧张的情节、离奇的场景捕获,不知不觉花去几个小时后,猛然惊觉还有正经事儿没干,不免自责。由此想到著名的斯特金定律。西奥多·斯特金(Theodore Sturgeon)是美国科幻作家,他在回应“科幻小说百分之九十都是垃圾”的指责时说,所有已经出版的读物,九成都是“垃圾”。后来,又有人推而广之,提出一切文学艺术以至于世界上所有事物,百分之九十都是“垃圾”。

西奥多·斯特金作品《超人类》▲

还有人把斯特金定律的适用范围从外部世界扩展到内心,认为人百分之九十的想法都是毫无意义的。

这话想想也对。俗语有云:“夜里想了千条路,早上起来磨豆腐。”我们每天用于胡思乱想的时间不少,白日梦缤纷灿烂,如露亦如电罢了。真正拖着生活往前走的力量,往往不是美妙的念头,而是强大的惯性。

梦缤纷灿烂,如露亦如电▲

在当下的数字社会,信息筛选和文化创造之难,大家都在挠头。

适逢“重阳节”,老年人每天被无穷无尽的信息包围(购保健品的、推销的、股票基金的、大甩卖的......),但其中真有价值的又有多少呢?近日耗费了不少时间阅读的盗墓小说,或许就在百分之九十之内。但若从阅读带给我的快感而言,似乎又属于那百分之十。这么一想,斯特金定律的关键在于衡量价值的标准,如以主体之“我”为尺度,被归于“垃圾”的百分之九十,不论是读网文、刷手机,还是白日梦、聊閒天,恰好提供了许多、甚至是殿堂之上那百分之十无法提供的情绪价值。

老年人每天被无穷无尽的信息包围▲

将斯特金定律用于人生态度,会促使人做出不同的行为。

有些人或许就此“躺平”,不愿意把宝贵的时间精力花在“垃圾”上。另一些人却可能打满鸡血,瞄准那百分之十,找到了“卷”起来的理由。不过,随便在网上一搜,类似于斯特金定律的“定律”各种各样,数量不少,把它们用斯特金定律归归类,有多少在百分之十之列呢?斯特金定律又在不在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吧。

周围人互相传递大量信息▲

美国休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Vanessa Patrick某次有朋友临时要她帮忙买菜。

她勉强答应,花了三小时东奔西走买齐后,大包小包送到她家,却发现朋友先生在后院悠闲自得地喝啤酒。我们大概都会碰到别人有求于己,但内心实在不想答应的情形。为什么说“不”那么难呢?

求人帮忙▲

Patrick说,人是社会动物,我们担心拒绝会损害人际关系,这在面对“面熟陌生人”时尤甚。

对老朋友说“不”不会造成绝交,拒绝素不相识者也不会有太大心理负担,但拒绝似熟非熟的同事、同学却很难,这就是她说的“相识陷阱”。而且,我们在意自己的名声,觉得拒绝帮忙(尤其是众目睽睽之下)会让大家误认为自己自私或无能。女性一般比男人更在意人际关系、他人眼光,容易违背本心,接手他人丢弃的“腐臭垃圾”,搞得疲惫不堪。其实早点拒绝比最后搞砸好。

老年人拒绝对方▲

她认为,懂得拒绝不仅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从根本上说是掌握自己的命运,因为这样每天才能把时间花在最值得的地方。

那么怎么说“不”效果最好且不得罪人呢?首先,弄清自己最重视的东西是什么,并将其列为优先。其次,别一听到要求就答应,理性思索之后再回复。第三,说“不”要坚决,不要给对方还可以谈判的幻想。最好说“我不做某事”而不是“我不能做某事”,前者植根于个人身份、个人信念,后者却会留下讨价还价的余地。实际上,拒绝时最好根本不列举理由,免得显得心虚。

老年重聚首▲

学会拒绝,丢掉你生活中不需要的百分之九十,活的简单,才是生命终点前的另一种从容。

一直觉得,活的复杂的人,一定是在生活中遭遇了太多的困难和不堪;活的有心机的人,也一定是在世俗中遭遇了太多的白眼。所以,更多的时候,一些人活的游刃有余的同时,却让人感觉凄凉。看不透对方的同时,却替他们累并可怜着。如若遇上简单的人,竟然倍感无比的亲切和真诚。其实,活的简单,就像是世俗世界里的一道清丽的阳光,不耀眼,却又让人非常的舒服。

活的简单▲

在生活和职场中,活的简单,确实不易。

想的太多,太复杂,容易让自己困在一个圈里,找不到出路。只有不想后果,只想方法,才能在做事做人的同时,收获更多的信任和真诚。而那些只想套路别人,保护自己的人,最终在自己复杂的怪圈里,变成世俗的小人。

诗意的远方▲

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就寄情于自然的山水之间觅得真趣。

于世俗的喧嚣中寻求安静,过平凡人的生活,享受一粥一饭的简单日子。这样的生活看似日复一日的重复,实则才是生命最本真的需求。

而活的简单的人,看破了这里面的生存法则,有些事,不必要做,可以不必讨好他人;有些事,无所求,则无欲无求。而正是这样的心态,才能让你变的简单,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成就自己。

专注于给你情绪价值的百分之十▲

记起孩子给我讲的一个故事。一对小夫妻辛苦赚钱,就为了买一幢海边的大别墅。

后来,在他们俩的努力下,确实是实现了目标。他们拥有了海边的一幢房子,尽管这房子是按揭买下来的。接下来,房子有了,需要有人替他们看房子,帮他打扫卫生,于是他们就找了一个保姆,养了一条狗。于是,保姆和狗天天幸福地生活在他海边的大房子里,而他们夫妻两个,依然要继续努力赚钱来还房贷。故事讲完了,总觉得像是一个笑话,却又暴露着这个世界更多人的人生。

当生命进入倒计时,即将回到原点,小夫妻俩依然住不进自己的房子,这时候,房子存在的价值几乎为零。

孩子给我讲的一个故事▲

简单,是一种境界,更是一个人活到一定高度的时候,遵从的内心使命。

云淡风轻,宠辱不惊,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从容,还是活着的一种朴素和自然。落入凡尘,不与尘世争,活得似一支梅,俏也不争春。如此境界,知足、感恩、并懂得随缘。内心深处,却永远有别人望不到的水云间。

简单,是一种境界▲

记着:你简单了,世界也就简单了。

《终南别业》唐代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0 阅读:0

鹰瞳的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