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原因容易导致急性肾损伤,如何保护好肾脏

老段的记事本 2024-02-20 03:26:28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肾脏对维持人体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肾脏可以帮助排出人体新陈代谢产物,调节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平衡,分泌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维生素D3等内分泌物质,以上物质参与调节容量、红细胞生成、矿物质骨代谢等。肾脏受损时,以上功能会受到影响,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所以保护好肾脏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下面谈谈哪些原因容易导致急性肾损伤,如何保护好肾脏。

急性肾损伤是指肾脏功能和结构异常出现在近3个月,包括血、尿、组织学、影像学及肾损伤标志物检查异常,常见的评价指标有血肌酐、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尿常规、肾脏彩超、肾动静脉彩超、放射性核素检查、CT或磁共振肾血管成像等。临床表现为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短时间内肾功能快速减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同时出现氮质产物如肌酐、尿素氮等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严重者会导致多系统并发症。

急性肾损伤在临床多个科室都可能出现,是临床常见的危重临床综合征。急性肾损伤在综合性医院发病率约3-10%,在ICU发病率约30-60%,危重的急性肾损伤常常会危及生命,即使经过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也有部分患者遗留永久性肾功能减退,其中部分患者需要终生透析,所以及早的防治肾损伤尤为重要。

急性肾损伤以前多称为急性肾衰竭,近年来研究证实轻度急性肾功能损伤也会引起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所以把急性肾衰竭改称为急性肾损伤,希望能在肾损伤早期进行快速识别,并进行有效的防治。

急性肾损伤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三类:肾前性急性肾损伤原因、肾性急性肾损伤原因、肾后性急性肾损伤原因。其中急性肾小管坏死约占急性肾损伤的75-80%,多由缺血或肾毒性因素所致,是急性肾损伤最常见的类型。

一、肾前性急性肾损伤原因:

肾前性急性肾损伤指各种原因导致肾脏血流灌注减少引起的缺血性肾损伤,约占急性肾损伤的55%,是急性肾小管坏死最常见的原因。缺血性肾损伤分为起始期、进展期、持续期和恢复期4个阶段,肾前性氮质血症是肾脏对轻、中度低灌注的反应,而缺血性急性肾小管坏死是长时间严重肾缺血的结果。常见病因包括以下5大类:

1.有效血容量不足:①出血:出血性疾病、手术、外伤、产后等;②呕吐、腹泻、引流等胃肠道体液丢失;③皮肤黏膜体液丢失:高热、烧伤等;④肾脏液体丢失: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尿崩症、利尿药应用过度;⑤向细胞外液转移:低白蛋白血症、挤压综合征、胰腺炎等。

2.心排血量降低:①心脏疾病:心律失常、瓣膜病、心包炎、心肌病;②肺动脉高压、肺栓塞;③正压机械通气等。

3.全身血管扩张:①药物:麻醉药、降压药;②脓毒血症;③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肾综合征);④过敏反应等。

4.肾血管收缩:①药物: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麦角胺;②高钙血症;③脓毒血症等。

5.肾血流自主调节反应障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非甾体消炎药、环孢素等。

注明:上面说的降压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是可以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的,所以只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就不需要太担心,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影响肾脏功能。非甾体消炎药也是临床常用治疗疼痛、发热等疾病的药物,短期、小剂量应用一般副作用不大,长时间、大剂量应用容易导致肝肾功能、胃粘膜的损伤。

二、肾性急性肾损伤病因:

肾性急性肾损伤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单位与间质、血管损伤所致。以肾缺血与肾毒性物质导致肾小管细胞损伤(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最为常见,其他还包括急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球疾病、血管疾病与肾移植排异反应等五大类,约占急性肾损伤的四成。

肾毒性急性肾小管坏死由各种肾毒性物质引起,包括外源性与内源性毒素。外源性肾毒素主要是药物,部分抗生素和抗肿瘤药物可能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再就是重金属、化学毒物、生物毒素和微生物感染等原因也可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此外,肾出血热综合征、钩端螺旋体病与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溶血尿毒症综合征等也可导致急性肾损伤。

△肾性急性肾损伤主要病因:

1.肾血管疾病:①肾动脉:血栓形成、主动脉夹层、粥样硬化斑块、大动脉炎;②肾静脉:血栓形成、经脉受压等;

2.肾小球疾病和肾脏微血管疾病:①炎症:急性或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狼疮性肾炎等;②微血管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症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③血管痉挛:高钙血症、先兆子痫、恶性高血压、硬皮病等;

3.急性间质性炎症:①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如药物、食物、有毒物质等;②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③肿瘤浸润:白血病、淋巴瘤、类肉瘤等;

4.急性肾小管坏死:①缺血性:肾前性急性肾损伤持续发展;②外源性毒素;③内源性毒素等;

5.肾移植排异反应。

△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主要外源性肾毒性物质:

1.肾毒性药物:①抗菌药物:a.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阿米卡星、依替米星等);b.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黏菌素、多粘菌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分四代,相对来说头孢还是很安全的抗菌药,特别是后面几代头孢一般对肾脏影响不大);②对比剂(造影剂);③肿瘤化疗药物:如甲氨蝶呤、顺铂、丝裂霉素等;④免疫抑制剂:青霉胺、他克莫司、环孢素等;⑤利尿药:汞利尿药;⑥其他药物:麻醉药(加卤乙醚、安氟醚等)、非甾体消炎药(上面提到过,是临床常用治疗疼痛、发热等疾病的药物,短期、小剂量应用一般副作用不大,长时间、大剂量应用容易导致肝肾功能、胃粘膜的损伤)、大剂量甘露醇、右旋糖酐、甲氰咪胺、安非他明海洛因、甘油注射液等。

2.工业毒物:①重金属:汞、砷、铬、镉、铀、锂、铅、锑、铋、钡、铂等;②化合物:四氯化碳、氰化物、乙烯二醇、甲醇、甲苯、氯仿等;③杀菌消毒剂:甲醛、间苯二酚、甲酚等;④除草剂和杀虫剂:毒鼠强、百草枯、有机磷等。

3.生物毒素:青鱼胆毒、黑蜘蛛毒、蝎毒、蛇毒、蜂毒和毒蕈等;

4.微生物毒素及其代谢产物:严重细菌感染、军团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革兰阴性杆菌脓毒症、真菌感染、重症病毒感染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主要内源性肾毒性物质:

肾毒性物质及病因分类:

1.肌红蛋白:

肌肉损伤--常由创伤、电休克、高热、低温等原因引起;

肌肉运动过度--常由癫痫、谵妄状态、运动过量等;

肌肉缺血--常由长时间压迫(如昏迷)、大血管损伤(动脉夹层、血栓栓塞)等;

代谢性疾病--高钠血症、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磷血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状态等;

感染--流感、军团菌病、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破伤风等;

毒素--蛇毒、虫毒、乙醇、甲苯、异丙醇、乙二醇等;

药物--可卡因、苯丙胺、苯环已哌啶、3-羟基-3甲基戊二酸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二醋吗啡(海洛因)、麦角酸二乙酰胺、美沙酮、大剂量水杨酸、琥珀酰胆碱等;

免疫性疾病--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

遗传性疾病--肌腺苷酸脱氨酶缺乏、肉碱十六烷基转移酶缺乏、肌磷酸化酶缺乏、磷酸果糖激酶缺乏等;

2.血红蛋白尿:

免疫性--输血反应;

感染及毒素--毒蛇咬伤、毒蜘蛛咬伤、疟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破伤风)等;

药物及化学物质--蚕豆、肼屈嗪、甲酚、苯酚、丙三醇、苯胺、砷化三氢、奎尼丁、甲基多巴等;

遗传性疾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行军性血红蛋白尿、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

机械性损伤--体外循环、机械瓣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等;

3.高尿酸血症伴高尿酸尿

原发性尿酸生成增多--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

继发性尿酸生成增多--恶性肿瘤化疗(特别是淋巴增值性疾病与骨髓增生性疾病)

4.混合性因素--骨髓瘤轻链、草酸盐(如乙二醇毒性)、肿瘤溶解产物等。

三、肾后性急性肾损伤病因:

肾后性急性肾损伤是指急性尿路梗阻,双侧尿路梗阻或孤立肾单侧尿路梗阻都可以引起肾后性急性肾损伤,大约占急性肾损伤的5%。梗阻可发生在从肾盂到尿道的尿路任何部位。结石、前列腺肥大、肿瘤血凝块、肾乳头坏死,以及腹膜后纤维化、淋巴瘤、结肠癌等腹膜后疾病为肾后性急性肾损伤的常见病因。神经源性膀胱是功能性尿路梗阻的主要原因。草酸盐、尿酸盐、磺胺类、甲氨蝶呤、阿昔洛韦和骨髓瘤轻链等都能在肾小管内形成结晶,引起肾小管梗阻。

急性肾损伤的危害较大,所以预防非常重要。首先就是需要看看有没有可能导致肾损伤的疾病或诱发因素,对于可能导致肾损伤的疾病需要及时治疗,尽可能避免可能导致肾损伤的诱发因素。如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有感染因素需要及时控制,有血容量的不足的情况需要及时补充,少用可能导致肾损伤的药物等。

急性肾损伤发病高危因素包括既往有慢性肾脏病史、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综合征、冠心病、周围血管疾病、心力衰竭、肝衰竭、存在绝对或相对有效血容量不足、老年人、同时存在多种肾损伤病因等。对于此类高危人群更因尽早识别并纠正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可逆病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肾脏受到进一步损伤,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积极防治并发症,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本文主要谈到了急性肾损伤的常见病因和肾损伤的预防,后面还会谈到更多疾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

0 阅读:145

老段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