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的“感觉”及其如奥德赛历险般的回归之路

书画艺术之窗 2024-03-22 10:22:37

一切艺术自其产生之初便开始了对实用性的超脱和背离过程,因为艺术本质上是非物质、非外形、非表象的。绘画产生之初便少不了抽象性和想象力,文学产生之初(如史诗和神话传说)同样也包含着人们在精神和情感上的寄托。可以说艺术于实用性既无法完全分离又总在追求着分离,总的来说,一种艺术形式其起源与实用性的密切程度越大则其在发展中便越难摆脱这些实用性的影响,而作为实用性附属因素的模仿与艺术之间同样也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甚至可以说,直到近代,认为绘画和文学是在追求某种对于事物的模仿的观点在西方仍然有着很大的市场,包括理论界和艺术从业者,对这种观点造成真正冲击的则来自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比如照相机的发明便使得当时部分画家被惊醒从而开始深入思考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立足的根本何在,如果仅仅是为了画得像,那绘画确实是可以取消的。

这也是当时印象主义得以产生的基础,而印象主义代表人物莫奈反对学院派旧有模仿的口号则是要忠实的去“模仿”自然,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左拉的自然主义文学,这表面看起来似乎是用一种模仿代替了另一种模仿,但印象主义模仿的是更深层次的自然,其中即包含关于光色的新的科学知识,又包含有创作者自身的主观感觉。

这也体现出印象主义的过渡性特点,因为当感觉这个魔盒一旦打开,它就必然会追求回到自身的源起之处——精神和灵魂,而在这如奥德赛历险般的回归之路中也必然会表现为种种混乱和清晰。由混乱表达所造成的艺术上的各种混乱暂且不言,即使是少有的精神和灵魂上的清晰表达也同样很难被普通人所理解,因为精神和灵魂上的清晰与人们视觉、听觉等感官上的清晰完全是两回事,或者说精神上的清晰用视觉上的清晰反而是无法进行充分表达的。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本文为《东西方美学参证》之二

【艺术与自然】艺术的起源及其与“模仿自然”的关系

【书画中的流动】自由、自在、自然就是无方向的方向性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