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愧武灵王|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为什么推崇赵武灵王?

通鉴锐圆 2024-02-12 10:15:36

视频加载中...

周赧王十六年(公元前299年)

武灵王自号"主父"。主父欲使子治国,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

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

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

望断云中无鹄起,飞来天外有鹰扬。

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与土墙。

这首诗是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创作的,翦伯赞、范文澜、郭沫若,他们都是新中国以后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念主编创作中国通史的大家。

他们几位旧学根底都很深,新学也学得非常快。只是可惜的是,翦伯赞先生在文化大革命中含冤去世,他自杀了。

翦伯赞这首诗赞颂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大胆的变革举措,一句“只剩蓬蒿与土墙”也感叹了他最后悲剧的结局。

在新中国,在抗战时期,再往前在晚清,也就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史学风气一变,就是大家历史价值观发生了重要的改变。

梁启超给赵武灵王的评语是最高的。他说,赵武灵王是“黄帝以来第一人物”。黄帝是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下来就排到赵武灵王,不服气不信可的人肯定不少。

梁启超为什么会给赵武灵王这么高的评价呢?就是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深刻的危机,所谓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陷入了从来没有的深刻的危机,已经到了要救亡图存的危险时刻。所以当时的文化精英都在从中国的历史中,寻找那种能够给民族注入变法精神和战斗精神的正能量。所以像赵武灵王这样既能够“胡服骑射”进行深刻伟大的改革,同时又不畏强权,敢于向强秦和匈奴英勇作战,他表现出来的这种变法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在那个风雨如磐的时代是备受推崇的,给予任何高级别的形容词都是不吝惜的。

所以从晚清到民国,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歌颂反抗斗争精神,反对妥协投降的作品就一时为甚。不论是梁启超所称颂的赵武灵王,还是郭沫若笔下的《屈原》,当时的文化精英对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给予了充分的甚至是过分的褒奖,这个要看历史的背景,要理解这个历史背景。

今天我们看待这些历史事件,看待这些历史人物,可能不需要怀着那么悲怆的心情了,可以平和一点。这个调子可以降一降。这要感谢那些被强烈的英雄主义作品鼓舞起来的每一位先烈和先人。

我们就放平一点聊赵武灵王。赵武灵王是生于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95年。活了大概45岁。他15岁的时候继承王位。但是从他继承王位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应该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危机感。我们常说要有危机感,其实都是概念性的,但是这个赵武灵王他面临的危机感不是概念,而是眼前非常残酷的现实。

他父亲赵肃侯去世,他自己继位,丧事喜事连轴办。这个时候,除了韩国,其他五国都派了使者前来吊唁也前来祝贺。派使者这个很正常,虽然七国经常打来打去,但是面上还是要保持礼节的。可是这五国的使者每人后面都有一万甲士,都带了一万人马。

人家带着这么多人马来吊唁,你是打拦呢还是拦呢对?这个画面给十四五岁的赵赵雍也就赵武灵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国带军队来吊唁,是要颠覆赵国吗?好像也不能这么理解,但是最起码有示威的意涵,这种事儿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我们看过的黑社会电影,经常的桥段就是在黑帮大佬去世或者娶媳嫁女的时候,码头上的其他帮派或者帮内的其他势力,都会在这个葬礼(或婚礼)上来角逐一番,大佬们谈吐之间要有机锋,陪同的小弟西装要穿起,墨镜要戴起,凶巴巴的样子要扎起,这个时候的博弈、较劲可能比日后码头上小兄弟们舞刀弄枪的时候,斗得更激烈,玩得更凶险。

所以我们理解像战国时期,包括后来的五胡乱华,南北朝……,就是当政治斗争非常低级阶段的时候,政权非常不成熟的时候。你就把他们当成黑社会团伙来看待,你就理解他们的行事作风,也理解他们的那种生存环境和养成的粗野气质。黑社会,没有那么多政治伦理可讲。

赵武灵王上台的时候,好像列国对赵国都非常不友好。韩国没有来,你为以韩国对赵国友好吗?不是的,韩国和赵国是最不好的了。

远亲不如近邻,但是临近的国家一般来说都是麻烦。有人经常讲“远交近攻”是多么高深的战略智慧,其实都很扯淡。这谈不上多高深,这就是一个常识。

赵武灵王继位以后,赵国的国际环境在有改变。不论是燕国的燕昭王,秦国的秦昭襄王,这两位国君之前都是在别的国家做“质子”的,就是质押在他国的人质。他们能够顺利返回自己的国家而成为国君,都是内政外交博弈的结果,而这两位国君能够算是意外地上位,赵武灵王都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赵武灵王派军队护送回自己的国家的,帮了他们的大忙,送了一个大人情。

赵武灵王在登基十几年以后,赵国的这个国际地位在上升,他本人在列国间的威望也在上升。也正是这样的,让这位年轻的君主有了更大胆的想法,就有了更大的梦想。赵武灵王主政的这段时间,让赵国显得那么生机勃勃,特别是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以后,赵国的军事力量也更为强大。他三次讨伐中山国,最终把中山国给灭了,扩大了地盘,既没有人反对,也没有人敢反对。赵武灵王就成为当时诸侯各国中的一位明星式的君主。

但是。人就是这样,赵武灵王在他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开始跳脱了。

我们说一个人的性格比较跳脱,可以从正面理解,就是他活得潇洒。不走寻常路,不按常理出牌,但是如果从反面理解的话,跳脱也就是左右横跳,脱离了这个正常、正确的路径了。脱离了这个理性的轨迹,脱离了权力内存逻辑了。

赵武灵王这么一跳脱。就跳到坑里了,这就性格的悲剧,历史的悲剧,命运的悲剧。这个悲剧可以拍成一部大片,叫《沙丘宫》。

0 阅读:0

通鉴锐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