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知青往事(连载一百十七)~我在连队创业的故事(一)

晓峰爱思考 2024-02-25 13:26:19

我在连队创业的故事

1966年4月,我以知青优秀代表董加耕、邢燕子为榜样,离开了美丽的哈尔滨,来到了云山农场。在这里我生活战斗了25年,干遍了所有的农活,经历了无数大大小小的事情,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在12连建点创业的那段工作和生活。

1970年,团里决定组建12连。

正在4连担任排长的我,被任命为12连副连长(我那时还不是党员),主抓后勤工作。和我在一起搭班子的有连长赵成英、指导员赵北志、机务副连长蒋德利、农业副连长“铁头”(吴铁生)。

脚踏茫茫荒原,头顶一片蓝天,我们一切从零开始。

好在12连离4连很近,从草甸子横穿过去大约有四五里路,连干部也大都是从4连调来的,为我们组建新连队提供了很多方便。

入驻12连的第一天,我们用拖拉机拉去了一个大木头爬犁,在上面搭上了木架子,钉了些木板,算是我们的连部。建连伊始,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盖房子,二是开垦荒地,尽快组织生产。我们决定先盖大食堂,然后再盖两栋宿舍,为后续部队进驻12连做好准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荒草甸子上盖房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几个人谁都没有经验。

开始先是由拖拉机翻出一块地,平整之后开始挖地基。没想到头天挖好的地基第二天就变形,于是赶紧投放石头、填沙子,可无论填多少沙子就是填不满,地基还是一个劲的下陷,大伙都懵了。

情况反映到团部营房股,胡景元股长带人来勘测才知道这下面是个大水泡子,根本不能盖房。于是我们接连换了几个地方,还是不行。最后还是在营房股的帮助下,勘测了十几处,最终选择好合适的地点。

一个月后,基建队和机务排的同志相继到位。三十多人挤在一个帐篷里,中间用一根绳子挂上布帘,算是把男女分开,这就是宿舍了。有好几次帐篷被大风撕扯开,“铁头”和几个男同志连拉带拽才把帐篷固定住。秋冬时节天气寒冷,我们就在帐篷地中间扣个大油桶点上柴草取暖。没有水,没有电,点的是马灯,喝的是水泡子里的水。我们工作的环境就是荒草甸子,每天都是泥里来水里去,裤子总是湿泥糊糊。特别是春天雨季,屋外也湿、屋里也湿,根本就没个干燥的地方,白天干一天活,晚上钻进被窝里都是潮乎乎的。那时候上趟厕所都非常费劲。厕所虽然离宿舍不远,可行走艰难,因为通往厕所的路明明秋天修得很好,但到了春天一反浆就成了“大酱缸”,经常是被陷进去拔不出腿,求助男同胞帮忙才把我们拽出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刚进点时只有两台拖拉机,多用于基建,第二年增加到四五台。

由于荒草甸子本身就是由“塔头”和水泡子构成的,“塔头”上是草,“塔头”下是水,拖拉机开荒翻地相当困难,总是陷车,动不动就熄火。有时候“塔头”堵住犁铧下不去,就需要人工用撬棍把“塔头”撬开,甚至是拖拉机围着塔头转圈的拱,经常是一上午都翻不了一圈地;更糟糕的是如果拖拉机不小心掉进了“大酱缸”,整个机车就会越陷越深,只露个驾驶室的顶在上面。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潜水下去用一百多米的钢丝绳拴在车头上,再用“100号”大马力拖拉机往外拽。机务排的同志每天都是汗水泥水交织在一起,一个个都成了泥人。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荒地终于开出来了,可翻出的泥土里荒草根子盘根错节,只有等到风化后变成腐殖质才能种上地。

转过年来我们开始了大面积播种。然而,刚开出的荒地尽管耙过很多遍,可还是凹凸不平,播种机很难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采取人工播种。我们打造了一大批小铲子,农工排人手一把,连续两年都是用人工挖坑埋下玉米和大豆种子。好不容易苗长出来了,可还没等到成熟就被狍子等野兽或吃了或糟蹋了,到了秋天已经所剩无几。

(未完待续)

0 阅读:38

晓峰爱思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