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知青往事(连载一百十九)~下乡十年(一)

晓峰爱思考 2024-02-26 10:30:50

下乡十年

在我小学6年级的时候,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折腾了一年多之后,我升入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中学,成为一名中学生。

1969年8月,没上过几天初中课程的我毕业了。

当时正是上山下乡的高潮阶段,我随着这股滚滚洪流来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6团15连。

我们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到达团部西岗,又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军用卡车到了10连,然后又坐了几个小时的马拉爬犁到达了连队。

15连是个新建点,等待我们的是一片荒原,两台拖拉机,3个帐篷。

到连队的第一天正赶上下大雨。外面大下,帐篷里小下,外面雨停了,里面还滴答。第二天早上一看,帐篷里的水有半尺深,我们的鞋、洗脸盆都在水上漂着呢。外面的雨还在下,往远处看除了水就是草,还有就是雾蒙蒙的天。

我们几个不知深浅的小丫头还在打闹,你在我身上撒点水,我往你身上抹点泥,嘻嘻哈哈的。当时有个高年级的同学,应该是老高二的吧,比我们看得要深一些、远一些。她掉着眼泪说,我们就像一群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再也飞不出去了,你们还有心思在这儿闹。不知是谁也跟着掉起了眼泪,就这样一个跟着一个都哭了起来,连长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呢,哈,原来是想家了! 那天的事总在眼前晃,多少年我都不会忘。

从到15连那一刻起,我的命运,我的喜怒哀乐,就和这片黑土地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被分到7班,班长是刚从八一农大毕业分配来的大学生王桂莲。她人可好了,虽说只比我们大几岁,所有的农活她也没干过,却能在工作上以身作则,生活上处处关心照顾我们。

刚到连队,分配给我们的工作是脱坯。

脱坯看似简单,却有好几道工序。先要选好土源,要选带粘性的黄土。其次要掺碎草,增加坯的韧劲。然后从附近的水泡子里挑水,倒进备好料的土坑里闷上一夜第二天脱坯用。

王桂莲班长把我们班的人安排得井井有条,备料的、和泥的、挑水的、送料的,还有脱坯的各司其职。脱坯场上没轻活,纯粹的重体力劳动。老战友们说,最轻的活就是送料。那就是在一块方方的大木板上铲上几铲和好的泥送到坯场,那有人专门负责脱坯。挑水的送料的用的是肩膀,一开始磨起了泡,后来泡被磨破了,和衣服粘在了一起,一碰肩膀就疼,只能用两只手举着扁担往前走。但是这不叫事啊,一来这就不是干活的样,再有这样太慢,跟不上进度供不上料,那要影响工作,影响班里的定额。咳,一咬牙一跺脚疼就让他疼吧,该抬就抬、该挑就挑,工作第一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晚上收工后,肩膀上的泡磨破了和衣服粘在一起,倒吸着一口凉气一点一点慢慢地脱,生怕粘下一块皮来,那就更疼了。脱下衣服,抹上红药水,睡一宿好觉,第二天接着练。

再说负责脱坯的战友,这既是技术活,又是体力活。

每脱一块坯之前,要先把坯模子用水洗干净,这样不粘泥,脱出来的坯才能光滑好看,然后先把坯模子四角填上泥,再把整个坯模子灌满,然后上下左右用手使劲拍,这样脱出的坯中间不会有缝隙,才能结实。脱坯必须蹲着,脱好一块往后退一步,就这样每脱一块坯就往后退一步,除了吃饭喝水上厕所,一蹲就是一天,该下班了,腰疼腿麻脚麻的,赶紧喊一声快扶我一把,我站不起来了,旁边的战友赶紧扶一把才能站稳。

我们7班当时的脱坯能手是王岚和魏晓军,8班的脱坯能手是吴迎新和曹燕玉。那可真是脱得又快又好。在连队战友自编自演的文艺晚会上,天津知青韩令陶的一首表演唱:“七八班战士真叫棒,脱坯场上显身手,不怕苦来不怕难,为了革命来脱坯……”唱得我们心花怒放,什么苦啊累的全忘了,真的是革命加拼命,我们脱坯的数量每天都在上台阶,每天都在创记录。很快就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脱完坯盖房,盖完房还没等干透我们就搬进去住了,所以特别冷。我们不会烧炉子,弄得满屋子烟,火还是天天灭,西墙北墙挂满了厚厚的霜,亮晶晶的可晃眼了。到了晚上冻得睡不着。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时我们宿舍住14个人,南北铺上各睡7个人,不知是谁想出的办法,7个人一个被窝,7个人7床被子,两床铺在底下,大通铺嘛,上面摞5床被子,7个人紧紧挤在一起。当时有大学生王桂莲、北京知青李和平、邵桂英、天津知青魏晓军、丁彩茹、齐齐哈尔知青高静和我。还别说,挤在一起就是暖和。

(未完待续)

0 阅读:40

晓峰爱思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